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1.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和體系

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不同於對本國人的漢語教學,也不同於對本國人的外語教學。任何壹門學科,只有當它有自己獨特的學科任務時,才有可能也有必要把學科獨立出來。因此,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對外漢語教學也有著獨特的學科任務。

2.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

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包括以下幾點:對外漢語教學首先是語言教學,其根本任務是教好語言。同時,對外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不同於第壹語言教學(往往是母語教學)。因為它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教的,所以受到第二語言教學的普遍規律和漢語教學本身的特殊規律的制約。另外,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的,所以和國內少數民族的對外漢語教學是不壹樣的。

根據以上對對外漢語教學性質的分析,我們可以簡單地總結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幾個特點:(1)目標是培養漢語交際能力——不是讓已經具備漢語運用能力的母語者掌握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而是讓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掌握漢語聽、說、讀、寫的能力。(2)以技能訓練為中心,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語言作為壹種技能和能力,只有通過實踐和練習才能掌握。(3)註重基礎階段——打牢語言學習基礎最重要。基礎階段總是學習者最多,最能體現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和規律。(4)在語言對比的基礎上——通過漢語和學習者母語的對比,確定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分析和糾正學習者的錯誤。(5)與文化因素緊密結合——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語言教學本身就應該包含在目的語中成功交際所必需的文化內容。(6)集中強化教學——相對而言,課程相對集中,課時多,內容密,進度快,班級規模小。

3.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與課程設計

教學的目的是教學過程結束時要達到的結果,或者說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它是為實現教育目的而在教學領域提出的總的、壹般的要求,制約著各個教育階段、各個學科教學的發展趨勢和總方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全局性的作用。教學目的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是教學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學目的應在教學計劃中合理定位,與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相協調。,來指導教學主體的行動並轉化為教學成果,從而實現自身的合理性。

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國學習者。他們希望利用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環境,更好地掌握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到外國學習者及其所在國家和社會的教育要求,從加強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願望出發,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培養全方位的對外漢語人才。

至於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對外漢語學者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用漢語交流的能力。這是對外漢語教學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體現了語言教學的根本任務。由於對外漢語教學具有在漢語語言環境中學習和使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特點,它比其他漢語教學情境更充分地顯示出以培養漢語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開發智力,培養語文自學能力。語言學習是壹個認知發展的過程,不僅需要智力因素,還需要情感因素。在掌握目的語的過程中,由於教師有意識地采用適當的訓練和輔導方法,學習者積極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得以鍛煉和發展。(3)掌握漢語的文化因素,熟悉中國國情和文化背景的基礎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學習漢語必須有壹定的中國文化知識。可以說,中國的文化知識越豐富,妳就能越深入地掌握漢語,發展高級的漢語交際能力。

楊謹成指出,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和目標,系統地劃分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有利於對外漢語教學的進壹步發展。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確立、教材的編寫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學生的試題設計也非常重要(教學目標的分類最早是因為考試題而出現的)。不僅教學內容和教材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教師能力結構的培養,也要服從於教學目標。這段話清晰地闡釋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定位、目標分層和目標陳述,對對外漢語教學任務的有效實施、教材的編寫和教師的培訓具有重要意義。

4.對外漢語教學的定位。

對外漢語教學的定位源於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作為壹門交叉學科,它與外語教學有相似之處,也有自身的獨特性。

首先,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主要是外國學習者,所以我們的漢語教學不是母語教學,而是第二語言教學,培養學習者的目標不是簡單的交際能力,而是跨文化交際能力。雖然外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但學會用漢語交流是他們的基本目的,他們的交流過程總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進行的。不管學習者是否意識到,他們的漢語交際活動是跨文化交際活動這壹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本文認為:

(1)對外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其總體目標應明確為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不僅符合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和實際,而且對落實第二語言教學中(語言-語用-文化)三位壹體的教學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2)對外漢語教學目標是分層次的,下層目標與上層目標相連,共同構成對外漢語教學體系;(3)對外漢語教學的陳述要特別註意陳述的有效性。總目標層的陳述應該是綱領性和方向性的,分目標層的陳述應該是指導性、示範性和可操作性的,而底層的陳述應該是完全具體、清晰、規範和可操作的。

(4)關於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壹棵參天大樹植根於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語言能力是幹,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是分支。沒有樹幹,樹枝就沒有依靠,沒有樹枝,樹幹就無法枝繁葉茂。只有二者相輔相成,和諧發展,才能為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營養。

語言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如語音、詞匯、語義、語法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語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際的基本前提條件,也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第壹步。

語用能力是指二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語境理解和認知能力,既包括在什麽山唱什麽歌,在什麽場合說什麽話,也包括二語學習者基於交際場景對言外之意的把握能力。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身,那麽語用能力就是用,兩者在教學中要同步進行。

文化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跨文化理解和認知能力,包括能夠用漢語和誰說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基於中國文化背景的含義,能夠妥善處理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沖突。與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相比,文化能力是最復雜的,其交際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只能理解不能表達。因此,培養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能力對教師來說也是壹個挑戰。然而,不言而喻,文化能力也是第二語言學習者恰當地使用漢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與語言教學和語用教學同時進行,但需要慢慢滲透。

5.對外漢語教學的分層。

如何有效陳述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對於目標寫作者來說,除了要知道目標語句之間的層次關系之外,還需要恰當地把握該層次語句與其他層次之間的相關性、標題關系以及目標語句的內涵實質。對此,我們從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體系出發,提出以下幾點。

(1)總目標層次的陳述對其下各級目標的陳述具有綱領性和方向性,所以各級目標的編制要以總目標為指導。例如,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總目標,壹切教學活動都應朝著這個目標的方向進行。

(2)子目標陳述,上目標陳述和下目標陳述必須相互聯系。對於較低的目標陳述,較高的目標陳述應具有指導性、示範性和可操作性。

(3)底層目標陳述要具體、清晰、規範、可操作。蔣麗萍(2006)以布魯姆等人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為基礎,以《基礎漢語(上冊)/購物0》第十壹課為例,編制了課文的教學目標,要求在技能領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A.學完課文(全文約265字),學生三分半鐘就能讀壹遍,發音聲調基本正確,語調更自然;

B.復習時聽寫3句***45字,要求學生平均每分鐘聽寫10字,錯別字不超過5個;

C.復習時,回答問題或口頭復述課文,語音、語法正確,語速每分鐘不低於90字。

但在情感領域,要求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A.學生有去商店買東西的欲望,並利用所學知識查詢價格、尺碼、商品選擇等。

B.學生們想學習更多的購物習慣,比如討價還價。

這種目標寫作圍繞語言能力、語用能力、文化能力的中心內容,與總體目標相壹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實現,所以我們說它的目標陳述是有效的陳述。

(4)無論各目標層和底層的目標陳述采用何種分層理論,在目標編制過程中都應貫徹語言、語用、文化三位壹體的原則,在培養第二語言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框架下,堅持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協調發展。當然,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養並不是齊頭並進的,而是要在教學對象、教學類型、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等方面有所側重,但也不可偏廢。因此,其目標的編寫也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在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協調發展的前提下,靈活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使教師和第二語言學習者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發展

壹、近十年來對外漢語語音研究和語音教學的主要內容

(壹)研究漢語語音本體的各種要素

漢語語音要素主要包括音韻、兒化、輕聲、變調等,學術界和對外漢語教學仍然最重視這些知識。

1.關於聲母和韻母的研究和教學已經有很多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通過漢語和學生母語的對比來確定學生學習的難點來指導教學,目前的研究內容也是圍繞這些方面。

2.在整個語音教學中,聲調是學生最難掌握的部分。留學生的“洋腔洋調”問題主要是由於他們對漢語聲調掌握不好造成的,因此研究者對這個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註。在上個世紀的聲調和聲調教學研究中,重點放在聲調的難易程度和難易順序以及漢語聲調與學生語言中相關內容的比較,如與泰語聲調和英語語調的比較。近十年來,研究重點轉向了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教授聲調。很多方法都被證明在壹定程度上是可行的,比如音樂教學法(蔣宜良1999);傳統兒歌教學法(陳延河2003);聲調語調對比教學法(key 2000)等。在研究方法上,過去用傳統音韻學中的“聲調範疇”概念來分析聲調習慣,用四聲等音韻名稱來總結學生的發音經驗。現在我們主要是利用先進的設備和軟件,對聲音進行更精確、更細微的觀察和測量。這樣可以深入分析聲調的各種聲學特征(包括時長、音高、強度)及其與元音的關系,以及不同連續動態聲調的變化。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中研究聲調的主要方法是錄音分析法和聽音分析法(遲揚琴2005)。

3.變調、華二與變調研究。

這種研究基本都是圍繞著教學展開的,分層次的處理這些語音現象,確定哪些是必須教的,哪些是可以不教的,哪些是先教的,哪些是後教的,這比以前的教學研究更實際更直接。

(二)對語音學的認知研究逐漸增多。

這類研究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留學生語音意識的培養和短時語音記憶的研究,可以準確判斷留學生習得漢語語音的困難和原因,以及哪些教學教師可以促進其語音意識的發展。高小麗和劉玉的研究提供了壹個很好的例子。對於漢語語音教學來說,這種認知研究可以使我們對留學生語音能力的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語音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針對語音教學不盡人意的現狀,近十年來許多研究者從教師、教材、學生以及漢語本身的特點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壹系列的對策和改革思路,如2005、柴2005等。這些研究為今後的語音研究和語音教學研究提供了壹定的依據和方向。

第二,壹些爭議

(壹)《漢語語音教學標準》

漢語語音教學的“標準”是什麽?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語音教學的過程和結果。人們普遍認為漢語語音很難學,尤其是聲調和壹些特殊的音變。為了減少留學生的“畏難情緒”,降低學習難度,很多人建議可以降低對外國人的語音教學標準,理由是國內很多人說的漢語不是標準普通話,但不會影響交流(王菡薇(2002))。劉詢(2002)也討論了語音教學的標準。不管學習者有什麽學習目的,都應該嚴格要求學好語音。

其實兩種觀點並沒有太大的沖突。劉老師認為,學生從壹開始就要嚴格,讓他們先養成良好的語音學習意識,對以後的學習有幫助。王菡薇的觀點是針對教學的具體實施,哪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是難學的,哪些是不會影響交流的某些錯誤。這種安排可以有效地指導教師的教學,安排教學進度。誠然,教師應該對學生有高標準的期望,但在實踐中,這些語音錯誤是很難突破的,因此,做出適當的妥協安排是壹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漢語拼音方案”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

《漢語拼音方案》是外國人學習漢語和漢語語音最完整、最有效的工具。很多人討論過,但同時也給語音教學帶來了壹些麻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壹些音素(音素)的標記與國際音標不同。比如“Scheme”用拉丁字母中的濁輔音B、D、G表示漢語不送氣,不清音。漢語拼音的拼寫規則和實際發音是有區別的,比如用字母O拼寫的發音和唇音的聲母。對此,學術界壹直存在爭論。我們認為沒有必要為了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優勢而改變它的方案。至於它帶來的問題,老師需要變通。

三、研究特點

(1)對外漢語語音研究逐漸從經驗描寫轉向科學研究。

在研究中,實證研究和實驗研究相結合,更多地采用了語音學和音系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對語音學的認知研究逐漸增多,二語語音學感知、感知與發音的關系成為繼語音偏誤分析之後的新熱點,極大地改變了以往實證研究的局面,使對外漢語語音習得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學嚴謹,結論更加可靠,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2)語音教學法的研究成為這壹時期語音研究的主流。

縱觀這些論文,我們發現基本上每壹篇都涉及到對語音教學法的探討,這與當前全世界學習漢語的大潮息息相關,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很多壹線教師在實踐中得來的,實用性很強。

(三)受西方語音教學研究影響較大。

實證研究和認知研究都在壹定程度上借鑒了西方理論,這說明對外漢語教學已經開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為自己的研究服務,同時也說明我們自己的研究理論和方法相對薄弱。

四。缺點和前景

(壹)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仍然沒有大的突破。

這表現在這些論文大部分還是集中在原有的成果上,語音語調的研究仍然是研究的主體。雖然已經有幾篇關於認知的論文,但是數量還是遠遠不夠。在研究的深度上也是如此,比如聲調的研究和教學,仍然側重於機械練習和有意義練習的結合,培養學生在語流中正確的聲調意識。但與此同時,許多研究者也註意到了學生母語的語調和節奏對漢語聲調學習的負遷移,大多數論文只是簡單地將其與升或降進行比較,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挖掘。我們認為學生“洋腔洋調”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和音準、節奏有很大關系,也許可以從這方面找到更好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實證描述多,實證研究還少。

如前所述,實驗音系學的引入為對外漢語語音研究和教學註入了新的活力,但這方面的實證研究還遠遠不夠。雖然很多論文提出了很多語音教學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只是基於自己的小範圍教學經驗,能否大範圍推廣還需要實證研究的支持。

(3)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對外漢語教學,如何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提高語音教學質量也是壹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