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如何客觀公正地看待李鴻章?

如何客觀公正地看待李鴻章?

“楊三死了,李二先生是漢奸。”這副對聯是清末傳唱了壹段時間的著名對聯。楊三,也就是楊乾三,原名楊明宇,是昆市醜八怪名人;李二,即李鴻章,時任清政府內閣秀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在這個著名的協會中,納夫勛爵被公眾指為“叛徒”。李鴻章真的是漢奸嗎?事實上,很難用“是”或“不是”這樣簡單的回答來說李鴻章是不是漢奸,這就像小孩子讀童話壹樣:小孩子閱歷不多,頭腦裏只能對故事中的人物有“好人”“壞人”這樣簡單的印象。但現實生活遠比童話故事復雜,現實生活中的人很難包含在這兩個簡單的概念中,比如李鴻章是不是漢奸。李鴻章被譽為“晚清第壹大臣”。晚清四十年的大事幾乎都與李鴻章有關。可以說,沒有李鴻章,晚清的歷史是不可能寫出來的。說李鴻章是“漢奸”,似乎也有幾分道理。的確,李鴻章參與了晚清與列強簽訂的壹系列條約,尤其是最惡毒的《馬關條約》。李鴻章與日本人締結的條約,使中國喪失了臺灣省、遼東、澎湖列島的主權(遼東半島並不是因為“三重幹涉”而輸給日本人,而是中國向日本支付了3000萬兩賠款);失去了對朝鮮的宗主權;作為戰敗國,中國又向日本支付了2億兩白銀。由於李鴻章的上述行為,人們稱他為“漢奸”並不為過。但是,評價壹個歷史人物,不能只看到他作為戰敗國的談判代表與戰勝國簽訂了多項屈辱條約,還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評價壹個歷史人物,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歷史上的作用:是推動社會發展還是阻礙社會進步。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李鴻章,那麽就會得出與傳統觀點完全不同的結論。歷史上,漢族長期遭受外來侵略,尤其是北方遊牧民族。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目的是掠奪子孫的玉器或土地。元清時期,外來侵略者征服漢族,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而晚清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什麽?他們與傳統的北方遊牧民族南侵完全不同:他們不是為了掠奪兒女之玉,也不是為了吞並中國,使中國成為他們的壹個州。他們從茫茫大洋的遠方來到遠東,根本目的是為迅速發展的資本尋找市場和原料,實現商品的輸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商品的輸出也將轉化為資本的輸出),而不是像北方遊牧民族(日本、俄羅斯除外)那樣掠奪子女的玉石或土地。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列強用炮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給中華民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與危機並存的,也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明末,中國出現了商品經濟的萌芽。如果沒有外敵入侵,中國會慢慢從自然經濟發展到商品經濟。西方列強的入侵打破了這壹進程,使中國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危險。但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抓住這個機遇,中國將大大超越歷史發展的進程,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19世紀四五十年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和俄國加緊東擴,日本也是他們侵略的對象。1853年7月,美國政府派出4艘帕克利率的軍艦,強行進入蒲河港。次年2月,貝裏再次率領戰船進入浦和港,在神川(今橫濱)炫耀武力,要求開埠。3月,幕府被迫接受開港要求,與美國締結日美親美條約。不久,英國、俄國、荷蘭等國與日本簽訂了類似的條約。1856年(此時中英、南京條約已簽訂十余年),美國再次強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日美友好通商條約》,開放長崎、函館、神奈川、新潟、兵庫五個港口;美國還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和建立租界的特權。8月至6月,荷蘭、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國也逼迫日本簽署類似條約。所以,和中國壹樣,日本有淪為殖民地的危險。面對危機,日本不像中國那樣頑固地拒絕任何改變。與對方的巨大差距讓他們明白,只有改變才能有出路!於是日本人大聲喊出了“脫亞入歐”的口號。當然,“脫亞入歐”並不是把日本列島從遠東搬到西方,而是拋棄舊傳統,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大規模引進西方文明,用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改造日本。於是西南的諸侯打著“尊王拒洋”的口號發動了明治維新運動。明治維新不是像中國的戊戌變法那樣自上而下的改良,而是壹場殘酷的戰爭。戰爭的最終勝利徹底為日本的改革掃清了道路,日本人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壹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明治天皇在反幕派的支持下,頒布了1868年3月至4月的五大誓約和政權詔書。這兩個文件對日本進行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改造,將日本帶入了現代社會。雖然日本的改革仍然保留了天皇,帶著濃厚的封建殘余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但是經過壹系列的改革,日本終於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束縛,迅速發展,走向強大。清朝正好相反。面對外國列強的入侵,清朝頑固地拒絕改變任何事情。最頑固的保守主義者不僅拒絕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體系,而且拒絕壹切現代西方科學技術(所謂“奇巧”)。對他們來說,任何微小的改革都會猛烈地觸動他們最痛苦的神經。這就不難理解,清朝為了維護皇權,頑固地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對皇權的威脅不僅僅是“巧招”,還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在西方,英國早在1642年就爆發了反對皇權的革命。1649 65438+10月30日,國王查理壹世被處死並斬首。1879年7月,法國爆發革命。革命推翻了龐波王朝,用* * *制度取代了君主制。隨後革命浪潮席卷歐洲各國。當時的歐洲真的是“火山爆發,壹個皇冠掉下來”。推動歐洲革命的意識形態理論受到了壹大批思想家的啟蒙,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他們傳播的思想激發了人民的變革意識,點燃了革命之火。可想而知,讓這樣的“禍害”進入中國,對於清朝的皇權來說是多麽可怕。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清朝頑固抵制西方的壹切了。即使是戊戌變法中實行的最溫和的改革也不能被保守派接受,即使是這種挽救王朝的改良措施也不能被保守派容忍,以至於讓戊戌六君子在溫德爾·迪金森吃飯。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1,反對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當然是愛國行為;2.以反對西方列強入侵為借口,排斥西方壹切進步的東西(包括政治制度、思想體系、科學技術),並不值得稱道;3.打著反對外國列強入侵的幌子,其實質是頑固地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皇權,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會生活在宇宙秩序的永恒中心,在國家處於極其危急的時刻處於“萬國來朝”的地位,從而阻撓中國的任何進步。這根本不是愛國,而是對國家的錯誤和傷害。然而遺憾的是,多年來,反對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維護中國的封建法律,人們往往稱之為“愛國”;我討厭壹切接受和引進西方文明的措施;義和團,壹味排外,阻礙歷史進步和社會發展,被輿論所稱道。明白了上面的道理,現在就可以言歸正傳,說說李鴻章了。先說李鴻章的簡歷:姓名:李鴻章,字:號漸,謚號:李,人,性別:男身高:1.83m,職務:直隸總督、北洋貿工部尚書,出生日期: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公元1823年2月15)住所:安徽省廬州合阜縣東鄉磨店,清代家庭背景:富農如果是,他的優點是什麽?在我看來,李紅是有貢獻的,但他最大的成就是為中國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如果說林則徐是第壹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那麽是李鴻章為中國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清朝的極端保守主義者對排外主義視而不見,對壹切外來事物都深惡痛絕。他們極力主張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的完整,認為向西方學習就是(包括西方人的“巧招”)或“變洋為夏”。相反,李鴻章大力提倡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他客觀分析了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危機,主張以實力為基礎處理中外關系,註重經濟發展,抵禦外國列強的經濟侵略,提出了務實的教育改革措施。他的思想成為早期現代化意識萌芽的媒介。我們來看看李鴻章的功績:創辦了中國第壹家大型綜合性軍工企業(江南機器制造局)、中國第壹家翻譯學院(江南機器制造局翻譯館)、中國第壹個官方派出的留學生(1872)、中國第壹家航運企業(1873)、中國第壹家航運公司。報局(中國電報總局1880成立於天津)他創辦了中國第壹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軍械學校成立於1885),他創辦了中國第壹支近代遠洋海軍(北洋水師成立於1888),他創立了中國第壹個海軍軍事制度(北洋水師章程制定於1888)。他建立了第壹個海軍基地(1890年建成的旅順海軍基地)。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出現了第壹座大型兵工廠、第壹座煉鋼爐、第壹條鐵路、第壹座煤礦、第壹座紡織廠、第壹艘近代海軍、第壹艘輪船、第壹批赴西留學生等等。特別是他送了第壹批中國的學生去美國留學。這些留學生不僅在美國學到了現代科學知識,也見證了現代美國社會和政治。這種與中國以讀經為中心的科舉制度完全不同的現代教育,為中國培育了現代化的第壹顆種子。這也是清朝急著把這些還沒完成學業就被“洗腦”的危險孩子招回國的原因。當然,需要註意的是,李鴻章領導的洋務運動是為了改變大清國的貧窮落後,其根本目的仍然是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清國。他不希望現代和諧制度取代中國傳統的封建制度。然而,對外開放的大門壹旦打開,不僅外國的“妙招”而且現代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 *和諧、平等等新概念都在湧動。雖然引來這些“災難”並不是李鴻章的本意,但壹旦對外開放的大門打開,不僅先進的科學技術,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體系也洶湧而來。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在中國的傳播是不可阻擋的,因為魔鬼已經從瓶子裏放了出來,不可能再放回去。它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這是李鴻章的第壹個貢獻。李鴻章的第二個貢獻是,他建立了中國的現代外交。在中國外交史上,各國都是來中國朝貢的。在當時的守舊派看來,來中國的外國人,比如英國人,都是不文明的“生粉絲”,需要被教育成壹點禮儀知識的“熟粉絲”。真正實現與世界各國平等的現代外交,應該從李鴻章開始。這裏以駐華使節遞交的國書為例。西方國家的代表堅持認為,他們作為駐外使節,來華後必須向駐在國國家元首遞交國書,並得到駐在國國家元首的接受,才能獲得合法外交代表的身份。但在呈遞國書時,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清朝堅持要外國使節跪三叩九向皇帝進貢,但外國使節拒絕接受清朝的這壹要求,他們提出了最多只能單膝跪拜的禮儀。雙方壹直來來往往,壹直無法達成壹致。在清朝看來,對外交往可以賠償,可以割讓土地,但外國使節絕對不可能不三跪九叩,因為這涉及到“國之根本”。因此,外國使節是否願意見中國皇帝的問題使中外關系長期陷入僵局。最終按照現代外交規則解決這個問題的是李鴻章。他還在外交領域進行了壹系列改革,建立了現代中國外交。人們認為李鴻章簽訂了壹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他當“漢奸”的原因。我認為這不公平。為什麽中國必須簽署這些條約?根本原因是中國在戰爭中戰敗。作為戰敗國的談判代表,李鴻章所能做的,就是在“弱國外交”的有限範圍內,把戰敗的損失降到最低,李做到了。這裏有幾個例子。首先是《煙臺條約》的簽訂。李鴻章簽訂的《煙臺條約》是晚清弱國外交的代表作。1874 2月21日,“馬父事件”發生了。英國駐滬領事館翻譯馬佳麗進入雲南後被當地民眾殺害,英國公使韋德大鬧壹場。當時英國軍艦進入煙臺,日軍立即趁火打劫,開始挑釁朝鮮武裝。春親王主張脫離英國,走向戰爭,而李鴻章的思路是大清國不能再走通常的外交老路:即有事就隨意開戰。如果妳打架,妳會輸的。如果妳輸了,妳會談判和平。如果妳講和,妳就要割地賠款。朝廷把這個難題交給了李鴻章去處理。李鴻章邀請各國大使及其夫人到山東煙臺避暑,並請韋德前往煙臺談判。每天晚上,他都在中國設宴招待部長夫婦吃飯跳舞,讓他們非常滿意。白天,李鴻章壹邊與韋德談判,壹邊通知所有駐華大使。慢慢的,大臣和夫人們都覺得韋德沒有紳士風度,說他要無理取鬧。女士們覺得可憐,做了韋德的工作,迫使他讓步。《煙臺條約》簽訂於1876年9月。很明顯,這是壹個不平等條約,但英方人員後來說,“這個文件既不明智也不實際,毫無意義。這只是壹堆空話。”李鴻章花了壹些交際費,卻設法讓對手吃了黃連,“美而無用”。第二,在馬關條約談判中,李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中國的損失降到了最低。1895三月二十四日下午四時,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李鴻章步出春帆樓,坐轎子回到驛館。就在李的轎子快到驛館的時候,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突然從人群中跳出來,壹槍打在李鴻章的臉上。李鴻章左臉頰中彈,沾著黃夾克,倒在血泊中。情急之下,李還不忘吩咐隨從把換下來的黃夾克和血衣收好,囑咐不要把血洗掉,然後感嘆道:“這血可以報國!”“希爾豐田章男用的是土槍,威力不大。這壹槍在李鴻章左眼下方壹寸處擊中了李。子彈雖然留在了體內,但沒有傷到眼睛。李鴻章不讓醫生取出子彈,俄國醫生也不讓。有了這壹顆子彈,李鴻章進行了壹場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最後他用這顆子彈換了壹萬兩銀子,日本人要價從三萬兩降到了兩萬兩。這個鏡頭甚至引來了俄、法、德對日本掠奪遼東半島的幹涉,最終發生了“三重幹涉”事件。第三是《辛醜條約》的談判。在談判中,李鴻章極力避免列強紮堆。他巧妙地運用了“分而治之”的原則,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進行分化瓦解,從而減少了中國的損失。最後,我覺得還要說壹下甲午戰爭,因為它和李鴻章有很大的關系。北洋水師為什麽戰敗?原因有很多。但人們常說,真正戰爭的勝敗,總是發生在戰爭開始之前。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其實中國的戰敗是註定的。原因之壹是體制的腐敗。”老佛爺“是壹個情緒決定壹切的人。宰相兼海軍大臣奕劻親王是光緒的生父。多年來,他最關心的不是海軍,而是他兒子的安全。千方百計討好慈禧太後,甚至想盡壹切辦法挪用海軍經費修繕頤和園,讓慈禧早日住進去了,早日把實際權力轉移給兒子。導致中國海軍得不到應有的軍費,維修和轟炸經費嚴重不足。二是相互欺詐。壹些滿清貴族擔心李鴻章的士兵權益強大,禦敵不足,分量有余,所以更加小心翼翼。財政部高級大臣翁同龢以慈禧太後修建頤和園限制李鴻章為借口,連續兩年停發海軍裝備購置費。李鴻章勢單力薄,不得不巴結醇親王。沒有人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海軍建設中。第三個原因是紀律的敗壞。欺上瞞下,貪汙公款,參與走私,排擠軍官。郎偉力原本是英國海軍軍官。1882被聘為北洋水師,負責艦隊訓練。他“閑暇時從不休息,但仍住在廁所裏,用旗子發命令。”“他非常勤奮,受到海軍軍官和助手的崇敬,國內外都這樣稱呼他。“由於軍隊管理嚴謹,北水師有句話叫‘不怕丁俊門,就怕郎’。在郎偉立的嚴格要求和訓練下,北洋水師的軍容得到整肅,壹時令各國刮目相看。郎偉力被授予海軍提督稱號。1980秋,因“撤旗事件”,郎偉力憤然辭職。”我們去練習吧。“說到韋氏,我有些跑題了。魏實是個外人,可練兵的時候卻這麽認真;與其中的大清朝海關負責人赫德相映成趣。英國人赫德被清朝聘為海關稅務總局局長。在清朝官員眼裏,關外是個肥差,不知道有多少人盼著這個位置。然而赫德主政清朝48年,卻成為清朝少有的(可能是唯壹的)不腐敗的官員。每年冬天,北方海面結冰的時候,是官兵們最開心的時候。由於南部地區軍港搬遷,去上海、香港這些賣淫業發達的城市很方便,有時甚至會有人去船上、空中出去玩。那時候軍艦的動力都是煤和優質煤,不像現在柴油或者核能。但當時北洋水師極其腐敗,煤的量壹次都不夠。從當地物流進口了五噸煤,只稱了三噸。軍艦應該用優質煤,但是有人用壹些碎煤來湊數,導致軍艦進退緩慢。平時訓練,練詐騙。各級騙術,邀功。每次學射擊,我總是提前量好數量,設置好浮標,按標準行駛,碼數已知,每壹槍都能打中。每艘船的管帶為了扣“承包費”,敷衍船的保養和維修。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曼特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中國礦船都是靠海布置的,沒人管。外面鐵銹堆積,裏面汙穢不堪;不再可能使用警報或海浪。“另壹方面,日方在戰前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做了大量的情報工作,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所以對中國的壹切軍事都了如指掌,全國上下團結壹心。戰爭還沒有開始,但實際上它的勝負已經分的很清楚了。當然,李鴻章的改革從來不涉及政治領域,他並沒有改變清朝的封建制度,這根本不能拯救中國免受外國列強的侵略。李鴻章沒有像日本那樣進行社會思想和制度變革。“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說明他不想碰封建制度壹根毫毛,這就決定了李鴻章的悲慘下場。但我們不能為此苛求前人。總的來說,李鴻章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促進了(盡管不是他的本意)中國社會的發展,而不是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認為李鴻章做的比做的多,應該肯定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