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盧浮宮協議的主要內容和目的是什麽?

盧浮宮協議的主要內容和目的是什麽?

盧浮宮協議-盧浮宮協議

80年代中期,日元對美元匯率經歷了兩次大的調整:壹是以解決日美貿易爭端為主的6月65438+9月0985的廣場協議,大幅升值日元對美元;二、盧浮宮協議1987 2月,主要是為了解決美元過度貶值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日元對美元經歷了短暫的大幅貶值。這兩次日元對美元匯率的大幅度調整,是日美貿易摩擦和各自國內政治經濟利益的現實需要造成的。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通過國際社會的壓力和國際會議的匯率協調機制來推動和實施的,對日本、美國等國家和世界的經濟運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認真研究和總結日美匯率兩次大調整的經驗和啟示,對於提高對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重要性的認識,進壹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首先,廣場協議和日元升值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受到“滯脹”的困擾。當時裏根政府實施供給側減稅計劃刺激經濟,同時美國央行通過高利率政策壓低貨幣供應量,抑制通貨膨脹。“松財政、緊貨幣”的政策組合在緩解“滯脹”方面取得了壹定效果,但同時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潛在問題,突出表現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居高不下,美國的利率也明顯高於當時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1980年為2.9%,在1985年上升到5.2%。同期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6543.8美元+0245億美元,占GDP的3%;美國國內市場利率比發達國家高4個百分點左右。

在此期間,日本和西德的經濟也受到了“滯脹”的打擊,但由於這些國家處於二戰後的經濟復蘇時期,經濟運行的基本面相對好於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大幅減少,經常賬戶有大量盈余。日本政府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1980年為4.9%,在1985年下降到1.4%;西德政府的財政赤字在1980年占GDP的2.8%,在1985年減少到1.1%。日本和西德的國內平均存款利率也明顯低於美國。

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工業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表現的差異,特別是美元的高利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美國,導致美元匯率大幅升值。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美元匯率平均升值72%。事實上,美元的高匯率隱藏著巨大的投機泡沫。美元匯率升值,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高企,增加了美國的就業壓力,國民不滿情緒增長,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上升。當時美國的主流意見是,主要問題是日本和西德,美國政府應該敦促國際社會加強匯率協調,使美元對日元等非美元貨幣適度貶值。另壹方面,日本和西德經過二戰後40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濟實力。兩國政府都不願意因為貿易摩擦而惡化與美國的關系。同時,他們認為日元和馬克對美元升值也有利於日元和馬克的國際化,提升日本和西德的國際地位。日元對美元升值符合國際社會協調生存的基本利益,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因素的推動。1985年9月,五個發達國家(G5國家,包括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大廈簽署協議,壹致同意通過國際“協同幹預”穩步有序地推動日元對美元升值。這次會議簽署的協議在歷史上被稱為“廣場協議”。

根據廣場協議,G5國家應加強對國際匯率的“合作幹預”,在兩年半時間內,將美元兌日元匯率從1提升至120。當時,國家間的長期利率差異也是影響國際外匯市場資本流動的因素,廣場協議政策的協調也涉及這壹領域。廣場協議時,30年期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為65,438+00.8%。美國放松金融政策後,在1986年夏天降至7.3%。在此期間,美國美聯儲銀行四次降低聯邦基金利率,從廣場協議的7.5%降至8月的1986的5.5%。但日本的金融調整使國內長期利率保持了基本穩定。日本長期國債利率在協議時約為5.8%,1986年初壹直維持在這壹水平。日美長期利率差的縮小減輕了資本流向美國的壓力,G5國家加強了對外匯市場的“合作幹預”,有力地推動了美元的貶值。1985年末,美元兌日元匯率跌至1兌200日元,隨後在1986夏季跌至1兌150日元。

二、盧浮宮協議與美元匯率的穩定

廣場協議後,雖然美元對日元等非美元貨幣大幅貶值,但由於美國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財政狀況,貨幣貶值存在“J曲線效應”,廣場協議後兩年多來美國外貿逆差並未縮小。1987年美國貿易逆差達1680億美元,占GDP的3.6%,其中3/4的逆差來自日本和西德的經常項目順差。美國貿易平衡惡化,外債劇增,影響了外資流入美國,市場對美元的信心下降。繼續讓美元貶值顯然弊大於利,美日與西德的貿易摩擦加劇。同時,受日元和馬克升值影響,日本和西德外貿出口下降,經濟增長率下降。日本經濟增長率從1985年的4.2%下降到1986年的3.1%,而西德經濟增長率在1985-1987年徘徊在2%左右。日本和西德對美國未能根據廣場協議有效削減財政赤字感到不滿。此外,美元的大幅快速貶值也在國際外匯市場和世界經濟中造成了巨大的震蕩。主要發達工業化國家明顯感到有必要盡快制止美元的下跌,保持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這有利於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屆時,美國可以選擇提高國內利率來吸引國際資本流入,減緩美元的過度貶值。然而,由於擔心這會造成國內經濟蕭條,美國不願意提高國內利率,而傾向於日本和西德降低利率。

在美國的主導下,為穩定國際外匯市場,防止美元匯率過快下跌,通過國際協調解決發達國家面臨的政策問題,1987年2月,G7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巴黎盧浮宮達成協議,同意G7國家在國內宏觀政策和外匯市場幹預方面加強“密切協調與合作”,保持當時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這次會議的協議在歷史上被稱為“盧浮宮協議”。

《盧浮宮協議》強調了七國集團在維護美元匯率穩定和世界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加強“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並強調更加平衡的全球經濟增長在促進國際外匯收支平衡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事實上,這意味著美國貿易夥伴加速經濟增長將有助於解決美國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協議中的主要協議包括:日本和西德實施刺激內需的計劃,美國進壹步削減財政赤字;G7國家在外匯市場加強“幹預和協調”,暗中維持美元對日元和馬克匯率的非正式浮動區,如果匯率波動超過5%的預期目標,則加強合作和幹預。《盧浮宮協議》後,兩年多來,主要國際貨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太大波動。

第三,兩次匯率調整對日美經濟的影響

廣場協議和盧浮宮協議對日本和美國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就美國經濟而言,總體正面效應大於負面效應。這兩項協議實質上是在美國政策和經濟利益的指導下簽署的。特別是《盧浮宮協議》後,美國外貿出口迅速擴大,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均大幅下降。1987-1990年,美國外貿出口增速保持在10%以上;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從6543.8+068億美元下降到920億美元,占GDP的654.38+0.6%。政府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4.5%下降到3.4%。這些變化顯然對強化美國的經濟霸權,緩解國內的“滯脹”和就業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盧浮宮協議後,由於美國態度過於強硬,日本和西德降低了利率,但日本和西德由於國內經濟狀況壹時難以降低利率。由於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紐約股市在6月1987+10月19出現了嚴重的股價暴跌。紐約股市當天暴跌22%,被稱為“黑色星期壹”。同時,廣場協議後美元的大幅貶值也促使美國逐漸從凈債權國變為凈債務國。到1986年末,美國的對外凈債務總額達到2636億美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凈債務國。

就日本經濟而言,1985的廣場協議推動了日元升值,事實上成為日後日本“泡沫經濟”的導火索。廣場協議簽訂的第二年,即1986,日本出現了日元升值導致的蕭條。外貿出口增速從1985的2.4%下降到1986的-4.8%,實際經濟增速從1985的4.1%下降到1986的3.1%。但當時日本經濟總體處於復蘇增長的上升期,國內各行業普遍對日本經濟發展前景充滿樂觀和自信。同時,廣場協議使日元升值,對降低消費品價格,增加居民實際收入起到了積極作用。日本國內私人消費支出大幅增加,私人消費引領的投資熱潮有效拉動了日本國內總需求的快速擴張。另壹方面,廣場協議前後,為緩解日美貿易摩擦,日本在同意日元對美元升值的同時,並未開放進口市場,而是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美國商品進口,尤其是“超低利率”政策。從1986到65438+10月,為減少日元升值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日本央行從1986到1987年2月連續五次下調官方貼現率,使其降至當時國際最低水平2.5%。《盧浮宮協議》後,日本央行將這種2.5%的“超低利率”壹直保持到5月1989,持續了27個月。日本銀行的官方利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有效促進了金融機構貸款的大量增加。日本金融機構的貸款與GDP之比在20世紀80年代初約為50%,到80年代末已上升到100%。1987-1989期間,日本貨幣供應量(M2+CD)年增長率分別為10.8%、10.2%、12%,保持較高水平。

由於貨幣政策的極度擴張,日本經濟增長率在1988-1990年分別為6.0%、4.4%和5.5%,明顯超過了80年代初3%左右的平均水平和同期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與此同時,大量剩余資金流入股票和房地產領域,導致股價和房地產價格暴漲。1987-1989年,日本股價平均上漲94%,城市地價平均上漲103%。而同期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只上漲了3.1%。因為在資產價格飆升的同時消費者價格並沒有大幅上漲,所以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之前的很長壹段時間內,日本央行和經濟企劃部並沒有充分重視資產價格泡沫1991。當時的政策決策更註重實體經濟的增長、消費價格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盡管人們認為金融部門和資產價格存在壹些“異常”,但決策當局當時只是因為物價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而對金融部門的“異常”提出了警告,並沒有及時采取實質性措施。這樣,信貸的增加產生了泡沫,泡沫的膨脹促進了信貸的增加,信貸的增加又進壹步產生了泡沫。到1989年底,日本已經全面進入泡沫經濟。

盧浮宮協議-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不斷膨脹,日本政府逐漸感受到壓力。1989年5月,日本央行改變貨幣政策方向,將維持了兩年多的2.5%的“超低利率”上調至3.25%。1989年末,極力主張抑制泡沫的三野出任日本央行行長,上任伊始,就準備將官方貼現率從3.75%提高到4.25%,結束日本的“超低利率”時代。從5月1989到8月1990,日本央行五次上調官方貼現率,使其高達6%。同時,日本央行明確要求金融機構限制對房地產行業的貸款投入。到1991,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對房地產行業新增貸款。日本的貨幣供應量增速在1990下降到7.4%,在1991下降到2.3%。由於信貸緊縮,日本的泡沫經濟在1991開始崩潰,此後壹直處於低迷狀態。

/wiki/% E5 % 8D % A2 % E6 % B5 % AE % E5 % AE % AB % E5 % 8D % 8F % E8 % AE % AE?有道題& amppf=youdaoci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