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淺析郁達夫人物墮落的悲劇原因

淺析郁達夫人物墮落的悲劇原因

《沈淪》是郁達夫早期代表作之壹,寫於作者日本留學期間,收錄於同名小說集《沈淪》中。這部小說講述了壹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受苦的故事。通過《剖析壹個患病的青年抑郁癥》(郁達夫《沈淪》導言),揭示了主人公內心靈魂與肉體、倫理與情感、本我與超我的沖突。《沈淪》和郁達夫的其他小說壹樣,是壹部註重內心爭鬥和壓抑的現代抒情小說(又稱“自我小說”),帶有“自傳”的色彩。因此,小說大膽而深刻地揭示了復雜而豐富的心理活動。要欣賞這部小說,就必須探究人物的矛盾心理及其自身和社會原因。

《沈淪》中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中國典型的傳統家庭,在各地求學時接受了更為開放的進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主人公,既有中國文人的某種氣質,又有壹些自由和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仍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環境下,他的自由思想受到壓制。離開W校的時候,“我不想去別的學校”,他選擇住在小書房。正因為如此,他的內心很壓抑,產生了“抑郁的根苗”出國留學後,他的抑郁癥更加嚴重了。在異國他鄉,飽受“性壓抑”和“外國人冷漠歧視”的“他”渴望真摯的愛情,願意為此拋棄壹切。然而這種願望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他的頭腦逐漸失去了對理智的控制。他開始自虐,偷窺洗澡的女孩,甚至去妓院尋歡作樂,只為了從感官上尋求暫時的快感和滿足,最後被困在邪惡的沼澤裏。飲鴆止渴的行為顯然讓“他”更加抑郁。快感過後,他變得更加空虛,想要的越來越多。他開始尋求更大的刺激,但經濟狀況不佳,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後“他”只有跳海結束這種惡性循環。

用現代心理學和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來分析主人公的命運,可以發現“他”的悲劇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在人格層面無意識地遵循著追求幸福原則的自我,驅使著自我不斷尋求自身情欲的滿足,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屢遭打擊,於是主人公出現了變態的心理和行為。但是,他內心的理智和良知的超我並沒有消失。每次陷入誘惑,超我都讓他時不時感到羞愧,譴責自己“不雅”。他內心的矛盾永遠無法調和,導致生活被精神疲憊和焦慮折磨,最後自殺。

從另壹個角度來看,主人公的悲劇命運並不完全是由於他個人的原因,還有另外壹個重要的原因。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新解》中指出,“壹個仆人不能同時侍奉兩個主人,而可憐的自我處境更糟。他為三個嚴格的主人服務...它的三個專制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除了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外部世界也影響著主人公的命運。面對中國的危機和變化的社會,主人公以中國文人積極“入世”的姿態試圖改變它。面對外國人的冷漠和歧視,“他”也想到了“報復”。但他終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這是為什麽呢?除了性格懦弱,還有壹些其他原因。祖國的孱弱幾乎讓人們喪失了救國圖存的信心。風雨飄搖的時代已經讓他在受傷的時候對國家憂心忡忡,日本人的冷漠和歧視已經讓他自卑於自己弱小的民族,這讓他開始自殺,並最終將他推向死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