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晚清在華留學生如何籌款?

晚清在華留學生如何籌款?

壹、中國政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新形勢下采取的措施。

從1840開始,清政府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面對外國列強的入侵和危機,各界都在探索救民之道。太平天國和外國列強對清政府的打擊很大,清政府開始改變“中國淩駕於國家之上”的信仰,不再壹味排斥西方國家,從輕視到學習西方,崇尚西方物質文化。洋務運動也提出要向洋人學習,向西方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派遣留學生出國只是向西方學習的壹種方式。

第二,提拔壹些開明的人

洋務運動的支持者認為我們應該向西方學習。在留學生方面,曾國藩和李鴻章接受了早年隨美國傳教士返回美國的洪榕提出的建議,決定分批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學,以培養高素質的西方人才。繼幼童赴美留學開創先河之後,從1877年到1886年,李鴻章、沈葆楨先後派出4批船政學員和80多名北洋學員赴英、法、德等國學習陸海軍事和造船。張之洞任兩江總督時,邀請創辦南京西學堂和陸軍學堂,並派南京學堂40名學生赴歐洲留學。在這些進步人士的推動下,派遣留學生已經成為壹種趨勢。

第三,為了培養外交人才,加強與外國列強的交流。

1840之後,清政府不斷與列強溝通。前幾次戰爭清政府戰敗後,談判很屈辱。在談判和交流中,它深知語言交流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受到西方翻譯家的幹擾和欺騙,苦不堪言。西方列強的許多條約、書籍、書信都是外文,清政府外語人才匱乏,對外交流極為不便;同時,為了走進西方,了解西方世界和文化,為未來儲備外交人才,派遣留學生成為當務之急。

最後,特殊人才的培養需求。

清政府自鴉片戰爭以來屢戰屢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器物不如洋人。面對西方列強的威脅,清政府迫切需要建立壹支高水平的海軍。洋務派在國內積極創辦洋務學校,聘請洋人,但洋務學校培養的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只能派留學生去德國、英國等海軍用具發達的國家。所以大概用了十年時間,把學生送到泰國西部的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畢業後就回國了。使西方人尋訪長技,中國可以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