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二七區藝術留學房地產

二七區藝術留學房地產

世界級建築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與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美國華人作曲家周文重壹起被譽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有人可能會說,建築是壹門科學,為什麽要和藝術並列?但是,建築界的人都知道,貝聿銘不僅是壹位傑出的建築學家,還用筆和尺子建造了許多宏偉的宮殿。他是壹位極其理想主義的建築藝術家,善於將古老的傳統建築藝術與最新的現代技術相結合,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貝聿銘自己說:“建築和藝術雖然不同,但本質上是壹樣的,我的目標是尋求它們的和諧統壹。”原來對建築藝術的執著追求?是他事業成功的壹個重要方面。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廣州。他的祖上是蘇州貴族,父親貝祖義是中國銀行行長。他於1919年到香港創辦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所以貝聿銘在香港度過童年,在聖保羅小學讀書,65438+。1935年,他漂洋過海到美國留學。他的父親曾希望他去英國學習金融,但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命令,而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習建築。

他為什麽對建築感興趣?也是意外。他在上海讀書時,周末經常去壹家臺球廳打臺球。當時上海最高的酒店正在臺球廳附近建造。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怎麽會有人有能力建造這麽高的建築,由此他產生了學習建築的理想。

然而,貝聿銘對賓夕法尼亞大學用圖片解釋古典建築理論的教學方法感到非常失望。他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以1939的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協會的壹個獎項。二戰爆發後,在美國空軍服役三年,1944退役,進入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45完成學業,留校,受聘於設計院任助理教授。

貝聿銘於1948年從純學術的象牙塔進入實用建築領域。這壹年,紐約富有遠見和魄力的房地產開發商威廉·柴根多夫(William Chaigendorf)打破美國建築的慣例,首次從中國聘請貝聿銘(I.M. Pei)擔任建築師,擔任他創辦的韋伯·納普建築公司(Weber knapp Construction Company)建築研究部主任。柴根朵夫和貝聿銘,壹個是經驗豐富、口才出眾、極其聰明的房地產建築商,壹個是有專業知識、極富創造力的建築師。兩人合作互補,是事業上的理想搭檔。他們合作了12年。12期間,貝聿銘為柴根多夫的房地產公司完成了多項商住綜合體設計,也做了多項社會改造規劃。在此期間,貝聿銘還為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了壹座科學大樓,並為紐約大學設計了兩座教職工住宅樓。這些都讓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初露頭角,也為他後來幾十年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1960年,貝聿銘離開柴根多夫,創辦了自己的建築公司。

他最為人稱道的是在建築設計中對平民利益的關註。他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設計了許多受歡迎的公寓,既美觀又經濟。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因此費城萊斯大學在1963授予他“人民建築師”的榮譽稱號。同年,美國建築學會授予他紐約榮譽獎。《華盛頓郵報》稱他的建築設計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城市規劃。

隨著他的建築公司生意越做越紅火,他的設計主力也逐漸從城市改造重建方案轉向巨型公共建築的設計。20世紀60年代建於科羅拉多州山區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可以說是他設計公共建築的開端。該中心成立於1961年,建成於1967年。它的造型古樸蒼勁,塔狀的屋頂使建築本身如同壹座巍峨的山峰,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美國《新聞周刊》曾公開其照片,稱貝聿銘的設計是“突破性的設計”。

真正讓貝聿銘出名並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師之列的是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和建造。1961年,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決定在波士頓港建造壹座永久性建築——約翰·肯尼迪圖書館。起初,肯尼迪家族並不太重視貝聿銘(I.M. Pei),他是壹大群即將入選的壹流建築師中的“初生牛犢”,但當他生動地描述了根據建築地點進行的設計、建築材料的選擇,以及如何賦予建築特殊的用途和意義時,他深受肯尼迪遺孀傑奎琳的欽佩。她斷言“我是裴的美好世界無與倫比,所以我是經過深思熟慮才選擇他的”。這座建築建造了15年。該圖書館於1979年竣工,因其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精湛而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它被公認為美國建築史上最好的傑作之壹。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為“貝聿銘年”,並授予他當年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

事實上,在約翰·肯尼迪圖書館建成的前壹年——1978,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設計和建造就取得了成功,這奠定了貝聿銘作為世界級建築師的地位。在“東館”的開幕式上,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說,“它不僅是華盛頓和諧而全面的壹部分,也是公共生活和藝術興趣日益聯系的象征。”貝聿銘被稱為“不可多得的傑出建築師”。

“東館”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它東望國會大廈,西望白宮。但它所占據的地形是壹個不規則的四邊形,建築師很難處理。為了使建築與周圍環境形成高度和諧的景色,貝聿銘精心構思並創造性地將不同高度和形狀的平臺、樓梯、斜坡和柱廊連接起來,給人壹種變幻莫測的感覺。陽光通過蜘蛛網天窗從不同角度進入,形成1幅美麗的畫面。這座耗時十年、耗資近億美元的“東館”,被譽為“現代藝術與建築的創造性結合”。

建築界人士普遍認為貝聿銘的建築設計有三個特點:壹是建築形式與環境自然融為壹體。第二,空間處理獨特。第三,建築材料精美,建築內部設計精美。這些特點在“東館”的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幾十年來,貝聿銘在美國各地設計了許多博物館、大學、商業中心和摩天大樓,也在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伊朗、北京、香港和臺灣省設計了許多大型建築。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著名建築師。

據粗略統計,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貝聿銘設計了100多座大型建築,獲得了50多個獎項。他在美國設計了近50座大型建築?共有24個獎項。

1959貝聿銘首次中獎。1998年,他設計的美國丹佛麥爾哈購物中心獲得了美國建築學會的榮譽獎。同年,他因設計丹佛的壹座新建築而獲得了該協會的優秀獎。60年代以後,他獲得了更多的獎項,尤其是在80年代。

20世紀80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對世界著名的藝術寶庫盧浮宮進行改建和擴建。為此,中國政府廣泛征集設計方案。申請人是來自法國和其他國家的著名建築師。最後,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了15位世界知名博物館館長為申遺選擇設計方案。結果13策展人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盧浮宮拿破侖的庭院裏建造壹座玻璃金字塔。沒想到,此事壹經公布,便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會破壞這座有800年歷史的古建築的風格。“摧毀盧浮宮?再次摧毀了金字塔。”然而,密特朗總統還是力推通過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