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留學機構 - 文學史上的李金發

文學史上的李金發

李金發,本名梁書,於安,1900,廣東梅縣人。1925他從法國留學回來後改名為“金發”。據說改名是因為1922年夏天他在巴黎生病的時候,總是夢見壹個白衣金發的女神領著他在空中漫遊。後來為了紀念這個女神,幾次用金發作為寫文章的筆名,所以是個浪漫的名字【1】。

李金發的詩歌創作基於法國早期的象征主義,尤其是魏爾倫,這壹點李金發自己也承認。我們知道,象征主義最初是由於對浪漫主義的反應。除了語言表達的“象征性”手段,它依然擺脫不了骨子裏的浪漫主義情緒,只是更加含蓄。真正的浪漫主義源於德國古典哲學,所以德國浪漫主義有很強的哲學隱喻性。法國早期的象征主義是法國浪漫主義革命後壓抑、低壓社會的產物,所以波德萊爾、魏爾倫、蘭博等人與其說是象征主義,不如說更符合德國浪漫主義的抽象哲學。換句話說,人們壹般只關註法國象征主義的“象征”手法,而很少關註其更深層的浪漫情懷。毫無疑問,李金發的詩本質上也是浪漫的,但這是德國式的抽象浪漫主義,而不是英法式的革命浪漫主義。作者認為,把握這壹點有助於理解象征主義和李金發。

雖然李金發的詩歌植根於象征主義,但他的作品明顯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這壹特征的來源其實是德國古典哲學),這是人們稱之為“晦澀”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他的作品阻礙了普通讀者的進入,並不是因為他語言上的低能,或者半文盲半白人。筆者仔細閱讀了李金發的壹些作品,這些作品被公認為“晦澀難懂”,發現作品中不通順的句子並不多(當然我們說的是特別詩意的語言),只要細看,基本都能理解。有人說“他是毀了語言的罪魁禍首”,有人說他“說話難聽,信也寫不出來”,這顯然有失公允。

壹般認為《小雨》中的第壹首歌《棄婦》是李金發的代表作。很多人在批評李金發的“晦澀”語言時,也拿這首詩當例子。然而,我懷疑這些人從來沒有讀完李金發的詩。他們只是讀了開頭幾首詩,就匆匆下了結論。事實上,李金發的壹本詩集(作者以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版為準)長達700多頁(當代任何壹位詩人都很難在三年內有如此的創作量),裏面包含了大量通順深刻的作品,以後的語言風格也趨於通順。雖然經常可以看到文學口語化的句式,但壹方面這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作家中的普遍現象,另壹方面並不妨礙理解,有時還有助於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直到現在,很多中國詩人還是喜歡用文言句式來營造壹種特殊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