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劉伯承的故事(簡單敘述)

劉伯承的故事(簡單敘述)

自從中國* * *產黨獨立領導戰爭以來,劉伯承聲名鵲起。他以舊軍中名將的身份毅然投身革命,以仁、信、智、勇、嚴的軍事品質和古代名將的風範受到朱德的稱贊。正是這種傳統美德與革命創新精神的結合,奠定了黨的軍事工作特別是教育訓練的基礎。戰略上凝聚國粹

《清史記》以古代名風劉帥伯承為榮。擅長兵法,又擅長詞作。我壹生身經百戰,渾身殘疾。去年生日,祝賀就像壹串詩。葉帥這個定律,可以贊美生活:

太行遊擊隊費糾纏,

抓住廖平的半座山。

子彈打滿了我的眼睛,

壽軍唱了壹首凱歌。

柳樹營裏沒有寂靜,

我家被槍封鎖了。

壹般五十個人都稱他健康,

毫不自誇的砍了日本酋長。

壹生

■豐都之戰,壹顆子彈鉆入他的右太陽穴,從右眼飛出。德國醫生給他做了手術,割了74刀。手術後,他們稱贊他是“軍神”。

■在蘇聯最高軍事機構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後,立即被中央任命為中央軍委總參謀長,黨的領導人把他比作古代軍人的孫子。

■在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自己辦壹個像黃埔軍校壹樣的“紅普”。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不得不稱贊劉伯承的智謀;日軍第壹軍專門組織“挺身隊”,深入根據地,襲擊八路軍總部,試圖暗殺劉伯承。

劉伯承,原名趙明、伯承,1892,四川開縣農村人。因為父親是當過農民、教過私塾的“泥腿子”,劉伯承從小就被督促讀書練字,後由親戚資助進入縣高等小學讀書。15歲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劉伯承回家種田,進城賣字。1912年去了重慶,考上了軍政府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川軍當連長排長。此後,由於善於用兵,他的地位不斷提高。豐都之戰,壹顆子彈射入他的右太陽穴,從右眼飛出。德國醫療診所給他做手術,砍了74刀,他用關公刮骨療傷的精神忍了下來。傲慢的日耳曼軍醫在手術後稱贊他是“軍神”。

劉伯承雖然號稱川軍名將,但他感受到了舊軍隊和官場的黑暗。在同鄉、黨員吳的感召下,離開四川赴京等地與趙世炎交朋友,接受馬列主義,於1926年4月加入* * *生產黨。順路起義失敗後,他南下武漢,拒絕拉攏國民黨權貴。這時,周恩來準備在南昌組織起義。他對劉伯承仰慕已久,正好遇到他,邀請他做軍師助理。1年8月1927起義期間,劉伯承被任命為總參謀部參謀長,從而成為中國建黨建軍史上第壹位參謀長。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失敗後,劉伯承轉學到蘇聯,先入高級步兵學校,後入最高軍事機構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回上海後,劉伯承立即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參謀長,黨的領導人把他比作古代軍人的孫子。1932年,劉伯承進入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自己能辦壹所像大革命時期黃埔軍校那樣的“紅堡”。長征到了貴州,中央又讓他當參謀長。進入四川後,因為熟悉當地情況,他率先調兵渡江,與彜族首領吉雪結盟,保證全軍安全通行,後又去指揮強渡大渡河。

抗日戰爭開始後,劉伯承任八路軍129師師長,率部進入太行山。在建立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鬥爭中,他在與日寇作戰時,伏擊地面,多次創造殲滅戰的奇跡。蔣介石在1938洛陽軍事會議上也不得不稱贊,說劉伯承智謀過人,不愧是軍事家。日軍第壹軍專門組織了壹支敢死的“挺身隊”,深入根據地,襲擊八路軍總部,試圖暗殺劉伯承,但劉伯承以“敵進我進”的態度應對。別人勸他註意安全,他滿不在乎地說:“我從參軍開始就準備好了。”路死了,溝埋了,狗吃肉棺材。“解放戰爭中,他和鄧小平率軍入中原,決戰淮海,進軍西南,肩負起全國五大戰略要地艱苦戰鬥的重任。

解放後,劉伯承辭去西南軍區司令員職務。軍委問他要不要當總參謀長,他說他老了當了四屆總參謀長,最好辦個學校,當個老師!

1951年初,在他的主持下在南京成立了軍校。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後被錯誤批判。他自稱是“殘疾軍人”和“編外參謀”,致力於研究如何保衛國家安全。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劉伯承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1972年,他口授書信,即使雙目失明也能提出自己對戰略問題的看法。然後他就失去了思考能力。1986因病去世。

背景

■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要稱他為“軍事家”時,他改成了“革命軍人”。

■解放後籌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位置最好,但劉伯承認為那是文物,軍隊不應該侵占。

劉伯承不希望別人叫他軍事家。蘇聯軍事百科要稱他為“軍事家”時,他改成了“革命軍人”。這不僅是出於謙虛,更是因為他深知革命與軍人結合的意義。

回過頭來看,劉伯承的道路與朱德、葉挺相似,即他也出生於近代中國壹個受壓迫的農民家庭,去參軍改變自己、家庭和國家的命運,並在清朝“新政”後接受吳江會館的教育。但是這些按照德日模式建立的軍校,改變不了中國的落後、挨打、腐敗、內亂,從這裏畢業的軍官,大部分都成了軍閥的工具。劉伯承和他在川軍的同事們最終分道揚鑣,選擇了* * *生產黨領導的革命,奉獻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輝煌。

在輝煌的現代戰爭史上,劉伯承是外國先進軍事科學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的典範。他特別重視外國軍事書籍的翻譯,珍視中國的優良傳統。1950年,中央軍委決定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位置最好。劉伯承卻認為這裏有文物,不應該被軍隊占用,最終選擇了南京國民黨中央軍事學院舊址。

故事

■劉伯承善於總結戰爭。南昌起義失敗後,他去了蘇聯,立即總結出四個弱點和八個行動錯誤。

■當他帶領勇士在星夜拿下瀘定橋時,他走上前去,激動得直跺腳。

自古以來,驍勇善戰的士兵往往出自行伍。劉伯承軍校畢業後,排長打第壹仗時,見對方是烏合之眾土匪,下令沖鋒,率先撲了過去。雖然老板誇他勇敢,但他承認自己“有勇無謀,發揮不好。”從那以後,他要思考和總結每壹場戰鬥。南昌起義失敗後,他去了蘇聯,立即總結出四個弱點和八個行動錯誤。

在紅軍中,他雖然是參謀長,但總是在前線指揮,結合實地考察提出方法。強渡大渡河時,他親自站在河岸上組織火炮掩護,部署兵力。在安順場用小船成功渡河後,他算了壹下,用現有的渡口,全軍渡河要壹個月,還要奪取北面的瀘定橋。當他帶領勇士在星夜拿下這座橋時,他無比激動地走上前去,跺著腳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妳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啊!”

進入抗日前線後,面對狡猾兇狠的日軍,劉伯承註重戰場的偵查。在神頭嶺伏擊前,指揮部首先確定在山頭伏擊,根據地圖打擊公路下經過的敵人。劉伯承親自去看地形,發現路居然在山脊上。他甚至說:“不小心會死人的!”他及時改變伏擊計劃,壹戰消滅日軍1000余人..劉伯承還註意學習日軍的長處。第壹次世界大戰後,他立即去查看敵軍陣地,發現日軍臨時挖的“貓耳朵洞”對反炮兵非常有用,於是推廣到各個部隊。國內盛傳劉伯承是“武神重生”。其實,他之所以武功高強,是因為他善於深入思考和實踐。這樣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