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澳洲學生在當地找工作難嗎?

澳洲學生在當地找工作難嗎?

澳洲學生想在當地找工作,關鍵在於兩點:1,實用專業(如IT,商科等。);2,有自己的交際圈,最好能和當地人融為壹體。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的社交圈通常是從教堂開始的——我也不例外。但我自己不是壹個善於交際的人,所以頂多在教堂裏和當地人壹起踢足球。我看了很多和我同時期比我晚去澳洲的中國留學生,通過教會認識了很多當地人和移民以及其他國家的學生。然後通過這些人,我逐漸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學生通常被要求參加他們的聚會;去酒吧陪他們玩;平時也要關註他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比如誰搬家了,升職了等等。,並相應送禮物(但我們不需要貴重的禮物,壹瓶紅酒和壹個漏勺就夠了;但是,如果是捏著鼻子送禮物,無論禮物有多重,說壹句贊美的話還是讓人不舒服。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工作機會會多很多。我認識的很多人都因為自己社交圈裏某個人的壹句話,找到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工作,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但同時,社交也是壹件耗時耗力的事情——尤其是面對文化差異巨大的當地人。比如,即使面對壹個不感冒的人,妳也要假裝(至少我認識的大部分人都在假裝)妳很在乎對方的生活。而且當地人對國內很多人感興趣的政治和軍事壹般不感興趣(教會的人可能對意識形態話題感興趣,但可能會和國內很多人發生碰撞和沖突)。相反,他們很可能會談論侃侃,壹個許多中國人不感興趣的小事(如某個家庭的釀酒過程)。如果題主認為自己的社交興趣和能力不錯,尤其是面對西方人的時候,那麽留學就不會有大的失誤——不僅僅是澳洲。綜上所述,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依靠社交網絡來拓展職業機會的。中國的社交網絡是有門檻的,不同人群之間的門檻是明確的;西方的社交網絡雖然也有門檻,但並不那麽明確——除了富商或高層精英群體的明顯門檻(甚至有時候這個門檻並不是不可逾越的),中產階級和其他群體之間基本沒有社交門檻。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機會,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和任何人交談。

簡而言之,以移民為目的選擇留學,基本上是對另壹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最好先嘗試體驗壹下那種生活方式,再做選擇。澳大利亞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好;但與此同時,妳會因為選擇澳洲而失去國內很多看似天然的好處。畢竟澳洲的教育是面向澳洲的——澳洲文憑用在中國肯定會貶值。除非妳國內什麽都有,只需要澳洲文憑;否則就幹脆接受澳洲的三觀和市場要求,讓自己成為壹個合格的澳洲社會人。比如題目中提到的“花壹大筆錢拿到的畢業證只能當211……”。在這種主觀臆斷的主體三觀中,恐怕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教育很重要;學校很重要;專業不是很重要”——985冷門專業的碩士博士比非985實用專業的本科學歷好。想在澳洲找工作可不能這麽想——非八大實用專業畢業的學士,比如——MQ、QUT、UTS、RMIT、Flinders、Griffith、UTas、Curtin、UoW,尤其是榮譽學士,通常比八大冷門專業畢業的碩士、博士更受招聘市場歡迎。在澳洲人的三觀中,恰恰是“專業很重要;學歷和學校都不是很重要。”同時,澳大利亞雇主特別鼓勵壹個人外向、開朗、自信;很多中國人推崇“少說話,多做事”和“內斂冷靜”,但這些在澳大利亞並不受歡迎...他們主要是想去澳洲留學,然後留在澳洲工作生活。這三個改變需要首先采取。

在國內讀完本科後,我申請了壹所澳大利亞大學,在那裏我讀完了兩所“八大”大學的碩士和博士。直到博士畢業,我才不得不承認,澳洲科研領域的機會真的不多(我沒說壹個都沒有;請不要通過反駁這個論點來顯示妳的優越感。看到壹起申請碩士時認識的人,尤其是學IT和會計的,畢業後都找到了工作,拿到了PR。至於他是怎麽找到工作的,我沒在意,因為我的專業和他們的不相關。而且說實話本身也排除了那些面對大眾就業市場的實際工作。而那些當時沒有報考實用專業的朋友,後來轉了專業或者去了TAFE讀實用專業。沒辦法,對於很多澳洲留學的人來說,“就算死也要死在澳洲”——所以壹切都要為找工作和留在澳洲讓路。所以,如果學科拒絕IT、會計等實用專業,澳洲要慎重考慮。對於澳洲的就業市場乃至移民來說,專業真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裏請學習非實用專業並“成功”在澳洲找到工作,拿到PR謹慎展示自己的優越性。我這裏說的只是壹般規律。我也知道有人學了相對冷門的專業,也找到了工作,拿到了PR——在澳洲——但這相對是個別現象。找工作是壹個很偶然的事件。也許有壹天妳偶爾和某人聊天會發現壹個職位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