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海鹽縣婺源鎮30年變遷

海鹽縣婺源鎮30年變遷

海鹽是錢塘江的入海口,歷史上以產鹽聞名。古代形容為“海濱闊,鹽田相對”,也有“嚴觀”等地名。該地區的情況如下:

[地理位置]

海鹽縣位於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位於北緯30° 21′至30° 28′,東經120° 43至121° 02′,東臨杭州灣,西南接海寧市,北接李安平湖市和秀洲區。

海鹽縣呈等腰三角形,頂點朝南,東西最寬處約31km,南北距離約33km。全縣平均海拔3~4米,整個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南部為平原丘陵區,丘陵高度多在100米左右,與海寧市接壤的萊文山為全縣最高處,主峰高度251.6米;東部為平原灘區,地勢略高於西部平原;西部是平原水網區,約占全縣三分之二。

海鹽縣陸地總面積534.73平方公裏(其中河流湖泊96.26平方公裏),海灣537.90平方公裏,島礁0.48平方公裏。境內陸地海岸起於海棠鄉甘浦至方家埭,全長53.48公裏,是浙北最長的縣(市)。

海鹽縣地理位置優越。縣城婺源鎮北距上海118公裏,南距杭州98公裏。國內主要公路有01省道東西大道、鹽湖公路、王艷公路,總裏程189.5km..境內河流縱橫,全長1860.7公裏。骨幹河流有延平塘河、嚴家塘河、長山河、白楊河。公路水路網絡交織,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

-

[氣候]

海鹽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於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高溫累積日數明顯低於長江中下遊同緯度城市。年平均降雨量1189.7mm,無霜期240天左右,平均日照時數1919.7小時。

歷史的發展

海鹽縣是崧澤文化的發祥地之壹,5000多年前先民就從事農、牧、漁、獵活動。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縣。因“海濱廣拒,鹽田相對”而得名。建縣以來,海燕四次遷縣,六次析境。秦末,縣陷湖(胡哲湖),遷婺源鄉(今平湖市東門外)。

東漢永建(126-131)年,縣衙墜湖(當湖),南遷至齊靜鄉山邊。建安五至八年(200-203年),海晏西南從全南南部劃歸海昌縣(今海寧市)。晉獻康七年(341),縣治遷至艾瑪。南朝梁入獄六年(507年),縣城位於縣東北。從梁忠大同六年(534年)到大同元年(535年),縣的東北方位於漵浦縣境內。唐開元五年(717),遷郡治此地。天寶十年(751),華亭縣位於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昆山南境。元元鎮元(1295)升任海鹽府。明洪武二年(1369),降回郡。宣德五年(1430),婺源、齊靜、華亭、大邑四鄉設平湖縣。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1950年5月,石嶺鄉3個行政村歸屬海寧縣,平湖縣10行政村歸屬海鹽縣。1958 165438+10月21,海鹽縣建制撤銷,轄區並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童淵劃歸平湖縣。1961年12月15日,海鹽縣恢復,下轄兩鎮16公社。石嶺鄉仍屬海寧縣。1983,撤銷公社,建立鄉鎮。8月,1985、甘浦、童淵、西塘大橋撤鄉建鎮。隨著經濟的發展,虞城、百步、秦山都建起了城鎮。1999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鎮3鄉。2001,10,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覆蓋婺源、沈蕩、澉浦、秦山、童淵、西塘橋、虞城、百步八個鎮。

-

[外部聯系人]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我縣被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我縣與外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友好交流日益頻繁。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縣在1988成立了海鹽縣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負責全縣外事工作的歸口管理。圍繞國家外交政策,加強與日韓等周邊國家的友好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官民交流活動。1992 10與日本友釜町市建立友好交流關系,並於2005年5月與韓國全羅南道長興郡簽署締結友好交流關系意向書。我國的對外友好交流進入了壹個新階段。

[行政區劃]

2006年底,全縣轄婺源、沈蕩、澉浦、秦山、童淵、西塘橋、虞城、百步8個鎮。* * *有104個行政村,23個居委會。

-

[面積]

海鹽縣陸地總面積534.73平方公裏(其中河流湖泊96.26平方公裏),海灣537.90平方公裏,島礁0.48平方公裏。境內陸地海岸起於海棠鄉甘浦至方家埭,全長53.48公裏,是浙北最長的縣(市)。

-

[人口]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5890人,比上年增加1588人。其中女性人口為183960,性別比為98.9: 100。全年出生人口2634人,出生率7.2‰;死亡人口2518,死亡率6.9‰;移民3254人,移民471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2‰。

[合成]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市統計局統壹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43.8+058.22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達到6543.8+0.237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654.38+006.54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工業增加值654.38+001.81億元,增長5.0%,建築業增加值4.74億元,增長28.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93654.38億元,增長12.4%。剔除核電,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54億元,同比增長12.9%。第壹、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26: 67.92: 23.81調整為7.82: 67.34: 24.85。全縣人均GDP 43240元,折合5405美元。

-

[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65438+2.37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3.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43.8+0.985億元,不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6.3%。

種植結構繼續調整。總播種面積70.27萬畝,比上年下降0.3%。糧食播種面積40.54萬畝,增長6.4%,糧食總產量達到1.905438+0萬噸,增長1.2%。油菜籽種植比上年減少,面積13.03萬畝,下降19.7%,油菜籽產量2.29萬噸,下降21.8%。棉花種植面積1.23萬畝,增長3.4%,產量1.2065438噸,增長1.4%。經濟作物面積穩步增加,蔬菜種植面積快速增長,113600畝,增長7.8%,產量25.87萬噸,比上年增長121%。瓜果產量5.8萬噸,增長25.5%。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造林面積238公頃,全縣森林面積6840公頃,增長2%。

畜牧業生產穩定。全年肉類總產量38795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豬肉和羊肉產量分別為33992噸和1.958噸,家禽產量為2694噸。全年出欄生豬56.65萬頭,下降41%。雞蛋2289噸,減少17.5%。

漁業生產穩定。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3261噸,增長0.1%,其中海水產品產量2010噸,淡水產品產量11251噸。

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截至年底,全縣農業龍頭企業25家,新增4家;成立了48個農業專業協會和合作社,其中6個是新成立的。農業品牌意識進壹步增強。全縣已註冊農產品商標50個,新增5個。省級無公害基地17個,新增2個;15綠色農產品,新增3個;地方農業標準38項。

-

[工業和建築]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101.81億元,增長5%。全縣工業總產值31.755億元,增長1.4.1%,其中核電工業產值76.36億元,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9.47億元,增長654.38+03.3%,其中重工業654.38+06.395億元,占比63.2%,輕工業95.52億元,占比36.8%。

工業經濟內生動力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28.24億元,新產品產值率1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5713億元,增長20.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1%上升到22.3%。

工業經濟效益穩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率為98.7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利稅32.08億元,比上年增長2.8%,利潤654.38+2.93億元,增長654.38+0.7%,其中核電實現利潤8.54億元,下降2.2%。納入考核的十壹項經濟效益指標綜合指數為222.95,比上年降低15.99分。

新成立的工業企業數量有所增加。新設立1228家企業中,工業企業969家,註冊資本64182萬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工業用電量150465438+萬千瓦時,增長21.6%。

建築業發展迅速。全年建築業增加值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8.4%。

-

[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04億元(縣域內),比上年增長15.9%。其中,第壹產業654.38+0.08億元,增長654.38+0%,第二產業40.3億元,增長24.3%,第三產業654.38+0.265億元,下降3.7%。

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制造業投資365438+5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7.5%。

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完成6.93億元,增長40.7%。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分別為2.4億元、2.4億元和6543.8+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438+0.3%和265.438+0.5%。

民間投資活力進壹步增強。全國國有投資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占規模以上投資的83.9%;民間投資34.8億元,同比增長33.8%,占規模以上投資的75.7%。

投資項目增加。規模以上投資項目達到303個,比上年增加6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77個,同比增加44個。

房地產投資下降。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77億元,比上年下降44.1%。新開工面積654.38+00.5萬平方米,下降64%,竣工面積23.5萬平方米,下降35%;實際銷售面積2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6,5438+0%;全年商品房銷售額8.24億元,同比增長35.4%。

-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快速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8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8%。其中,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4.38+0.94億元,增長654.38+02.8%,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4.38+0.458億元,增長654.38+02.8%。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9.4億元,增長13.9%,餐飲業零售額4.06億元,增長5.9%,其他行業零售額5200萬元,增長7.6%。

全縣有商品市場24個,比上年增加1個,成交額9.698億元,增長3%。

-

[外向型經濟]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7.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出口6.46億美元,進口12億美元,分別增長24.8%和下降15.7%。

對外投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縣引進外資項目22個,合同外資61萬美元,實際外資6673萬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61%和增長1.9%。

-

[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穩步發展。增加值5.95億元,增長13.3%。國內等級公路裏程259.4公裏,增長8%;全年公路客運量408.5萬人次,增長2.7%,水路貨運量10568萬噸,下降12.5%。

年末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18.9萬戶,增長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2.2萬戶,增長12%。電話普及率由去年底的每百人93部提高到每百人98部(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小靈通)。網民3.9萬人,增長40%。年末全國有郵局21家,全年報紙發行量867.7萬份,增長4.7%。

旅遊業穩步發展。全年接待國內遊客654.38+0.49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9%;國內旅遊收入6543.8+0.62億元,增長9.4%。海外入境人數4614,下降16.9%。其中,外國人4155人,港澳臺同胞459人。國際旅遊外匯收入550萬美元,下降265,438+0.6%。全年國際國內旅遊總收入1106萬元,增長7.7%。

-

[金融,金融]

財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全縣財政總收入129508萬元,增長23.3%,其中地方壹般預算收入61726萬元,增長23.3%。壹般預算支出70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5.9%。全縣繳納國稅240506萬元,增長8.4%,實現地稅61567萬元,增長14.6%。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48.03億元,比年初增加1.869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451.5億元,比年初增加1.81.5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654.38+00.935億元,比年初增加654.38+03.210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654.38+00.569億元,比年初增加654.38+05.07億元。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88.99億元,增加6543.8+0.94億元,同比增長654.38+04%。

[文化媒體、體育和健康]

文化傳媒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縣有藝術表演場所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23.4萬冊,增長6.4%,博物館1個,影劇院7個。廣播電臺1,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臺1,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9.3萬戶,增長8.1%,有線電視家庭覆蓋率78.4%,同比增長6.5%。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縣有體育場館416個(含學校、企業)。當年,我縣運動員在市級以上比賽中獲得獎牌94枚,其中金牌25枚。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全縣召開縣鄉運動會273次,增長3.8%。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14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17個,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村級衛生機構95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為1034;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036人,其中醫生513人。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4%,衛生廁所覆蓋率達92.8%。

-

[城市建設與安全生產]

城市建設加快。全縣建成區面積10.86平方公裏,比上年增長3%。年末人均道路面積24.44平方米,增長3.6%,建成區綠化面積328公頃,增長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07平方米,增長6.6%。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5%,上升34.5%,生活垃圾無害化。

各類事故有所下降。全縣發生事故186起,比上年下降25%。死亡63人,受傷160人,直接經濟損失307萬元,同比分別下降6%、20%和21%。其中,生產安全事故15起,死亡9人,火災事故16起,無人員傷亡,道路交通事故152起,死亡54人,水上交通事故3起,無人員傷亡。

-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全縣地方財政壹般預算中的科技支出為221.3萬元,比上年增長33.2%。全縣有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1家,市級13家。省級高新技術中小企業21家;全市民營科技企業63家,新增4家;企業技術開發中心54家,新增33家,其中省級7家,市級16家。獲縣級以上科技部門評審的科技進步獎37項,其中省級7項。受理專利申請220件,同比減少10件;授權專利158件,同比增加29件。全縣登記技術合同122份,增長1.1倍,成交額2642萬元,比上年增長2.5倍。

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縣有40所小學,在校學生29846人,教師1439人。普通中學18所,在校生21659人,教師1365人。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入學率達到99.98%。小學到初中、初中入學率分別為100%和95.34%。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繼續發展。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2229人。全縣已向普通高校輸送新生2148人,向高職院校輸送學生385人。

全縣* * *參加各類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證書自學考試的有13348人。全縣有幼兒園32所,幼兒9581人,教師499人。

-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5890人,比上年增加1588人。其中女性人口為183960,性別比為98.9: 100。全年出生人口2634人,出生率7.2‰;死亡人口2518,死亡率6.9‰;移民3254人,移民471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2‰。全縣計劃生育率98.8%,已婚婦女綜合節育率91.8%。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6元,增長9.1%,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9241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12761元和5850元,分別增長19.5%和5.6%。住房條件進壹步改善。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2.4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68.03平方米。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8.4%和35.3%。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城鎮從業人員57737人,增長2.5%。第壹、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分別為194人、38730人、18813人。城鎮從業人員55709人,增長2%,城鎮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11985人,增長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8%。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2萬人,比上年增長23.8%。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540人,支出523.85萬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5679人,增長5.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8379人,增加21.4%。全縣4731人,其中市區652人,農村4079人。* * *享受低保487.9萬元,增長13.6%。

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全縣有9個社會福利收養單位,865張床位,4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