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截癱留學

截癱留學

張海迪,女,1955出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壹級作家,九屆、十屆政協委員,中國殘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5歲時,患了脊椎血管瘤,截癱。因此,她從來沒有上過學。從小,她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被送到聊城莘縣的壹個貧困山村。但她並不畏懼艱苦的生活,而是用樂觀的精神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在那裏,她給村裏小學的孩子們上課,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情地為村民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免費治療了壹萬多人,受到人們的熱烈贊揚。

從65438年到0983年,海蒂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疾病和困難,為文學創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奮鬥。迄今為止,她出版的作品包括:《輪椅上的夢》和《陀螺》。散文集《飛鵝》《窗戶開向天空》《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新學校裏的麗貝卡》、《小米勒之旅》、《莫多克——壹只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反響,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和韓國出版。

貝多芬

貝多芬壹生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開始,26歲的時候就開始覺得聽力越來越弱,但直到1801,他才確信自己的耳疾是不治之癥,並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然而,他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克服了他個人的痛苦和絕望——苦難成為他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壹個精神危機的高峰,貝多芬以堅強的意誌克服了重重困難,開始譜寫他樂觀向上的第三部《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著貝多芬精神的轉折點,也標誌著他“英雄時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逗留的後期,由於歐洲正在經歷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也就是梅特涅反動統治特別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出現了暫時的衰落(1813-1817)。從1818開始,在貝多芬生命的最後十年(1818-1827),他仍然以巨人般的毅力寫出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盡管他已經完全失聰,健康惡化,生活貧困,精神備受折磨。

名言;我會扼住命運的咽喉,命運永遠不會讓我屈服。

新時代的“活雷鋒”——郝

男,介休錦榮鐘表店經理。殘疾人郝自強不息。1982創辦錦榮鐘表服務部20多年來,累計發放免費卡13000余張,服務部隊官兵60000余次,免除修理費65438+萬余元。先後向各類公益事業捐款16萬余元,在21所中小學義務擔任校外輔導員。他每年為學校和殘疾人訂閱報刊雜誌1000多元。1996用自己攢的兩萬塊錢創辦了壹個雙擁國防教育基地展室。在過去的11年裏,來自20所小學的10000多名師生參觀了這個基地。“助人為樂”是他的人生哲學,他也壹直在為這壹哲學踐行並快樂著。

郝是壹位身殘誌堅的勞動模範。20年來,他在自己的節儉之下,先後捐款654.38+0.6萬元,資助學生,救災。他先後獲得“全國自強模範”、“全國爭光之星”、“全國學雷鋒模範”等稱號,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隨著身殘誌堅的個體戶隊伍的不斷發展,他們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生活中壹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僅在繁榮社會主義經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做出了顯著貢獻。

東漢時,有壹個人叫孫敬,是壹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好學,經常關著門,壹個人不停地看書。每天從早讀到晚,常常是廢寢忘食。學習了很久,累了,還是不休息。過了很久,我累得打瞌睡了。他怕影響學習,就想出了壹個特別的辦法。在古代,男人留長發。他找到壹根繩子,把它牢牢地綁在橫梁上。當他讀累了,他就打瞌睡。當他頭低下來的時候,繩子會勒住他的頭發,會弄疼他的頭皮,馬上清醒過來,然後繼續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叫蘇秦,也是壹個著名的政治家。年輕的時候,因為知識的匱乏,去很多地方做事,不被重視。回國後,家裏人也很冷淡,看不起他。這對他是壹個很大的刺激。所以,他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他經常學習到深夜,很累,經常午睡,想睡覺。他還想出了壹個辦法,準備壹把錐子,有壹次他打瞌睡,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就這樣,我突然覺得痛,自己清醒過來,然後堅持看書。這就成就了蘇秦“刺”的故事。

6割墻偷光

西漢時,有壹位大學者,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很喜歡看書,但是家裏太窮,買不起蠟燭,所以晚上不能看書。他經常為此擔心。那天晚上,匡衡意外地發現,他自己的墻上似乎有壹些燈光。當他起床時,他看到墻壁裂開了,鄰居的蠟燭正從裂縫中伸出來。匡衡看到了這壹點,並立即想出了壹個解決辦法。他找到壹把鑿子,在墻上的裂縫中鑿了壹個小洞。立刻,壹盞燭光升起,匡衡在這燭光下仔細閱讀這本書。從那以後,每天晚上,匡衡都會靠在墻上,在鄰居的燭光下看書。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壹名博學的儒生。

殘奧會明星:王艷紅

王艷紅,女,出生於1969,新疆自治區殘疾人運動員。15歲時,王艷紅因病致殘。1994年入選第六屆“遠南”運動會,開始練習射箭。王艷紅每天都背著4公斤重的弓箭,進行五六個小時的射箭訓練和各種艱苦的體能訓練。壹天下來,我的手壹個接壹個地淤青,胳膊被箭射得青壹塊紫壹塊。在殘肢日復壹日直立僵硬之後,就更加痛苦和悲慘了。而每天重復幾百次上千次單調的射箭動作,幾乎要把她逼瘋!這壹切她都以頑強的意誌咬緊牙關。她要卷起人生的巨弓,為自己的人生畫出美麗的弧線。1994至2002年,王艷紅參加了第6、7、8屆“遠南”運動會,獲得2枚金牌、2枚銀牌,在第8屆“遠南”運動會上以301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2003年,在世界輪椅運動會上,王艷紅贏得了女子個人射箭冠軍,並創造了女子個人70米單輪和30米單輪的世界紀錄。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女子個人射箭(立姿)決賽中,王艷紅以92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為中國代表團奪得參加殘奧會以來的首枚射箭金牌。

海倫·凱勒(65438+6月27日,0880-65438+6月1,0968)是19世紀壹位又盲又聾的美國女作家和殘疾教育家。1880出生於阿拉巴馬州北部的小鎮特斯凱姆比亞。她在19個月被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很快,她就失去了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能力。然而,在這個黑暗而孤獨的世界裏,她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自我完善。在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海倫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帶來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獲得知識,學會了閱讀和說話,開始與人交流。而且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壹個博學的人,壹個精通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籌集資金,並將壹生奉獻給盲人的福利和教育。她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贊譽,獲得了許多政府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