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中國國歌是誰寫的?

中國國歌是誰寫的?

最佳答案——田漢,壽長,筆名陳瑜,由提問者1年前選出,1898年2月20日出生於湖南長沙東鄉春華山壹個貧苦農民的家裏。田漢的少年時代很不幸。他父親在他九歲時去世了。他和兩個弟弟靠和母親易克勤壹起紡紗織布為生。因為家境貧寒,他母親幾乎負擔不起送他去私立學校的費用。但這種生活上的艱辛,對年輕的田漢的學習造成了壹些阻礙,但更多的是鼓勵他更加努力的學習和追求。他的老師有壹雙慧眼,尤其是對這個帥哥。1912年,田漢被推薦考入省會長沙師範學校公費留學。當時師範學校的校長是徐特立。那時,田漢沒有錢買書和蚊帳,他得到了老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田漢在這所學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6,田漢師範畢業。此時,正巧他的叔叔壹祥被派往日本擔任留學生經理,這為田漢提供了壹個留學日本的機會。1917年,田漢隨叔叔去了日本,先學海軍,後學教育。但他熱愛文學和戲劇,當時就有當劇作家的理想。田漢的叔父易祥,本名梅琛,早年入團,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南社愛國詩人,38歲在長沙被軍閥趙恒惕殺害。逸香之死讓田漢對封建軍閥恨之入骨,青年時代的國難和家族世仇激發他在作品中不斷沖擊和挑戰封建制度。在日本留學期間,宗白華把他介紹給了當時也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他們壹見如故,成了知心朋友,還互通了很多信件。他們真誠坦率地談論著文學與藝術、愛情與人生,探討著人生的真諦。他們互相期待歌德和席勒。後來,他與郭沫若、宗白華的通信公開發表,題為《三葉》。1920年,田漢在東京出版了獨幕劇《桓(王明)林與玫瑰》。65438年至0922年,田漢回國,在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也在大夏大學、上海大學任教。與此同時,他和妻子易淑玉創辦了《南國月刊》。他們自己籌集印刷資金,校對手稿,裝訂成冊,分發出去。《南國月刊》曾出版過《捕虎之夜》、《咖啡店之夜》和《午餐前》等戲劇。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是第壹部將莎士比亞名劇介紹到中國的譯本。《南國月刊》還編輯發行過郭沫若、郁達夫、宗白華等人的手稿。1925年,田漢創辦了“南方電影劇社”,拍攝了自己的第壹部電影劇本《走向人民》。兩年後,“南戲杜”改組,簡稱“南社”,範圍擴大到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大系,宗旨是“聯合時代,做壹場青年人的藝術革命運動”。1927年田漢主持上海藝術學院文科,1928年成立“南方藝術學院”。在此期間,他拍攝了自己的第二部電影劇本《斷笛之聲》,並舉行了為期壹周的藝術魚龍會,演出了他的劇作《求生意誌》、《江村小景》、《畫家和他的妹妹》、《蘇州夜話》、《名戲子之死》,以及他翻譯的日文菊池寬的《父親歸來》。著名話劇藝術家歐陽玉清和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上演了由歐陽玉清創作的新編京劇《潘金蓮》。這個活動在當時的上海引起了轟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洪深、徐悲鴻、唐懷秋、、陳、、鄭、、吳作人、張舒、、、陳寧秋(賽克)、於山、唐樹明等。田漢的文學道路是曲折的,但他從未停止對真理的追求。特別是五四以後,受馬列主義和來自蘇聯的壹般文學的影響,他的創作思想開始發生變化,逐漸擺脫唯美主義、浪漫主義、感傷主義的情調和色彩,堅決走向人民的革命戲劇運動。1930年,他的《我們自己的批判》發表在《南國月刊》上,對近十年來南國戲劇運動進行了總結,並對其創作思想進行了自我批判。同年6月,由田漢根據法國作家梅裏美的小說改編的六幕劇《卡門》在上海上演。反動軍警以“鼓吹階級鬥爭,宣傳紅色”的罪名下令禁止演出,《南都》也被沒收。此時,田漢帶領“南社”全體成員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活動轉入地下。1932年,田漢在上海加入中國生產黨,任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在黨的領導下,他在文藝的各個領域辛勤工作,取得了許多成就。戲劇方面,寫了《亂鐘》《梅雨》《1932的月光歌》《回春之歌》。電影方面,寫了三個現代女性,母性之光,民族生存,黃金時代等。他還積極組織和推廣革命音樂,創作了大量歌詞。音樂家聶耳、Xi星海、張舒、賀綠汀都是他的親密合作者。有些歌曲至今還在流傳,比如《畢業歌》。1934年,田漢創作了中國第壹部新歌劇《長江風暴》。聶耳作曲並擔任導演和主演,在上海演出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閉幕式結束後,觀眾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在劇場逗留了很長時間。在他的電影劇本《暴風雨的孩子》中,他寫了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這首歌由聶耳作曲,很快在中國廣泛傳播。1935年2月,田漢在上海被捕,後被移送南京。因背上有癰,被徐悲鴻等人取保候審,保外就醫,軟禁在南京。他在監獄裏很堅定。他曾把銅板磨成五角星,留下詩句以示不屈。出獄後的壹段時間,田漢組織中國舞臺協會在國民黨的心臟南京演出《復興之歌》、《洪水》、《復活》等進步劇,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批判。1937爆發盧溝橋事變,國家再次配合。田漢在南京被解除軟禁,重獲自由。在此期間,他及時寫出了長篇劇本《盧溝橋》,被國民黨查禁。同年年底,田漢回到家鄉長沙,創辦《抗戰日報》,任總編輯,廖沫沙任副主編。次年,郭沫若來長沙,請他去武漢。在周恩來同誌的領導下,參加了國民政府國防部三館的文藝宣傳工作。根據黨的指示,他在武漢組織了十個抗敵戲劇隊和四個戲劇宣傳隊。抗戰初期,他創作改編了《新兒女英雄傳》、《江漢漁歌》等大量戲劇劇本,並熱情支持劇團演出,與當時戲劇界的許多藝術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四十出頭,田漢在桂林生活了幾年。在此期間,他全力支持新中國劇社,以劇社成員為骨幹,演出了他的《秋色賦》、《風波歸船》等劇目,並主編了《戲劇春秋月刊》。抗日戰爭勝利後,田漢回到上海,先後創作了《兩個在路上》、《憶江南》、《梨園英雄》等劇本,《兩個在路上》後來被改編成電影。1948田漢經天津赴河北平山西柏坡參加第壹次政治協商會議。在那裏,他會見了毛澤東同誌和周恩來同誌。他從白區來到解放區的自由世界,內心的喜悅不言而喻。在北京召開的第壹次政治協商會議上,與聶耳合作的《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新中國的國歌。L日,雄渾雄壯的國歌響徹宏偉的天安門廣場。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文化部戲劇改良局、藝術局局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黨組書記,中國文聯副主席。他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CPPCC委員。但他沒有官架子,保留了過去的個性和風格,平易近人,樂於助人。從65438到0957,田漢因為對演員的深切關懷和對他們青春的懇求,意外地受到了批評。崎嶇的道路並沒有讓他沈默和止步。他在做行政工作的同時,堅持戲劇創作,寫出了優秀的新編歷史劇《謝瑤環關漢卿與文成公主》,在戲劇舞臺上壹舉成名。田漢是文藝界團結的典範。周恩來同誌曾經說過,“田漢同誌在社會上有三教九流,五湖四海,都有交往。他關心老藝術家,善於團結他們,使他們接近黨,為黨工作。這是他的優勢之壹。”無論在話劇、戲劇、電影、音樂領域,還是廣大文藝工作者,他都善於聯系和團結群眾,經常聽取群眾意見,表達群眾心聲。1962,廣州創意大會提出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由於田漢積極貫徹和宣傳這壹政策,受到江青和張春橋的嫉妒。1963年,田漢赴上海參加華東戲劇創作展。張春橋等人在會上別有用心地提出“寫十三年”的口號,反對周總理提出的方針,散布田漢是“漢奸”的言論,在政治上進行惡毒攻擊。從65438年到0966年“文革”開始,林彪、康生以田漢的京劇《謝瑤環》中有“為民請命”、“載舟不覆舟”等字眼為由,被指責為“反黨反社會主義毒草”,並在全國性報刊上進行批判,從而把黨自30年代以來領導的所有文藝戰線都抹黑為“文藝黑線”。1966田漢被捕者監獄。1968 12 10,因長期殘酷迫害,死於獄中,享年70歲。粉碎“四人幫”後,田漢冤案得到平反。4月25日,1979,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田漢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壹千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文藝界人士出席了追悼會。追悼會由廖承誌主持,茅盾致悼詞。田漢的名字將永遠記錄在中國文學史上。他的戲劇和詩歌,尤其是被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將永遠在人民中間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