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三國系列問題

三國系列問題

建安七子是指東漢末年建安時期,除曹石父子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燦、徐淦、阮瑀、楊穎和劉震。“七子”之名,始於曹丕《典論論文》:“今文人有魯孔居,廣陵陳張,王參,北海許,劉晨阮瑀玉娟,汝南滎陽德聯,東平商賈劉振。生了七個孩子的人,學業壹無所有,文字壹無所有,千裏鹹記。“除了孔融和曹操,其他六家雖然經歷不同,但都遭遇了漢末之亂。後來他們投奔了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生活安定富足。他們把曹操當成自己的自知之明,想靠他做點什麽。因此,他們的詩歌與曹石父子有許多相似之處。因為建安七子曾共同生活在魏都中野,所以又被稱為“中野七子”宋·禹巖《滄浪詩話》:“建安體,漢末,曹子建父子七子於中野之詩。"這壹時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聯袂而出,詩風是"豪爽慣驕,光明磊落作才,出主意,不求含蓄機巧,以貌驅言,而取明理之能。”(《文心雕龍·史明》)後人把這種文體稱為“建安體”和“韓偉體”,又稱“建安體”。"北齊廣平王邢紹碑文:"見建安之體,始可重用之聲。"在《七子》中,每個人的名字都壹樣。曹植、王燦、劉真並稱為“王草”、“曹流”。南朝蕭綱與湘東王書:“遠則洋馬與王草,近則潘璐與謝衍。”鐘嶸詩:“曹流文章前賢者。”王戎和劉真也被稱為“劉王”。胡《詩章》:“王與劉皆下,敷衍之。”

建安文學與建安七子

曹操主張“尊刑之名”、“精通超脫”,擅長文學,熱愛文士。

建安九年(204),曹操占領鄴城後,在中國北方創造了以鄴城為中心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飽受戰亂之苦後,許多文士趕到鄴城,加入到曹石身邊。在這裏,形成了以“三曹”為龍頭,以“七子”為代表的葉門下的龐大集團。他們大多在戰時從軍,回國後學習文學、寫詩,議論文學、歌頌文學、抒發情懷,寫戰爭的苦難,描寫社會的混亂,互相批判、請教,* * *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發展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建安體”的寶貴精神財富。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安”是東漢末年狄鹹劉勰的壹個稱謂。東漢末年,董卓叛亂後,軍閥割據,戰亂頻仍。長安、洛陽被毀。狄鹹從長安到洛陽,被曹操迎接到許昌。這壹年(196)改為興平為建安元年。

220年,曹操病逝,狄鹹禪位於曹丕。建安文學通常是指從漢末到魏初的文學,但不僅限於這25年。

建安時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輝煌時期,人才輩出,作家眾多,文體多樣,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東漢處於大分裂、大動亂、軍閥混戰之中,卻在文學上放射出燦爛的光輝。這與當時的各種社會因素有關。

建安七子簡介:

孔融(153-208)

其實孔融是有家族史的。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魯曲阜人,後為曹操所用。他年輕的時候把壹個大梨給了哥哥,自己拿了壹個小梨,所以他是神仙。這就是“孔融給梨”的故事。早年參加討伐董卓,後為曹操效力,但因勸阻曹操進攻劉備而被處死。孔融是建安長子,很有才華。現存的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歌。散文,如《推薦壹張平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辭藻華麗,富於情侶味;《與曹操談禁酒令》幽默。他的第二首詩《雜詩》,深入淺出地描繪了喪親之痛,悲涼動人。

陳琳(?- 217)

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建安七子之壹,擅演章書記。《長城洞飲馬》是他的詩歌代表作。以秦築長城的故事為借口,揭露重徭役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王燦(177-217)

鐘鉉,楊珊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建安七子之壹,成就最高。他的《七傷詩》和《樓頌》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七傷詩》之壹(《西京之亂不算什麽》)描寫了為躲避荊州之亂,餓死婦女在前往長安途中拋棄孩子的情景,深刻揭示了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可怕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災難,令人目瞪口呆。《樓頌》是我在荊州麥城城頭的時候寫的。它主要表達了思鄉之情和未能滿足我的才華的悲傷。它充滿了感人的力量,是壹首著名的抒情詩。

徐淦(171-217)

韋昌,北海(今山東省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壹。主要作品是中倫,曹丕稱贊這本書文字優雅,足以流傳後世。”(《與吳質書》)和他的愛情詩《思房》,也寫得激情澎湃。

阮瑀(?-212)

字禹,陳留偉(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壹。章表書記很優秀,代表作是《為曹公和孫權寫作》。《驅離北國》這首詩,描寫的是孤兒被繼母虐待的痛苦,更為生動。

楊穎(?-217)

字德廉,生於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建安七子之壹。擅長作詩,隨筆數十首,代表作《五面司令立張太和詩》語氣哀婉。

劉震(?-217)

字商,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壹。今有詩十五首,其中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善於對比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