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手機用多了會得腦癌嗎?

手機=腦癌?

壹項研究警告說,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患腦癌的風險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超過25年的人患腦癌的風險增加。這是與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不到壹年的人相比的。

膠質瘤是壹種死亡率很高的腦癌。發表在《病理生理學》雜誌上的文章指出,隨著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時間的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概率也會增加

手機用多了會得腦癌嗎?

手機=腦癌?

壹項研究警告說,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患腦癌的風險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超過25年的人患腦癌的風險增加。這是與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不到壹年的人相比的。

膠質瘤是壹種死亡率很高的腦癌。發表在《病理生理學》雜誌上的文章指出,隨著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時間的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概率也會增加

手機用多了會得腦癌嗎?

手機=腦癌?

壹項研究警告說,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患腦癌的風險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超過25年的人患腦癌的風險增加。這是與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不到壹年的人相比的。

膠質瘤是壹種死亡率很高的腦癌。發表在《病理生理學》雜誌上的文章指出,隨著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時間的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概率也會增加。

這篇文章的第壹作者倫納特·哈德爾博士說?我們得出了壹個明確的結論,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25年後,患腦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兩倍。?

很少有研究人員將無繩電話納入手機使用與癌癥之間關系的研究,而哈德爾是少數幾個將無繩電話納入研究的人之壹。

但是他的發現與之前該領域的研究相反。之前的研究沒有發現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使用手機確實會增加患腦癌的風險。

然而,即使患膠質瘤的風險增加壹倍或三倍,這種概率仍然很低。

手機輻射和腦癌的問題,國外的研究還沒有回答。

根據《歐洲癌癥雜誌》的研究,從1995到2002年,每65438+萬歐洲人中,只有約5人被診斷出患有某種形式的惡性腦瘤,也就是說,比例為0.005%。

如果這個比例翻三倍,每65438+萬人中約有16人患惡性腦瘤,即0.016%。

哈德爾是瑞典奧雷布羅大學醫院的腫瘤學家。在這項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邁克爾·卡爾伯格(Michael Carlberg)對1380名患有惡性腦瘤的患者和沒有這種腫瘤的患者進行了比較。

然後他們比較了他們使用電話的情況。研究發現,那些說自己使用無繩電話或手機20至25年的人,比那些說自己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不到壹年的人,被診斷為神經膠質瘤的可能性高壹倍。

哈德爾是為數不多的將無繩電話納入手機與癌癥關系研究的研究人員之壹。他認為無繩電話底座的輻射對健康有影響,尤其是如果使用者睡在電話旁邊。

哈德爾說,兒童可能最容易受到無線手機輻射的影響。他們會吸收更多的射頻電磁場,因為他們的頭更小,頭骨更薄,大腦更導電。

他補充道?女生經常喜歡把智能手機放在枕頭下面,但這是壹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南加州大學神經外科醫生加布裏埃爾·紮達博士也認為,發育中的大腦更容易受到電磁場的影響,建議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附近。

但是他說?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我們很難提出正式的建議。這不像吸煙和肺癌的關系,沒有被證明。?

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超過25年的人,患神經膠質瘤的可能性增加3倍。但這項研究並沒有顯示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與膠質瘤以外的其他惡性腦腫瘤之間的關系。

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最多(超過1486小時)的人患膠質瘤的幾率是其他人的兩倍。這是與較少使用手機和無繩電話的人(1小時到122小時之間)相比的。

這種研究有很多局限性,因為它的研究結論依賴於患者能夠記住自己幾十年前的行為。

在評估這項研究時,Gabriel Zada博士建議我們采取壹些預防措施,比如在用手機通話時使用揚聲器或無線耳機。

但這項新研究沒有回答為什麽使用手機或無繩電話的人更容易患腦瘤的問題。

紮達醫生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麽會得腦瘤,但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論。這是壹件很負責任的事情,絕不能說是手機導致了腫瘤。?

他之前的研究曾經發現,在1992和2006年期間,加州患惡性腫瘤的人數明顯增加。然而,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此期間,患神經膠質瘤的人數比例有所下降。

從2000年到2010年,美國的手機數量增長了兩倍。但是全美患腦瘤的人數並沒有增加。

紮達博士認為,新的研究現在提醒我們,更多的研究是必要的。

他說,?這進壹步證明了腦瘤和手機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系。?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14個國家的31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將手機列為?可能致癌?文章。

美國癌癥協會在其網站上表示,手機會發射電磁能量,這些能量可能會被手機附近的人體組織吸收。?到目前為止,關於手機使用與大腦、神經或頭頸部其他組織的癌癥之間的聯系,研究尚未得出壹致的結論。?

捫心自問,妳會因為輻射而不用手機嗎?

(原文轉自ngrguardiannews.com,蝌蚪君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凡署名“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請發郵件到editor@kedo.gov.cn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本網發表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如有侵權,責任自負。

作者:蝌蚪君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