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植樹節去哪裏?

植樹節去哪裏?

“植樹節”是壹些國家法律規定的宣傳森林效益、動員群眾參與義務植樹造林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節、植樹周或植樹月,統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喚起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能的認識,促進國家的綠化,達到愛林護林,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動員全民植樹的節日。在中國,1915年,政府頒布法令,清明節應為植樹節,即3月12。後來,1928年4月7日,民國政府發布植樹令:今後舊歷的清明植樹節要改為宰相去世幾年後植樹。“民國政府之所以頒布此令,是因為孫先生從小就非常喜愛‘樹藝畜牧’。留學時,他經常利用假期回老家種桑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保留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以鼓勵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編輯此段]植樹節的由來

現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壹片光禿禿的荒地,樹木稀少,土地幹燥,狂風大作,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害。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Julius Sterling Moreton)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以動員人們有計劃地植樹。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壹建議,州長親自規定,以後每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做出這個決定後,那壹年種了數百萬棵樹。在隨後的16年中,又相繼種植了6億棵樹,最終將內布拉斯加州65438+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莫爾頓先生生日的4月22日為壹年壹度的植樹節,放假壹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國定假日,沒有統壹的國家日期。但是每年的四五月份,美國的每個州都會組織植樹節活動。比如羅德島規定5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是植樹節,放假壹天。其他壹些州有固定的日期,有些是每年由州長或其他州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的日期。每當植樹節來臨,以學生為主的各界人士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到植樹活動中。

在今天的美國,有壹排排的樹和林蔭路。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被森林樹木覆蓋,這壹成就與植樹節密不可分。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成為公民的壹項法律義務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綠化建設。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號召“綠化祖國”和“實行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壹次“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為動員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植樹節。

[編輯此段]中國的植樹節。

義務植樹雖然中國古代有勸人種樹的說法,但國家用法律明文規定植樹節是現代的事情。1914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始人費壹力先生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效仿。1965438+2005年7月31中國市政府規定每年農歷大年初壹的清明節為植樹節,全國各地都要舉行植樹儀式和植樹造林活動,但由於某種原因沒有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NPC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6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修正案》總則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的義務。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非常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後不久,於1912年5月成立了農林部,由森林司主管國家林業局。1914 11年6月,中國近代史上第壹部森林法頒布,1915年7月,政府規定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決議,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這個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各族人民積極植樹,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中國把孫中山逝世的日子定為植樹節,也是為了紀念孫中山的豐功偉績,象征著他未了的心願將在新中國實現,實現得更好。

1981年夏,四川、陜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洪水。根據鄧小平同誌的倡議,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198112)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 3月12日,郵電部再次發行“綠化祖國”郵票壹套四枚。第壹枚郵票是“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有條件的地方,除老弱病殘者外,所有中國人民和11歲的公民,都應因地制宜,每年義務植樹3至5株,或以相應的勞動完成育苗、管理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年年種樹,愚人移山,持之以恒”。1982植樹節,鄧小平同誌以身作則,在北京玉泉山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壹棵樹。

從那時起,義務植樹作為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踐。壹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開展了26年。26年多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無論工作多忙,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全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已達104多億人,義務植樹492多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生態環境的改善。這場戰役開始前的1981年,全國森林面積172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2%。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森林面積已達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5438+0%。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了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少了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對農田的危害,而且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儲存能力。

自1981年65438+2月以來,中國已自願種植超過350億棵樹。中國正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實施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天然林保護等“三北”和六大林業重點工程。截至2000年底,中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6.55%,城市人均公共綠地增加到6.52平方米,中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65438+億公頃。

[編輯此段]其他國家的植樹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美化家園,還可以起到擴大森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這是壹項造福當代和後代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的第壹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3月2日慶祝植樹節;泰國將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九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植樹節;在意大利,65438+10月21是每年的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氣候差異,全國沒有統壹的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慶祝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65438+10月12是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在每年的6月21日壹起舉行;埃及每年九月至十月慶祝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壹位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記者發起了美國第壹個植樹節。那壹天,內布拉斯加州共種植了超過65438萬棵樹。

巴西是壹個森林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森林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全國森林覆蓋率超過52%。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種樹。巴西政府在合理開發森林資源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06年10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了“為地球植樹:11.8億棵樹運動”。這項運動計劃在2007年在全世界種植至少6543.8億棵樹。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的生存環境將不斷得到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不同國家植樹節的名稱和時間也不同,如日本的“植樹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之為“樹木的新年”;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節”;印度稱為國家植樹節;法國被稱為“國家樹木日”;加拿大被稱為“森林周”。

12月期間的每個月,國家都會慶祝植樹節:

約旦植樹節65438+10月15;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1977年,法國規定每年3月為法定“植樹月”,月末當天為“植樹日”,是全國綠化的高潮。

1922年,日本規定4月1 ~ 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紀念日)為植樹節。4月29日是國家的綠日,也可以算是國家的植樹節。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五月的第壹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在1905年決定每年的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日;

墨西哥1954號法令規定,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為植樹節;

印度的植樹節是七月的第壹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他們指定每年九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節)

古巴的植樹節是10年10月10;

英國植樹節是165438+10月6日到12;

意大利在1898年決定165438+10月21是每年的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公元5438年6月+2月的最後壹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雨季壹到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植樹,持續半年。

斯裏蘭卡:自1977起,每年9月17日慶祝植樹節;

巴勒斯坦:65438+10月6日是植樹節;

埃及:植樹節為每年9月至165438+10月;

美國: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氣候差異,全國沒有統壹的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

哥倫比亞:每年植樹節10;

薩爾瓦多:每年6月21日植樹節和教師節壹起舉行;

瑞典:每年三月舉辦森林周。

當然,中國的植樹節是在3月12。

植樹節主題

2009年植樹節的主題是:

讓森林進入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