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有哪些辛亥愛國英雄,簡述壹下他們的事跡,謝謝。

有哪些辛亥愛國英雄,簡述壹下他們的事跡,謝謝。

田雙烈楊和田是安徽鳳陽縣人。辛亥革命時期,他們為救國救民,前赴後繼,英勇奮戰。

田樹洋出生於1884,家中排行老三。1905年,在大哥田仲陽的影響下,考入南京南洋普通教育學院。1906年,為應對湘贛邊界的平六壹起義,東京同盟會總部派部分成員回國,策動長江沿岸革命。孫和白計劃暗殺兩江總督段方,並舉行起義。田書揚主動跑去聯系這件事。65438年2月,田叔陽因計劃泄露而遷居安慶。不久,田書揚加入安慶新軍,擔任步營營長。1908,11年6月,田樹洋在安慶參加馬炮營起義。起義失敗後,田叔陽避開江西,繼續革命活動。1911 10年6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響應。田樹洋在同盟軍的命令下回到鳳陽組織江淮起義軍。11年6月,與攻打鳳陽的淮上軍會師,占領鳳陽。此後,田書揚擔任淮上軍營團長。

鳳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清朝兩江總督張勛聽說鳳陽被占,害怕後路被切斷,於6月165438+10月14入侵鳳陽臨淮關。田樹洋打聽後,領兵出征,與援軍激戰兩晝夜,消滅了來犯之敵,保住了臨淮關。65438+二月,江浙聯軍攻陷南京,張勛率殘部沿津浦路向北逃竄。田叔陽率淮上義軍在臨淮關南崗阻擊清軍。經過戰鬥,叛軍彈藥耗盡,田樹洋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7歲。

田紀揚生於1890,字昂夫,排行第四。1906年,田紀揚在大哥田仲揚的號召下前往安慶,考入安徽陸軍測繪學校。在田仲陽的推薦下,先後加入越王協會和同盟會。9月,田紀揚被選派到馬隊訓練學院學習。1907年初,田紀揚從南京來到安慶,不久擔任新軍步營。同年4月,田紀揚以優異的畢業考試成績入選新軍馬營。他到任後,經常與馬陣營和炮兵陣營的革命家熊、範傳甲等人聚會,討論反清事宜,並聯系數百人加入會。1907年6月,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後,田大怒,信誓旦旦:“殺自己做人,要尊重的野心!”1908 165438+10月,田紀揚參與並領導了安慶馬佛營起義,被譽為“徐公之後的塵埃,武昌第壹聲”。

1908 165438+10月14和15,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相繼去世。熊、範傳甲、田紀揚認為這是起義的絕好機會。119年10月30日下午,熊等10余人在安慶葉氏會館秘密開會,最後擬定了十三條作戰秘密。當晚九時,田紀揚安排起義。10時整,馬營、炮營官兵以點火為號,1,000余人殺出安慶城。但由於清軍早有防備,城內起義軍無法接應,城外起義軍日夜苦戰,無法攻城,被清軍圍困。起義軍不得不向瀘州方向撤退。田紀揚突圍後,回到鳳陽。清軍得知後,前往鳳陽抓捕。165438+10月27日,田紀揚被捕,不久壯烈犧牲,享年18歲。

為了表彰田氏兄弟,1912年,安徽巡撫白上書請孫中山大總統批準,追授田紀揚為陸軍上將,田叔陽為陸軍中將,並在鳳陽城建立田雙烈祠和烈士祠。墓誌銘上寫著:“中華之魂,義人之血,胡愛山淮水之榮,平原之貴血”。1984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田雙烈士墓遷入鳳陽革命烈士陵園,供後人瞻仰。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的壹個鄉村教師家庭。小時候和父親壹起去村小讀“四書”“五經”,學寫詩。他勤奮好學,熱愛工作。因為經常聽父親講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故事,李四光年輕時就充滿了愛國熱情,他下定決心,長大後壹定要不辜負祖國,學會造船,打敗帝國主義侵略。1902,兩湖新開學校。李四光離開家,來到省會武漢,順利考上了西路高等小學。因為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兩年沒學,還沒畢業,就被湖北省選送留日深造。1904年7月,李四光抵達東京,在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孫中山親自率領同盟會加入中華同盟會。

1905年8月,李四光由孫中山先生親自率領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第壹批會員中最年輕的會員。看到他的青春,孫中山先生鼓勵他“努力學習,報效國家”,這更加堅定了李四光努力學習,報效中國的決心。1907年7月,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大學海洋機關系學習造船機械,初步實現了為祖國學習造船的願望。1910年7月,李四光畢業回國,任武昌湖北中等技術學校教師、廠長。次年秋冬之交,他參加了清政府舉辦的第六屆留學回國人員宮廷考試,成績優異,被授予“工科狀元”稱號。同年6月65438+10月10,武昌起義成功,清政府被推翻。武昌建立鄂軍都督府,李四光先任都督府財政參贊,後被選為湖北省工部部長。1912年6月,變更為行業部主任。不久,袁世凱竊權篡奪革命果實,辛亥革命失敗。心情郁悶的李四光憤然辭去了工業司司長的職務。1965438+2003年7月,李四光被臨時紀念局通知,官方費用推薦赴英國留學,進入伯明翰大學。考慮到為祖國造船離不開鋼,如果要煉鋼,必須先冶煉。所以他先學了壹年采礦,覺得采礦離不開地質。他決定轉學到理科地質系,開始專攻地質學,進而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事件前後,蔣介石、汪精衛邀請各大學教授、各界領袖在廬山會談,稱就政治、經濟、教育等問題交換意見。李四光作為第壹個受邀者來到廬山。李四光也想了解國民政府對抗戰的態度。所以上山後,他先去拜訪了汪精衛,汪精衛在日本和南京都和他有過交往。壹見面,李四光就提出了“現在不打,就沒有出路”的觀點,而汪精衛則大談打不起來的原因,這讓李四光很失望。當蔣介石和汪精衛正式舉行會談時,李四光斷然拒絕了他們的邀請。

因為李四光不買蔣介石的賬,而且他壹直反對蔣介石,所以當蔣介石要抓他的消息傳來時,李四光壹家為了家人的安全,搬到了鄉下。農村安靜的環境讓李四光靜下心來搞科研。在煤油燈下,他完成了《二十年經驗回顧》、《山體結構實驗與理論研究》等論文和著作的初稿。雖然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他從未停止過科學研究。1941,李四光獲得“丁文江先生紀念基金委員會”獎。

隨著國民政府回歸南京,地質研究所遷回南京。1946 165438+10月,李四光從重慶乘船到南京。此時國民黨挑起的內戰已經打了半年,這讓他對蔣介石徹底絕望了。到了南京,雖然中研院院長朱家華在碼頭迎接,但李四光沒有下船,直接去了上海。1948年2月,李四光應邀參加在倫敦舉行的第18屆國際地質年會,但沒有立即回國,而是臨時移居海外。隨著解放戰爭形勢進壹步向有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國民政府的重要官員開始逃往南方,南京的地質研究所也接到通知遷往廣州中山大學。身在國外的李四光得知這壹消息後,不斷給地質所的同事寫信,希望同事們設法阻止地質所南遷。由於李四光的強烈反對和研究所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研究所最終留在了南京,解放後幾乎完好無損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1949年4月初,郭沫若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赴布拉格參加世界維和大會。出國前,周恩來指示郭沫若與仍在國外的李四光聯系,邀請他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郭沫若按照指示,給李四光寫了壹封信,請他回國。南京解放幾天後,陳毅司令員到地質所視察時,詢問了李四光的情況,並明確告訴地質所的科學家,歡迎李四光回國。

正當李四光焦急地等待他的離去時,逃到臺灣省的國民黨當局密謀阻止李四光回國。他們要李四光公開表態,拒絕接受* * *產黨領導的政協委員壹職。不做就拘留他。李四光決定離開英國。國民黨大使館派人去找李四光時,他已經到了法國。1950年4月6日,李四光攜家人安全回國。他接受了周恩來的安排,成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李四光挑戰“中國貧油”論

舊中國有三個國家地質機構:中央地質調查局、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和礦產勘查局。通過調查和征求地質學家的意見,新中國政務院批準設立“壹會兩所壹局”的方案:壹會,即地質工作計劃分配委員會,後改為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兩個,即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第壹個局,即財政經濟委員會礦產地質勘查局。

全國地質工作者組織起來以後,中國的地質工作和地質研究出現了新的局面。隨著經濟建設的進壹步發展,中央人民政府第17次會議決定設立地質部,並於8月1952任命李四光為部長。從此,李四光走上了領導全國地質工作的重要崗位。

在李四光出任地質部長之前,國外所謂的地質權威,基於他們對中國的膚淺研究,得出了這樣壹個結論:在中國東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找油的可能性更遙遠;西北地區不會成為重要的油田;東北不會有很多石油。總之,中國是壹個石油貧乏的國家。這個結論當時中國整個地質界都相信,但李四光不同意。

早在1928,李四光就根據自己的研究對“中國貧油”的結論提出了挑戰。1935年,他再次提出中國可能會發現石油。但是,要推翻權威結論並不容易。新中國成立後,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石油生產已成為制約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嚴重瓶頸。毛澤東主席親自把李四光叫到中南海,非常關切地問:“有人說中國石油貧乏。妳怎麽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中國真的缺油,是否應該走合成油的道路?建設新中國,石油不可或缺。它在天上飛,在地下跑。沒有油,它動不了。”

李四光完全理解主席話的分量。他要為領導分憂,領導的信任成了他不懈努力的動力。李四光壹直不同意“中國貧油論”。他在石油總局做報告時,根據自己的地質理論,用手指著說,中國石油勘探前景最大的有三個地區:壹是青藏新疆滇緬地槽;二是阿拉善陜北盆地;第三,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李四光的報告鼓舞人心。在詳細分析這三個含油遠景區地質構造特征的基礎上,他明確提出柴達木盆地、黑河地區、四川盆地、伊陜地臺、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應是找油的重點地區。1956年3月任國家石油地質委員會主任。在他的指導下,國家石油調查開始了。通過普查,全國各地都發現了含油遠景區。

根據李四光的理論,中國的石油大軍進入松遼平原,開始了大慶石油會戰。事實證明,李四光的分析是科學的。1960是新中國最困難的壹年。然而,就在這壹年,大慶油田之戰大獲全勝。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勘探部門先後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和華北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大量能源的時候,由於地質學家的辛勤工作,滾油出現了,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標簽,也給了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最有力的證明。

1964 65438+2月20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作為人民代表,李四光出席了這次盛會。會議期間,毛澤東總統親自接見了他。壹見面,毛主席就親切幽默地對他說:“李老,妳太極拳打得好!”正在練太極拳的李四光還真以為毛澤東問他打太極拳的事,於是趕緊解釋道:“我幾年前做過手術,身體不太好。我在杭州學過壹段時間太極拳,但是打得不好。”其實毛澤東攻太極川就是指找油,這是對李四光為中國找油的貢獻的充分肯定。

在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第壹個五年計劃建設的大慶油田,是在中國地質專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基礎上勘探發現的。”出席會議的李四光聽到這裏,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石油’和‘鈾’礦”

在壹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度,李四光年輕而驕傲,感覺生硬而自信,對中國* * *產黨有更深的理解。他說:“壹個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中國政治史上出現了* * *產黨之後,中國人民才找到了正確的領導,才擺脫了屈辱和被壓迫的生活,才在世界面前站了起來。”

1958 12根據李四光的申請和表現,何長工和張勁夫介紹他加入中國* * *制片人黨。從此,李四光從壹個民族民主主義者變成了壹個* * *鬥士。那壹刻,這位經歷了兩個時代和坎坷旅程的老科學家陶醉了,他感到巨大的幸福擁抱著他。當時年近七旬的李四光說自己“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人生的新起點才剛剛開始”。他似乎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潮中。

說到新中國的核工業,很多人都能說出壹個科學家的名單,但沒有李四光,這個名單至少是不完整的。李四光在20世紀20年代初提出“原子裂變”作為天然氣能源之壹。他認為鈾礦床是壹種罕見的放射性礦床,經常出現在地質結構復雜的地區。20世紀30年代,他派學生到廣西考察鈾礦,首次發現了磷酸鹽鈾礦、脂肪鉛鈾礦和瀝青鈾礦。這項工作後來被中斷,因為實際的利用時間表因戰爭而暫時無法提及。

1953年夏天,李四光去北戴河療養,朱德、李富春也在。李四光平時走路有觀察地質的習慣。有壹天,在北戴河的沙灘上,他邊走邊發現了壹堆黑色的沙子。當地漁民告訴他,在日本占領期間,他們挖了很多這種黑砂。當晚,李四光致信北京,要求錢三強借用儀器進行檢測,並立即向朱德匯報了此事。朱德建議,盡快啟動放射性礦產資源調查。

第二年,李四光在地質部普查委員會設立了第二個辦公室,負責鈾礦資源調查,相當於繼續了他20年前就想做但未能開展的工作。在地質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他敏銳地指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石油’和‘鈾’礦。”

195565438+10月15、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聽取李四光、劉傑、錢三強的匯報。毛主席在會上問李四光:“中國有原子彈用的鈾礦石嗎?”

李四光拿出隨身帶的鈾礦石樣品,答道:“是的。而壹般的天然鈾礦石只能作為千分之幾的原子彈原料,所以需要大量的鈾資源和鈾濃縮工廠。”李四光等人當著中央領導的面實地勘察礦石樣品。探測器壹接近礦石,就產生了信號。

毛主席看到這個非常高興。他說,“我們國家現在知道有鈾礦。進壹步勘探肯定會發現更多的鈾礦。這幾年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抓這個事情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是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我們有人力和資源,任何奇跡都可以創造。”

此後,李四光壹直處於領導中國核工業的核心地位。曾任1956成立的國家原子能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陳雲)和1958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核科學委員會主任。他不僅直接領導核科學委員會的常規工作,還親自向來自基層的地質學家進行講解和部署。在他提出的東西向三大構造帶中,儲量豐富、品位高的鈾礦床相繼被發現。

1964 10 6月16日,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李四光的貢獻不難推斷。

晚年專心從事地震研究

回國後,李四光曾在象山附近的象鼻溝定居。20世紀60年代,李所在的城市東單,他應邀去看房子。他覺得房子太豪華,違背了他平時的生活興趣,就放棄了。此後,他親自選址設計,國家在紫竹院北面建了壹座小樓。這是壹棟兩層建築,總建築面積989.1平方米,四周有院墻,院門朝北,樓門朝西。院中曲徑通幽,有假山、噴泉、果樹。

地質學家李四光選擇居住地,必然觸及“水土”,象鼻祖如此,此地也是如此。從周圍的歷史遺跡來看,可以算是壹塊“風水寶地”:門前有壹棵千年歷史的銀杏樹。經測量,樹幹周長9.8米,樹高約27米,樹冠遮陰面積約400平方米。傳說李自成攻打北京時,在這棵樹上拴了壹匹馬。李宅南面是紫竹院,西面是曼居基,北面是霍克基。附近還有幾座歷代名人的墓,比如清朝康熙年間的兵部尚書甘文,明朝的大太監劉瑾。

李四光從1962年遷到那裏,壹直住在那裏,直到1971年去世。他在這裏生活、工作和學習。壹些由他主持或參加的小型會議,經常在家裏召開。何長工、劉景範等地質部門的負責人經常來家裏匯報事情,所以大門右手邊的大客廳實際上具有會議室的功能。四周是書櫃和沙發,中間是壹張長桌和幾把椅子。在窗戶的壹側,有許多第四季冰川沈積物的地質標本,大部分是李四光野外考察的收獲。

客廳隔壁是辦公室,墻的壹端有壹塊玻璃黑板。地質隊野外工作歸來,向李四光匯報工作時,經常利用這塊黑板進行講解或布置,還會借用這塊黑板給科技人員講授地質力學,這大概是他多年教學生涯中形成的習慣。

中國是壹個地震頻繁的國家。李四光非常重視地震地質學和地震預報。早在1953中國科學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員會時,他就親自擔任主席。1966年3月8日,河北邢臺發生7級以上地震。災區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周總理多次開會討論有關問題,李四光都參加了。李四光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真知灼見,為黨中央決策提供參考。

受到總理兩次到邢臺考察的強烈鼓舞,李四光也到邢臺考察,獲得了重要的第壹手資料。李四光指出,地震地質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探測地下“敵”的藏身之處,監視其活動,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安全服務。

1968年,盛傳北京將發生強烈地震。壹天深夜,李四光接到國務院召開緊急會議的通知。當他到達會議廳時,已經是淩晨兩點多了。周總理邀請李四光坐在他旁邊。會議是研究國務院接到的當天早上7點北京將發生7級地震的報告,請國務院批準通知居民立即轉移到室外。事關重大,總理邀請李四光,就是想聽聽李四光的意見。

李四光認真聽取了有關方面的匯報,並打電話到北京的壹些觀測站詢問是否有異常現象。各地回答沒有異常現象。這時,李四光告訴總理,根據對邢臺等地區地應力的長期觀測,有大地震,壹般會有變化。根據北京各觀測站的觀測結果,今晚不必發出警報,但當然要密切關註。

周總理覺得李四光的分析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李四光的意見,當晚沒有拉響警報。事實證明,李四光的判斷是正確的,北京避免了壹次不必要的行動。

李四光的科研成果在黨中央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引起了毛澤東主席的重視。1969年5月的壹天,李四光被毛主席找去談話。他們從天體的起源談到了生命的起源。臨別時,主席對李四光說,我真想讀妳的書。妳能給我寄些書嗎?他請李四光幫忙收集壹些國內外的科學資料。

李四光問:“妳想看什麽樣的科學資料?”

毛主席用手畫了壹個大圈,說:“是妳研究範圍的資料。”

李四光很感動,認為這是毛主席對科學的關心。於是,李四光親自挑選了7份科學資料,送給毛主席等領導人。

李四光,中國科學院第壹副院長、院士(原名學部委員),全國科聯主席,中國科協首任主席,世界科學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副主席。他是壹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他不僅散文寫得好,舊體詩也寫得好。就連地質論文也是“五顏六色”。他的音樂造詣也相當深厚,尤其是小提琴。1920年,在巴黎,他用壹張8片紙,12行,譜寫了小提琴《很難走》,這是中國人創作的第壹首小提琴曲,深沈的主題中有著高亢的強音。近80年後,這首小提琴曲在北大百年校慶紀念晚會上首次公開演奏。它的出現糾正了馬思聰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作曲家的說法。

李四光待人親切,和藹,不擺架子。他對下屬,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對保姆壹視同仁。所以,如果妳有什麽不同意見,妳願意當面向他提出來,毫無顧忌。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讓所有人都去,只是不需要培訓人。這也體現了壹個偉大科學家的胸懷和涵養。

李四光晚年仍然十分關註地震研究。他經常分析大量觀測數據,冒著動脈瘤破裂的風險,對地震前兆進行了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去世前壹天,他還語重心長地對醫生說:“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測的探索就見成效了。”在生命的最後壹刻,他給孩子留下了遺囑,講的是他最後幾年經常思考的地震預測、地熱利用、海洋地質等問題。他把自己壹生的心血都獻給了偉大的祖國和人民!

1971 4月29日,李四光因病去世,享年82歲。周恩來總理在李四光的追悼會上含淚宣讀了他的遺囑,所有的聽眾都被感動了。追悼會結束時,周總理指示李四光身邊的工作人員,壹定要把李四光的著作整理出來,壹定要繼承李四光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