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轉]HKU比清華北大好在哪裏?有什麽區別?

[轉]HKU比清華北大好在哪裏?有什麽區別?

全球大學綜合排名因素:引用指數。獲得過世界獎(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教授。聲譽最高的教授人數(聲譽評價來源於被國際期刊多次引用)。世界最著名學者的調查排名。學生:教授的比例(越低越好)。教授發表的高質量期刊論文的平均數量。學生入學時的素質;學生畢業率。學校經費(成功的國家項目等。).內地大部分學校會偏低(除了招生質量),HKU的評價結果會比內地高,因為它有更多從國外吸引來的優質教授,有相對健康的評價、終身制和退休制度。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必須從教師開始。也就是梅貽琦說的:“所謂大學者,非建築也,乃大師也。”行政和黨組下的清華,缺乏思想自由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功利氣息十分嚴重。待遇差,體制原因導致教師忙於賺錢;嚴重忽視本科教學質量和學風不佳;體制等原因吸引不了有實力的年輕科研人員;研究生成為廉價勞動力。我對清華的感覺是1,不太關註本科教學。比如我們本科很多課程的老師上課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麽。有老師在課堂上公然宣稱:“我是搞工科的,我們的學習差不多夠了,教書不是我的事。”大部分的作業都是以前的版本,大三以後有壹半的學生不再自己寫作業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學生根本影響不了系裏的教學安排,老師,教材。連系裏的老師都知道這種情況,但是他們什麽都沒做,他們沒有改革的動力。2.功利很重要。大學最推崇的不是思想自由,創新精神,獨立思考,而是妳掙多少錢,當官的前途好得多。3.相當壹部分教材爛的要死。這些教材大多是國內某某學者編的。妳看那些東西,會覺得不是給人看的。真的感覺這些國產教材以前都是教體育的。4.有人說老師有問題,但還有壹個問題要考慮:為什麽只能花這麽多錢去買那些年紀大了做不了研究的知名教授?為什麽吸引這麽少年輕有實力的世界級研究人員?說到底還是體制問題。學術圈就像官僚圈,學者有行政職務。年輕人如果只靠自己的科研努力,基本上是沒有前途的。只有抱大腿,靠樹,自然會缺乏創新和獨立的精神。妳這樣做怎麽能做出任何東西?5.治療問題。清華信息學院副教授工資壹個月5000+人民幣,確實有點低。如果妳有壹個家庭孩子,養家糊口是非常困難的。老師要想活,只能拉公司的項目。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把工作給了研究生,每個研究生的月薪從300元到900元不等。可想而知,在教授們忙著賺錢的情況下,大學怎麽可能在創新研究上有什麽重大突破?6.清華不斷強調社會責任感。在這種環境下,相當壹部分課程是靠自學的,大大提高了大部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意外的收獲。7.世界三流大學,世界壹流學生。這裏有很強的競爭氛圍,大部分同學都很強,加強了學風,保證了大部分同學不會沈淪。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工科大學,沒有之壹,但只有清華的學生才能考上。我從2007年開始在微軟和創新工場工作。根據我對身邊清華人的觀察,清華大部分同學還是不讓人失望的。清華很多學生基本都是自己聰明和努力的結果,學校提供的資源並沒有多大幫助。清華的本科教育遠遠好於研究生教育,這與本科教育相對單壹,畢業時好學生流失有關。清華研究生的課程和研究都是上個時代的課題,教授和行業脫節不是壹點半點。大部分人都在忙著評職稱,拉外部項目賺錢。100%的編碼論文都是垃圾(少數msra還是有用的),而很多外部項目都是爛“國家項目”,嚴重誤導學生。我對香港大學的感受我是香港大學的本科生。我在北京大學交換了壹年,在美國的壹個文理學院。其中,香港大學是我最討厭的,也是最不開心的。雖然有“換命等於玩”這樣的因素,但港大的價值觀真的不合我的口味。先說好。1.HKU的硬件設施確實比北大好。圖書館,電腦室,宿舍之類的。我沒有實驗室,所以在這方面沒有發言權。2.有很多國際交流的機會。每年本科生有兩三百個交換名額,同樣數量的外國人來交換。訪問學者的感受也不止北大。3.課程很緊,而且時間緊迫,過去的英語教學鍛煉了我們大陸的學生。中國沒有不上課的壹般學長。4.比如在教學中,商科學生有很多機會做真實的案例展示,在培訓找工作的時候很有幫助。工程似乎是很多實驗任務。科學不知道科研機會多不多。那就不好了。不壹定能和北大清華比。這只是讓壹些盲目崇拜HKU的人看到了事情的另壹面。1,國際化是虛擬的!首先,在中國人傳統強勢的數學、統計、計算機系,我既沒有遇到外教,也沒有遇到留學生。那麽留學生,香港人,大陸人就完全不會有交集了。我們過著我們讀書考試圖書館的生活,香港人過著沒有課的會館會所的生活,外國人過著沒有課的泡吧旅遊的生活。學校從來沒有想過用壹些措施把這三類學生聚在壹起。我認為他們只是滿足於國際學生的數量。2.教學遠非完美。我在港大三年教過的僅有的兩節小班是兩門必修的英語課,專業課都是近百名老師認不出我們面孔的大課。另壹方面,在美國那所文理學院,我那學期的四門課都是小班授課。北大通識課程100多門,公共課100多門(?),文史哲的通識課程還是很大氣的,而HKU只有幾十門通識課程,都是“香港的工業遺產”、“香港文化受日本文化影響”之類的小氣枯燥的課程。(好吧,無聊是我個人感覺。我個人真的對“羅馬史”“藝術概論”之類的內容比對香港本土沒什麽積累的文化歷史更感興趣。) 3.香港大學生留學成績並不比北大清華好,而且我感覺美國高校其實更了解華北的本科教育。4.民主自由是存在的,但鑒於缺乏獨立思考,民主自由帶來的只是混亂。學校裏早就充滿了本地學生對內地學生的排斥和抵觸。地域的狹隘與無知,對現實的選擇性接受,與社會上的平均水平相差無幾,讓人不禁懷疑這大學教育到底是從哪裏學來的。民主和自由成了那些熱衷於玩弄校園政治的學生的工具。他們掌握了民意,簡單地用二分法定義民主:民主就是不加思考地反對政府,稍微贊同政府的就是洗腦,中公走狗,麻木不仁,沒有獨立思考。學生會是完全獨立於學校的組織,那麽每年學生會在學校霧霾的時候,學校在幹什麽?我不知道。說到功利,香港的幾所大學只能比清華北大更功利。我在北大壹年的感受是,至少北大沒有從上到下鼓吹“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不願意循規蹈矩的人也可以有土壤。另壹方面,HKU大學新生唯壹的入學教育不是大學的歷史,不是誌向,而是如何安排職業道路。如果說北大的校園文化是各種各樣的人亂糟糟的,那麽HKU就沒有校園文化。當妳遇到的每個人都只談學習和找工作的時候,妳所堅持並引以為豪的“自我人格”就變得可有可無,最後HKU變成了壹個龐大的商學院。理學院的畢業典禮上,邀請了投行的學生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社團的唯壹目的就是寫“我有領導力!”在我的簡歷上;藝術、科學和商科畢業生正在爭奪投行和四大...這就是我最不喜歡HKU的原因。大學是壹個離經叛道,不斷嘗試,接受各方信息,最終培養人格的地方,而不是放棄人格,把自己磨成隨波逐流的社會機器的壹顆小螺絲釘。我相信這也是HKU與世界級的最大差距。壹句話,就是“環境和制度決定了學術機器的生產效率”。在接受《大學周刊》采訪時,浙江大學新任校長楊偉談到了學校的發展。他說:“以美國大學為例,它們是三流學校論文數量和二流學校論文數量的影響因素。壹流學校不要求發表論文,而頂尖大學非常重視教學。”最近清華百年校慶轟轟烈烈,卻在網上引發了無數咒罵。看不出社會上對國內高等教育的反思越來越多。在我看來,學校之間的差距在於師資力量。大學老師教授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教學,如何教好書應該是國內大學老師首先要考慮的。再往肚子裏倒墨水也沒用。學生的素質。老師再好,也沒有學生願意學習和研究,這也是不可能的。科研水平。大學除了教書育人,還需要有高水平的科研。科學研究不是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而是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壹些不同的想法。辦學模式和理念。辦學的目的是什麽,要培養什麽樣的學生,發展方向是什麽,往往決定了它要培養什麽樣的學生,成為什麽樣的大學。清華北大和香港大學的差距完全可以放大到現在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的差距。在很多國內學校喊出“壹切為了學生發展”等空洞口號的同時,國外學校卻在教育學生懂得回報社會。當國內壹些高校的老師在為科研經費發愁的時候,國外的老師已經在實驗室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當國內壹些教授忙著開公司賺外快的時候,國外的教授卻在和學生討論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學術問題。國內浮躁的學術氛圍和對金錢的社會崇拜,在很大程度上讓國內高校逐漸喪失了教書育人和科技創新的能力。他們建造建築物、道路和填充人。盡可能讓自己的外表看起來更光鮮,卻忽略了自己的精神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