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

家庭對人格塑造更重要,上學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以下是我的理由:

這是個大問題,我也不指望說清楚。準確的說,如果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那就太可怕了,恐怕離規範和塑造人也不遠了。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的不同既取決於先天的遺傳,也取決於後天獨特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先拋開先天遺傳,因為那是我們最好不要改變的。目前對於壹個成長中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兩個成長環境是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如果按照大多數正常人的經驗細分,6歲之前沒有學校教育的影響,之後學校教育的強度會不斷加大,基本會占據壹個人高中8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再回頭來看這個問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這是壹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人們很難把握問題的內涵。如果我解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麽我們可以通過谷歌找到成千上萬的論文作為依據;同樣的,如果要說明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上百個例子。如果兩者對比,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肯定會得出不壹致的結論。那麽如果細分到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角度回答會是壹個好的選擇嗎?

當然,這也是壹種答題方式。從人們普遍理解的教育的功能,我們很容易區分出兩個比較大的維度:教書和育人。前者重在知識的獲取,後者重在人格的塑造。接下來看“重要”這個詞,這是另壹個難以捉摸的詞。“重要”的第壹層含義是,家庭/學校教育對人的某壹方面影響很大,所以壹定要重視這些影響;“重要”的第二層含義是,家庭/學校教育要對某壹方面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塑造作用,我們需要重視。針對第壹個層面,我們可以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知識學習和人格培養中哪個影響更大的問題換成。當然,在我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深入研究之前,不好妄下結論。但是,從壹些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可以適當地進行壹些推論。從知識學習的角度來說,需要對知識進行更細致的分類,比如壹些實用技能:帶孩子洗衣做飯……或者純粹的基礎知識:物理化學……還有壹些人們可以談論的常識性的東西:歷史等等……其次,要討論家長的教育水平和對孩子學習的態度,等等。

然後是性格。精神分析雖然退出了前沿學術舞臺,但它的壹些思想已經被證明是有價值的,其中之壹就是早期經驗對人格塑造的影響,比如兒童的依戀、親子溝通等等。如果截取24歲作為人格基本定型的時間點,在前6年,家庭教育是唯壹的主導力量;6-12歲的小學階段,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程度基本相當;12歲以後,如果初中開始住校,學校就更厲害了。但按照埃裏克森的理解,在這之後發展的主要是自我認同的問題,這其實是壹個建立價值觀的過程,包括性別認同、自我認同、人生觀世界觀、宗教信仰等。無論家庭和學校在這個階段產生了多大的影響,都只能在人的發展中退居二線,只有自我才能主導和決定自己接受家庭。所以根據我的理解,我給出的答案是,性格的塑造主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學心理學的老師和學生可能會有相同的看法。比如去年聽李玫瑾的犯罪心理學講座,在談到反社會人格時,李老師反復強調家庭對孩子人格發展的影響,並引用了豐富的案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此外,她建議,對於男孩來說,父親對童年經歷的人格塑造的影響和幫助需要得到更多的關註。接下來的回答主要針對第二個層面,這裏這不是壹個可以通過科學和數據解決的問題。因為涉及到“應該”,那麽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這是壹個涉及到具體價值取向的問題,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都不壹樣。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只能提出看法,不能給出答案。說壹下我的看法吧,不完全是我的看法,是我受壹個非常唯心的老師影響的看法。

現在的社會賦予了學校教育太多的使命和價值取向,看似讓我們的教育更強大,更有資格,更豐富多彩,但也讓我們的學校教育太不堪重負。教育改革後,它看起來就像什麽都沒有了。大壹的時候,壹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壹個“宋老師”的工作(我這輩子遇到了太多的宋老師,每個人都搭過我的車,給過我各種寶貴的經驗)。他是北京人,500多歲,當過兵,受過教育。他老婆是寄給居委會阿姨的壹份全國性雜誌的主編,兩個人都很善良。他當時在做的壹個項目是“社區教育”,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家庭教育”。據說這個項目是臺灣省的大老板投資的,在籌備階段。當時我報了名社區宣傳誌願者,但是直到現在,他都沒有聯系過我。估計項目中途夭折了。我只和他深入聊過壹次,回來後覺得很有啟發。他的理念是“學校只關心教書,把育人的工作交給家庭”。學校最初的定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社會希望學校完成育人的使命,但學校裏的人格塑造是在各種人復雜的社會交往中潛移默化完成的。學校或許可以規範老師的舉止,但同輩群體之間的互動,學校總是難以規範。在學校人格塑造過程中,教育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而家庭教育則簡單純粹得多,所以家庭對孩子的人格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我們現在教育的誤區在於,父母把孩子推上學校,有些人就成了店主。我只是開家長會,交學費,其他的事情都是老師處理,但是有些事情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壹個老師,如果在有余力教書的時候,通過自己優秀的品德、人格魅力、良好的互動,帶動壹部分學生積極成長,那他就是壹個完美的老師。教師是被動的,教師沒有義務照顧不主動建構和完善人格的學生。所以,我們的父母是多麽不能教育孩子啊!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麽?我覺得應該是引導孩子有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的意願,從而完成自身人格的建構。家長必須給學校壹個開放、主動、積極的孩子,學校可以通過其獨特的社會交往功能為孩子提供壹個合適的發展環境。當然,這只是學校本身性質帶來的功能,學校的主業在於知識、經驗、技能的培訓。素質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只有提高家長的文化水平,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從家庭中提供優質的孩子,才能從學校端口輸出德才兼備的人才。在人格發展中,學校的作用只是壹個發酵罐,真正能發酵出什麽樣的結果,取決於妳投入了什麽!

珍惜彼此的相遇,是對相遇最好的回報。微信官方賬號:“讓往事隨風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