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評價嚴復?

評價嚴復?

嚴復(1853—1921),原名,本名淩,後改稱傅,字多,福建當官。少年時,嚴復考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接受了嚴格的自然科學教育。1877年至1879年,嚴復等人被派往英國留學,先在樸茨茅斯大學,後在格林威治海軍軍官學校。嚴復在留學期間對英國社會政治產生了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尤其欣賞達爾文的進化論。嚴復回國後致力於海軍教育,但始終沒有得到當時當權的洋務派的重用。甲午戰爭後,中國的戰敗深深刺激了嚴復。他以深厚的西學功底,連續發表政論文章,倡新反舊,尊民降君,對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翻譯了進化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闡述了自己救亡圖存的觀點,主張鼓舞人的力量,啟迪人的智慧,弘揚新民德,自強自立。後來又陸續翻譯了亞當?6?65,438+0斯密的《原富》,斯潘塞的《壹群學問》,孟德斯鳩的《法的意義》等。,第壹次系統地將西方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介紹到中國,啟蒙和教育了壹代中國人。辛亥革命後,史靜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嚴復被任命為北大校長,體現了嚴復在當時思想界和學術界令人信服的突出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進入自我反思階段,趨向於回歸傳統文化。他擔心中國會失去“民族特色”,“像離水而空的魚,像壹個拄著胳膊走路的跛子,像壹個比精神矮的人靠鴉片來飛躍,這叫失去本性”,“失去本性的人不能長久生存。”因此,他對中國古代文化傾註了深厚的感情和期望。直到生命的最後,他仍在遺囑中說:“須知中國不朽,舊法可得可失,不可叛。”對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復興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