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成都理工學院現在叫什麽名字?

成都理工學院現在叫什麽名字?

大學專業:

成都理工大學創建於1913。是辛亥革命後在四川舉辦的第壹所實業學堂,歷史109。陳毅元帥就讀於該校染織專業1916-1918。在連續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以服務國家急需為己任,堅持實業興國的教育情懷,形成了“雙手兼腦,學做合壹”的校訓,“嚴謹、樸素、勤奮、創新”的校風和以工作為中心、突出應用、服務地方和行業的教育傳統。學校先後隸屬於原第二機械部、第四機械部、電子工業部和原四川省電子工業廳。辦學歷史悠久,主要經歷了兩個辦學階段:全國重點中專學校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和全國示範高中成都電子機械學院。2000年學校由四川電子工業廳調任省教育廳廳長,2012升格為本科院校。是四川省唯壹壹所試點院校,由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設立,旨在推進本科產教融合。學校總占地面積1645.74畝,有郫都、宜賓、花牌坊、大豐四個校區。學校本部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地理位置優越,建築面積約38.75萬平方米。宜賓校區位於宜賓市三江新區,環境優美,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與郫都校區形成了“壹校兩區”高效協作、相互支持、* * *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300余人,二級學院(系)14個,本科專業39個,涵蓋管理、科學、經濟、藝術、文學等學科,以“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三大領域為重點,為適應四川省產業結構升級,與地方政府對接而建。近年來,學校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地方、“治川”為己任,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產教融合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為目標,堅持“本土、應用、開放”的辦學定位和“植根地方、魂在應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辦學思路。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顯著改善,辦學空間顯著拓展,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同類高校影響力顯著增強,形成了較為鮮明的應用型辦學特色,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效應初步顯現。學校堅持以政治建設為引領,持之以恒深化全面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學校緊緊圍繞立德庶人這個根本任務和學校中心工作大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提高黨建工作質量,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全國黨建示範支部2個;2個“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三輪教育”試點院校和省級思想政治素質工程1所;省級思政示範專業1個,省級思政示範團隊1個,省級思政示範課程6門;《形勢與政策》課程獲得首批國家壹級本科課程。依托人文與設計學院(顏繼元書院),成立成都理工大學紅色文化學院,被列為省內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院重點培養項目。建成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毅紀念園,發揮學校紅色資源優勢,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本科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堅持“對標創優”的原則,積極抓住機遇。機械電子工程、物流管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4個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機械電子工程、物流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機械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國際商務等13個省級壹流本科專業。學校擁有1門國家壹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網絡開放課程,6門四川省教育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14門省級壹級應用示範課程,28門省級壹級課程。機械電子工程、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21年,學校在省級教育成果獎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導致壹等獎3項,二等獎3項,分別參評壹等獎和二等獎1。壹等獎獲獎人數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十。學校全面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實施以“產教五結合”為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改革創新。批準四川省產教融合示範工程,是全省五所本科高校之壹,唯壹新建本科。5個產教融合案例入選教育部規劃建設中心優秀案例集。學校堅持“五育並舉”,培養了壹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層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好評,與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子、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糧集團、中國水利水電、華為、BOE、長虹、九洲、重慶魏萍、邁普、上海莫仕、德州儀器、富士康、通威太陽能等知名企業保持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在95%左右。學生學業競賽成績喜人,獲得2019、2020、2022年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壹等獎、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組壹等獎,省“互聯網+”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019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大賽特等獎。2020年學生學科競賽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學科競賽排行榜中排名第299位,在全省本科高校中排名12。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科技興校戰略,師資隊伍建設成效和教學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學校現有教職工1070人,其中專任教師829人,專任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5人,引進培養“雙師型”教師260人。擁有兩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兩個省級教學團隊,擁有國家級、省部級職稱的拔尖人才50余人。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教師水平不斷提高。先後獲得全國名師3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名、省級名師6名、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3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29名、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9名、“天府學者”特聘專家1名。2020年,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排行榜中排名第五。學校目前擁有無人機及飛行控制系統應用與技術等3個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無人機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等2個四川省哲學社會哲學重點研究基地。建有實驗室5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國家“新工科”實踐項目2個,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多項。近年來,學校註重培養特色鮮明的學術團隊,科研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1,“四川省電子終端產品制造智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智能機電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省級科研平臺獲批建設。2022年,人文與設計學院教師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同開發的產品獲得德國IF設計獎。學校認真踐行高校責任,不斷深化對外交流合作。近年來,學校圍繞發展目標,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大力實施“開放的國際戰略”,搭建務實高效的國際合作交流平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成果顯著。該校是中國-東盟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和“壹帶壹路”工程學院聯盟的常務理事。與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愛爾蘭、丹麥、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烏克蘭、泰國、南韓等“壹帶壹路”沿線國家和港臺地區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並招收俄羅斯、蒙古、尼泊爾和學校堅持“本土、應用、開放”的辦學定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深化與成都市宜賓、達州、甘孜、金牛區、成都郫都區學校的合作,註重與行業內大型企業、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與地方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97個,其中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在扶貧和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中,學校積極發揮智力優勢。定點幫扶的色達、宣漢縣摘帽,獲得全省扶貧先進縣稱號。直接幫扶的宣漢縣渡口鄉被評為全國扶貧先進單位。學校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授予脫貧攻堅獎。學校駐村幹部受到表彰5次,1人獲得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學校註重創新、改革和能力提升,“四川模式”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示範效應日益凸顯。學校積極推進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是實施“國家地方高校轉型“十三五”規劃”和“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的試點院校。5個項目獲批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當選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教聯盟理事長單位。發起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聯盟”和“四川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學校社會聲譽不斷提升,同類高校影響力顯著增強,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成效不斷凸顯。在新世紀新征程中,學校將不忘初心和使命,紮根辦學,回歸應用之魂,培養人才,聚焦人才培養核心,深入教學科研壹線,貫徹“三個代表”精神,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同心同德持續推進“全國壹流四川”引領的應用型大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