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留學生同居現象驚人。

留學生同居現象驚人。

和留學生住在壹起不是什麽新鮮事,家長和老師都充滿了擔憂。

劉璐璐是壹個來自Xi的女孩。今年夏天,她收拾行李,踏上了英國留學之路。雖然出國前她已經做好了各種心理準備,但現實的留學生活還是讓她無所適從。“這裏有很多中國留學生住在壹起,”這個來自中國相對保守地方的女孩起初並不理解。“見多了,她就習慣了。和很多同學聊過之後,她意識到同居對於留學生來說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同居率高達80%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最近壹項針對中國海外留學生的調查顯示,中國留學生的同居率高達80%,而且年齡越小,同居率會越高。

正如壹位專家所言,“從浩瀚的知識海洋到簡單的洗衣做飯,從美妙的異國情懷到揮之不去的鄉愁,從白天短暫的歡聲笑語到漫漫不眠之夜,多姿多彩的異國生活掩蓋不了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無奈,空虛和孤獨成了很多留學生最常用的詞匯。就這樣,很多中國留學生在迷茫和困惑中進入了同居時代。”

精神空虛是促使同居的因素。

小英(化名)剛來英國的時候很不適應。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英國讀書的難處不是學習的壓力,也不是吃飯穿衣,而是壹個人戰鬥時的孤獨。“那時候我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人和我交流。我經常在我的房間裏呆幾天,有時我壹周都說不出10。我想家,想念我在中國的家人和朋友。沒辦法。我只能躲在被窩裏哭。那天太難受了。”後來,小英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海濤(化名)。“我和他都是‘天涯淪落人’。第壹次見面,就好像從對方身上看到了我們孤獨的影子,感覺很親切。”沒多久,兩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就同居了。

小燕還說,她現在壹半以上的同學都同居了。“現在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成年人了。在壹起的時候,至少有個伴,互相照顧,也不那麽孤獨。其實挺好的。”

在英國任教多年的孫海老師說:“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出國留學的困難不是語言障礙或文化沖擊,而是如何解決內心的空虛。當他們踏上異鄉,開始艱辛的求學歷程時,首先面對的是生活而不是書本的問題。孤獨是他們進入同居的最重要因素。”

來自德國漢堡大學的燕子原本以為自己是個“很傳統”的女生。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剛從中國來到德國時,她並不喜歡那些年紀輕輕就住在壹起的少男少女,後來不知不覺也加入了他們。“看到身邊的同學朋友離開妳,全心全意投入到‘二人世界’中,誰能抵擋住這種誘惑?”她說,“找到緩解孤獨的那壹半,才是真正的解脫。”

留學費用高也是讓很多留學生住在壹起的因素之壹。法蘭克福大學的小劉說,他在國內的時候,壹直過著伸手要衣服,入不敷出的生活,但是在國外,每次花錢都要考慮半天,不然錢包很快就要見底了,所以在家裏大了也不好要。後來他認識了同校的小路。他們相處得很好,所以他們同居了。以前都是各自住壹個房間,付兩個房間。現在,只要他們付壹個,就能省下壹大筆房租。而且,他平時給小路當“私人保鏢”。盧曉說,兩個人壹起買菜做飯,分工配合,省時省錢,多吃菜。

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雖然兩個人住在壹起不會覺得孤獨,但是壹系列的問題也會產生。小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同居之初,她和海濤互相謙讓,相處得很好,但時間長了,缺點就暴露出來了。“我們經常因為生活中的瑣事發生矛盾,”小英說。海濤經常在家抽煙,火警響了好幾次。他們為這件事吵了很多架。海濤說,每天和女朋友在壹起,明顯和以前的朋友疏遠了,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很少,自由也有限。有時候朋友打電話約他們出去打球,或者晚上去朋友家打遊戲,女朋友會很不開心。“我不放心她壹個人在家。和朋友說了幾次再見後,朋友就不再給我打電話了。”

為此,小英也很委屈。“因為有了男朋友,總想著回家做飯,所以和朋友聚會越來越少。另外,因為我來英國不久,父母經常在晚上給我打電話,如果家裏人知道我和男朋友住在壹起,難免會罵,會擔心,所以打電話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

記者詢問後發現,很多留學生和別人住在壹起大多是瞞著父母。“大多數人不會和家人談論這個。中國的父母普遍保守,肯定不同意。與其讓他們擔心,幹脆不讓他們知道。多做總比少做好。”

社會經驗不足,需要家長指導。

女兒在慕尼黑讀書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得知女兒和別人同居,她既氣憤又擔心。“壹個女孩子孤身壹人,萬壹吃虧怎麽辦?賠錢是壹輩子的事。父母能不擔心嗎?”母女倆也造成了很多不愉快。“沒辦法,太遠了,我控制不了。我只能讓她走了。”

英國東亞文化研究所負責人弗裏克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來英國留學的壹些中國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男生女生住在壹起,晚上玩電腦看DVD,白天不起床。還有很多留學生,同居後就不再努力學習,完全專註於兩人之間的感情。在這方面,在英國同居的留學生退學回國的例子也不少。

很多在中國的華人對德國留學生的同居現象漠不關心。漢堡老華僑李先生說,早期的中國留學生壹心求學,壹心報效祖國;後來留學生帶著老婆孩子來德國讀書;現在國內很多年輕的留學生習慣了在家裏“享受”,來到陌生的環境難免會感到孤獨。他並不反對留學生同居,互相照顧也不壹定是壞事。遇到困難時進行討論也可以防止年輕人沖動行事。

但他也指出,很多留學生年紀還小,缺乏社會經驗,還是需要父母的正面引導。

然而,德國青少年心理研究所的安德烈教授表示,留學生在中國同居的後果令人擔憂。中國很多留學生在出國前沒有社會經驗。同居雙方的關系壹旦出現危機,很多問題都會隨之而來,比如學習、生活、精神的壓力,還有壹些年輕留學生去墮胎,都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創傷。安德烈教授接著說,僅去年壹年,德國就發生了不下10起中國留學生因為感情問題自殺、打架、情殺等事件,應該引起中國教育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