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邵陽工廠歷史

邵陽工廠歷史

1.邵陽歷史

中文名稱:邵陽市外文名稱:Shaoyang City別名:昭陵,邵州,寶慶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所屬地區:中國中南下轄地區:大祥區,雙清區,北塔區等 *** 駐地:邵陽市大祥區城北路東面6號電話區號:0739郵政區碼:422000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南部面積:20829平方公裏,排湖南第3位人口:常住人口2010年707萬,湖南第2位方言:邵陽話、湘語、西南官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著名景點:崀山,白水洞,雙清亭,北塔,南山,雲山,黃桑,虎形山-花瑤機場:邵陽武岡機場火車站:邵陽站、邵陽南站、高鐵邵陽北站車牌代碼:湘E行政代碼邵陽,地處中國中南部,湖南省西南,原名昭陵、寶慶,邵陽古城建於春秋時代,踞資江之上遊,邵水之北,始稱白公城。

邵陽是湖南省次中心城市,國家“三線”建設時期老工業基地,湖南現代工業的發源地;素為“上控雲貴,下制長衡”的交通要塞,為湘中及湘西南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邵陽歷史悠久,風景如畫,人文薈萃,民族風情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楚文化與梅山文化相得益彰,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邵陽轄三區壹市八縣,總面積20829平方千米。:430500。

2.為什麽說邵陽是湖南最大的地級市

邵陽市位於湘中偏西南,處於資水上遊。

東鄰衡陽,南接永 州、桂林,西與懷化交界,北同婁底毗連。東西橫距234公裏, 南北縱距168公裏,總面積20829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 9.8%,總人口 720余萬,現轄邵東、新邵、隆回、洞口、綏寧、新寧、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等八縣和武岡市及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三區。

全區有壹個苗族自治縣,20個民族鄉,居住著苗、瑤、回、侗、土、滿、壯、白等39個少數民族42萬多人。因此, 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從人口來講,都是湖南最大的地級市。

3.湖南邵陽古老的歷史

邵陽行政建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余年歷史。

相傳春秋魯哀公時代(公元前494-477),楚王族白公善在今市大祥區地帶築城防守,人稱白公城。秦代,今市境分屬長沙郡及黔中郡地。

西漢初,始設昭陵縣,屬於長沙國零陵郡,縣治設今市大祥區,為境內有縣級建制之始。吳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置昭陵郡,境內建郡自此開始。

西晉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馬炎因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郡為邵陵郡,改昭陵縣、昭陽縣為邵陵縣、邵陽縣,“邵陽”之名由此始。 南宋理宗趙殉當太子時,曾封為邵州防禦使,他做皇帝後年號“寶慶”(1225年),就把邵州升為寶慶府,用以紀念自己的潛龍之地,所以邵陽又有“寶慶”之稱。

寶慶之名沿襲700余年。民國2年(1913),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民國11年廢道制,各縣直隸於湖南省。

民國17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民國26年(1937),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邵陽。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3日成立湖南省臨時 *** 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並成立邵陽市,隸邵陽縣。1950年7月12日明確為縣級市,11月更名為湖南省人民 *** 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轄邵陽、新化、武岡、城步、新寧、隆回6縣。

翌年7月,邵陽市升格為專轄市。1952年,境內分置新邵、邵東、洞口3縣,並劃益陽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隸邵陽專區,***轄12縣1市。

1955年4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1956年11月,撤銷城步縣,設置城步苗族自治縣。

1958年增領綏寧縣,邵陽專區***轄14個縣(市):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武岡、城步、新寧、綏寧、新化、漣源、雙峰、湘鄉縣。1965年,湘鄉縣劃隸湘潭專區。

1968年2月,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1977年,邵陽地區壹分為三:7月28日,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邵陽地區代管;10月,分置漣源地區(今婁底地區),邵陽地區僅轄邵陽、隆回、洞口、武岡、綏寧、城步、新寧7縣。

1980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轄東、西、橋頭和郊區4區;1983年又增領邵東、新邵。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實行市管縣,撤銷邵陽地區建制,邵陽市便成為全省最大的市,轄邵東、新邵、洞口、隆回、綏寧、城步、武岡、新寧、邵陽9縣和東、西、橋頭、郊區4區。

1987年橋頭區並入東區。1994年3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年,各縣撤區並鄉建鎮。1997年東區、西區、郊區區劃調整,並改稱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

現全市轄8縣1市3區,即邵東縣、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武岡市和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2002年末,全市***有94個鎮,103個鄉(其中21個民族鄉),18個辦事處,326個居委會,5571個行政村。

4.邵陽的歷史..

邵陽市,史稱“寶慶”,資江與邵水交匯穿城而過,是壹座具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古城。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棲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國大夫白善在此築城,稱白公城,屬楚地。

秦始皇統壹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邵陽屬長沙郡,東漢末屬零陵郡。三國初屬蜀,後入吳。

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為昭陵郡,郡治設今邵陽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定東吳,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

移郡治於資江北岸。唐代設邵州,與邵陽縣在今城區同城而治。

宋崇寧五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岡軍。南宋理宗趙均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

南宋寶慶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禦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元代設寶慶、武岡 2 府。

明初設寶慶、武岡 2 府,後降武岡為州。中華民國 2 年 (1913 年 ) ,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民國 11 年直隸於省。

民國 17 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民國 26 年,在邵陽縣城設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 1949 年 10 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隸邵陽縣。 11 月,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行政專員公署。

翌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縣級市。 1955 年 4 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

1968 年 2 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 1977 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 *** 邵陽地委、地區革委會代管; 10 月,分邵陽地區東北部置漣源地區。

1980 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 1986 年元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邵陽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1994 年 3 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 年,撤區並鄉建鎮,全市***轄 8 縣 1 市 3 區。

全市有 199 個鄉鎮, 80 個鄉級鎮, 5819 個行政村。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 325 人,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 38 人。

中、東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區人口稀疏。邵陽又是湖南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轄市,除漢族外,繁衍生息著苗、瑤、回、侗、土家、壯、仫佬、滿、布依、拉枯、黎、彜、白等 39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 39. 38 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 5. 94 %。

建有 1 個苗族自治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 25 個民族鄉。

5.邵陽市工業區

邵陽地區的工業園,現在最主要有:(壹),是邵陽市的白馬(?)工業園。

從高叢山瀏陽村到火車南站的邵陽大道壹帶,規模氣勢都很大,面積又寬,已經建起了好多企業,包括三壹集團的壹個生產基地。(二),就是邵東的國際物流商貿園(國家級重點),不過嘛,我認為去邵東工業園區,似乎更好。

別小看邵東這個縣,汽車長途客運西南無任何縣城可比,邵東的物流又特別發達,物流線路遍布全國任何壹個縣城,商貿更是聞名,經濟穩居西南第壹。兩個工業區相距最短只有二十來公裏,交通方面邵東邵陽差不多,人工工資,房價地價邵東邵陽也差不多,稅收方面也基本壹樣,但是邵東在某些方面更為寬松,老百姓最為富裕。

妳自己去邵東或者邵陽現場考察,並且去跟邵東或者邵陽招商局洽談了解情況。壹旦創定會馬到成功,財源滾滾。

6.邵陽的歷史..

邵陽以縣治位於邵水之北得名。

“邵”字本為“昭”,因晉代避司馬昭諱改為“邵”。 邵陽行政建制歷史悠久。

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市境鴻古開啟,歷史代遠年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先民棲息屯居。

城步西巖上朝園、武岡鄧元泰上頭園、隆回高坪小坳、邵陽縣塘田市水西、邵東牛馬司天子坪等多處文化遺址的發掘,較為系統地勾勒出先民們篳路藍縷開拓山林曠野的進程。 周朝其地屬荊州;春秋戰國時期屬楚,雄溪(今巫水)流域為南楚與百越相交之域。

相傳春秋魯哀公時代(公元前494-477),楚王族白公善在今市西區地帶築城防守,人稱白公城。秦代,今市境分屬長沙郡及黔中郡地。

西漢初,始設昭陵縣,屬於長沙國零陵郡。縣治設今市西區,為境內有縣級建制之始。

三國初屬漢。222年地屬東吳,226年吳國置昭陵郡,隸荊洲。

轄昭陵縣、昭陽縣、夫夷縣、都梁縣、高平縣、新城縣六縣。其後在資江流域,相繼建立都梁、夫夷、昭陽3個侯國。

吳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置昭陵郡,治今市西區,境內建郡自此開始。西晉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馬炎因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郡為邵陵郡,改昭陵縣、昭陽縣為邵陵縣、邵陽縣。

“邵陽”之名由此始。移郡治於資江北岸北塔灣。

並把新城縣並入邵陽縣,分都梁為武岡縣、建興縣、都梁縣,加上邵陵、邵陽、夫夷、高平,於是邵陵郡所轄增為7個,改隸湘州。後相繼被改為建州(隋末)、南梁州(唐初)、邵州(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和敏州。

境內西南部巫水流域,自漢至隋為“無陽五溪蠻”地,先後屬鐔城、舞陽、龍標縣。隋廢邵陵郡,壹域之內單立邵陽壹縣。

唐代設邵州,轄邵陽、武岡2縣。武岡縣治今城步儒林鎮;邵州與邵陽縣自此在今市西區同城而治,歷千余年。

宋初,武岡縣治從城步儒林鎮移今武岡城。崇寧五年(1106),置武岡軍。

南宋理宗趙殉當太子時,曾封為邵州防禦使,他做皇帝後年號“寶慶”(1225年),就把邵州升為寶慶府,用以紀念自己的潛龍之地,所以邵陽又有“寶慶”之稱。寶慶之名沿襲700余年。

元代設寶慶、武岡2路。明初設寶慶、武岡2府,後降武岡為州,寶慶府領武岡、邵陽、新化、城步、新寧1州4縣,經清代沿襲至中華民國初年。

民國2年(1913),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 民國11年廢道制,各縣直隸於邵陽市。民國17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

民國26年(1937),邵陽市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邵陽,轄邵陽、武岡、城步、新化、新寧5縣。 民國36年坼邵陽縣增設隆回縣。

辛亥革命時成立湖南軍 *** 寶慶分府。1938年至1949年屬邵陽市第六督察區。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3日成立邵陽市臨時 *** 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並成立邵陽市,隸邵陽縣。 1950年7月12日明確為縣級市,11月更名為邵陽市人民 *** 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轄邵陽、新化、武岡、城步、新寧、隆回6縣。

翌年7月,邵陽市升格為專轄市。 1952年,境內分置新邵、邵東、洞口3縣,並劃益陽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隸邵陽專區,***轄12縣1市。

1955年4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1956年11月,撤銷城步縣,設置城步苗族自治縣。

1958年增領綏寧縣,邵陽專區***轄14個縣(市):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武岡、城步、新寧、綏寧、新化、漣源、雙峰、湘鄉縣。 1965年,湘鄉縣劃隸湘潭專區。

1968年2月,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1977年,邵陽地區壹分為三:7月28日,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邵陽地區代管;10月,分置漣源地區(今婁底地區),邵陽地區僅轄邵陽、隆回、洞口、武岡、綏寧、城步、新寧7縣。

1980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轄東、西、橋頭和郊區4區; 1983年又增領邵東、新邵、洞口、隆回、綏寧、城步、武岡、新寧、邵陽9縣和東、西、橋頭、郊區4區。 1986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實行市管縣,撤銷邵陽地區建制,邵陽市便成為全省範圍最大的市。

1987年橋頭區並入東區。 1994年3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全市***轄8縣1市3區,包括邵陽縣、邵東縣、新邵縣、隆回縣、武岡市、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縣和北塔區、大祥區、雙清區。全市有199個鄉鎮,80個鄉級鎮,5819個行政村。

[編輯本段]八、人口民族 邵陽歷史悠久,已發現的古人類聚落遺址出土文物表明,境內先民的活動屯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至唐代,邵州出現第壹次人口增長高峰。

唐貞觀十三年(639),邵州所轄邵陽、武岡兩縣只有2856戶、13583人,至天寶元年(742),邵州人口發展到17073戶、71644人。100余年間,人口增加4.27倍。

宋崇寧元年(1102),邵州轄邵陽、新化、武岡3縣***98861戶、21.816萬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寶慶路(轄邵陽、新化縣)、武岡路(轄武岡、新寧、綏寧縣)***14.9516戶、48.2968萬人。

自明中葉至清初,人口流向是“湖廣鎮四川”,寶慶府居民大量遷往四川等地。明萬歷六年(1578),寶慶府轄邵陽、新化、武岡、新寧、城步5州縣,降為20638戶,22.1207萬人。

清代,朝廷獎勵墾荒。

7.邵陽市有多少年歷史

邵陽市地處湘中偏西南,為半山半丘陵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市現轄八縣壹市三區。總面積為20886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為411平方公裏。人口700多萬,漢族占94.06%,有39個少數民族。全市建有1個苗族自治縣,25個民族鄉。面積2.1萬平方公裏,約占全省的1/10,是具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邵陽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第壹個“睜眼看世界”的魏源和討袁護國英雄蔡鍔就是這片古老土地哺育出的無數英才中的傑出代表;自然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雪峰蜜桔、新寧臍橙、寶慶辣椒等久負盛名;崀山、南山、雲山等旅遊景區的迷人景觀則令世人仰目。

邵陽市,史稱“寶慶”,資江與邵水交匯穿城而過,是壹座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城。早在春秋末期楚國大夫白善在此築城,稱白公城,屬楚地。秦始皇統壹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邵陽屬長沙郡,東漢末屬零陵郡。三國初屬蜀,後入吳。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為昭陵郡,郡治設今邵陽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定東吳,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南宗理宗趙均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登極做皇帝,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寶慶之名經明、清兩朝壹直沿用到民國初年。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寶慶為邵陽。1949年解放,1950年成立邵陽市。為地轄市。1972年改為省轄市,仍歸地區代管。1977年7月改為省轄市,由省直接管理。1986年初,邵陽地區和邵陽市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