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可愛的中山,1。中山的自然環境。2.中山人文歷史。3.中山的發展前景。

可愛的中山,1。中山的自然環境。2.中山人文歷史。3.中山的發展前景。

中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接廣州,與港澳接壤。轄1國家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總面積1.80平方公裏,戶籍人口1.423萬人。有80多萬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中山原名香山,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建立,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25更名為中山縣..1983撤縣設市,1988升級為廣東省轄地級市。

近年來,中山市委、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工業強市”、“依法治市”、“科教興市”戰略,經濟社會建設取得新成就。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654.38+0036億元,戶籍人均生產總值7365.438+098元,國地稅收入654.38+057.49億元。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66.45億元,在全省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2.77億元。

壹是經濟結構進壹步優化

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3.1:61.6:35.3。工業保持快速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2006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01842億元,增長191%,工業增加值605.85億元,增長17.6%。其中,裝備制造業實現總產值651.06億元,增長22.3%。產業集群優勢明顯,擁有國家級產業基地22個,省級專業鎮11個,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7個。名牌戰略成效顯著,共有342個國家級、省級名牌和免檢產品,被評為“中國品牌經濟市”、“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進壹步優化資源配置,與陽江、韶關、河源等市合作建設4個產業轉移園,規劃總面積3.8萬畝。東部沿海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保稅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東部"壹區三鎮"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22.8%。第三產業增加值3662654.38億元,增長65.438+06.8%。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07億元,房地產市場供求兩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為654.38+0.07383萬平方米、3726.5438+0.35萬平方米、654.38+0.350億元。郵電業務收入40.27億元,旅遊總收入75.37億元。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綜合生產能力增強。效益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綠色農業發展良好,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 * *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7家,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4654.38億元。

第二,內外經濟源協調快速增長

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和泛珠三角合作機遇,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全市進出口總值2365438+3400萬美元,增長23.8%。其中,進口75.24億美元,增長161%;出口1561億美元,增長27.9%。2006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94個,合同利用外資8654.38+0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06億美元,增長8.39%;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有16個。堅持完善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機制,在反傾銷預警和貿易壁壘應對方面取得成效。口岸設施不斷完善,通關效率進壹步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市私營企業1.8萬戶,個體工商戶11.2萬戶。2006年,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0801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5.8%。

三是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按照統籌城鄉、突出特色、拓寬框架、完善功能的思路,幾年來投資6543.8+0.8億元,完成了博愛路、萬奇路改造、中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文化藝術中心等壹批城市標誌性工程,城市化率達84.2%。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全市現有公路裏程65,438+0,576,5438+0 km,形成了以國道及幹線公路、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為骨架,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暢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統”通過驗收;半徑90公裏內,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五個機場。根據珠三角軌道交通規劃,廣珠輕軌已在中山開工,中山將設7個車站,包括南頭站、小欖站、東升站、石碶站、中山站、翠亨站、古鎮站。在港口方面,形成東起中山港,南至神灣港,北至小欖港的“品”字碼頭布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13萬標箱,中山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國10強。供電供水充足。2006年,社會供電總量達到654.38+032億千瓦時,日供水量60.67萬立方米。全市光纖總長度1.3萬公裏以上,互聯網用戶37.2萬戶,信息化指數72.3%。近年來,已建成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文明城市,榮獲聯合國人居獎。

四是民生進壹步改善

統籌城鄉就業,三年來,全市* * *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培訓、促進就業和再就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業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下。全市職業最低月工資標準提高到690元。社會保障覆蓋面進壹步擴大,368.34萬人參加社會保險。大力推進農業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到2006年,參合人數分別達到34.5萬人和654.38+0.89萬人,新農合覆蓋率達到97.0%。實施城鄉孤寡老人集中供養工程,投資6300多萬元改造擴建鄉鎮級農村敬老院11所,集中供養率41%。推進扶貧濟困工程,設立“扶貧基金”,累計建設“雙貧困戶”住房2.4萬平方米,改造低收入危房3.9萬平方米。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6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832.77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7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9006元。

動詞 (verb的縮寫)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

堅持“科技興市”戰略,大力推進城市創新體系建設。擁有121個國家級、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3個博士後工作站,火炬區創業中心被授予“全國創業服務中心”稱號。成功創建全省“教育強市”,中小學優質學位覆蓋率近80%;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5.3%和43.8%,對全市戶籍學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5所高等教育機構。香山文化研究應用取得豐碩成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鄉鎮文化站全部達到省級以上標準。中山中國無線電博物館和象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分別成為全國首批同類型博物館。中山圖書館藏書64萬冊,是國家壹級公共圖書館。自開業以來,投資5億多元的中山文化藝術中心已成功舉辦了博鰲亞洲論壇2005文化產業年會等重大活動,成為我市的文化地標。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榮獲“全國全民健身模範城市”稱號。2006年,我市3名運動員4次打破(超越)7項世界紀錄,獲得團體和個人世界冠軍4項,全國冠軍1。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城和廣東省林業生態城,在五桂山設立自然生態保護區,推進“綠色中山大地工程”,大力開展清潔生產、汙染治理和清潔生產。鄉鎮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進壹步完善。國家級和省級衛生鎮18個,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81%。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大力推進“平安中山”建設,信訪網絡進壹步完善,安全生產形勢良好。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初步建立市、鎮、村(居)三級流動人口管理體系。開始建設政法網絡(金盾工程)和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長安杯”稱號。

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落實“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在工作中正確處理“五個關系”:壹是經濟發展中“好”與“快”的關系,確保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統壹;二是在動力上發展“外”與“內”的關系,實現內外源經濟的協調發展;三是城市建設中“建設”與“管理”的關系,把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科學有效的管理結合起來;四是社會管理中“寬”與“嚴”的關系,形成寬嚴相濟、文明法治的管理秩序;第五,利益協調中“收”與“放”的關系,既要增加資源、財力的統籌,又要體現向下的利益。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工業總產值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外貿出口增長1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中山市的地形像緊握的拳頭,南北狹長,東西短窄。地形配置分為北部平原、中部山地和南部平原。平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68%,山地占25%,河流占7%。該市三面環水,境內主要水道由西北流向東南。5000多條河流和人工灌排渠道縱橫交錯,相互聯系,以尖角為頂點呈放射狀扇形分布。中山的地形是在華南準地臺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氣候變化和風雨侵蝕而形成的,現在以沖積平原為主,低矮的山地和丘陵臺地散布其中。

平原基底為花崗巖,屬於淤浮成因。全市平原面積約1242平方公裏,被低山丘陵分為三大區域:北部平原,東起張家邊,西至古鎮,北至黃埔,南至石齊附近,面積約850平方公裏,是全市最寬的平原;南部平原又稱金鬥灣平原,南部和東南部與珠海接壤,西南部與磨刀門水道接壤,北部和西北部背靠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面積約11O平方公裏,是全市第二大平原。西南平原,位於磨刀門水道中遊東側,面積近100平方公裏,地勢較低,多在海平面以下,地下水位較高,為全市低水平土壤分布區。

灘塗主要分布在全市東部沿海、西南部沿海和河岸,部分已越過橫門外側,面積約150平方公裏。全市海岸26公裏,靠近珠江口伶仃洋地區,大部分屬於淤泥質海岸。由於沖積物不斷向下沈積,灘地面積不斷擴大,西江、北江河口逐年向外延伸,成為新的沖積平原。

丘陵臺地位於城市中部的南部,面積約400平方公裏。以五桂山為主脈,與周邊山體形成城市低山丘陵臺地主體。海拔多在100至300米之間,3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境內有卓奇山、岐山、昌耀龍山、大尖山、南臺山、周東坑山、白雲井山、五桂山、非雲洞山等9座山脈,其中五桂山最高,海拔531米。山脈連綿雄偉,東南坡延伸至珠海市區。竹篙山位於五桂山西部,西至磨刀門水道。其面積比五桂山小,基底以花崗巖為主,抗風化能力強。山勢險峻,有五座3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白水林達473米。五桂山區和竹篙山區的低山丘陵基本上被植被覆蓋;溪谷中有許多樹木和灌木。在山區丘陵外圍,高度逐漸降低,是壹片廣闊的丘陵和高度相同的明顯的臺地,主要分布在沙溪、張家邊等鄉鎮。平臺壹般在海拔25到50米之間,有很厚的風化層。大部分已經開發成果園、旱田和城市中的文化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這壹帶。農村居民點設置、公路通達也與平臺有關。

第二,地質學

中山市出露地層主要為新生代第四紀,北、中、南零星出露有古生代、中生代地層和元古界震旦系地層。新生代第四紀在中國分布廣泛,按成因類型可分為殘積、沖積、沖積和海相沈積。

地質構造體系屬於華南褶皺束的粵北、粵東北和粵中坳陷帶中的粵中坳陷。粵中坳陷分為多個隆起斷層束,中山位於增城-臺山隆起斷層束的西南段。市內斷裂構造發育,分布廣泛,出露明顯。按其走向可分為東北、東北、西北、東西向陣列。褶皺構造,由於沈積巖出露不多,又受到斷層變化和巖漿侵入的破壞,大多不完整,只有兩組明顯的:神灣褶皺和永磨褶皺。

礦產資源,由於地層分布簡單,礦產資源並不豐富。固體可燃礦產:泥炭土是中山唯壹的燃料礦產,分布在張家邊和南南?兩鎮含油量普遍在10%左右,部分高達16% ~ 18%。質量較好,但儲量僅約654.38+0萬噸,表土薄,開采成本低,可用於局部地區小型露天開采。金屬礦產:有磁鐵礦、黑鎢礦、砂錫礦等。,均因儲量小、品位低、礦脈分散,開采價值低。建築礦物:牡蠣殼,廣泛分布於北部三角洲平原,埋藏不深,厚度可達2至4米。它們呈條狀、層狀分布,富含鈣質,是城市常用的建築材料之壹;石材以花崗巖為主,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丘陵地帶。高嶺土主要分布在城市周圍和張家邊。

三。水文學

中山市的河網密度是全國較大的地區之壹。水道、河流接收西、北兩河來水,每年4月開始漲水,6月5438+00逐漸下降,汛期長達半年以上。東北是北江水系的李紅旗水道;中部為東海水道,下支為吉亞水道和小欖水道,匯入橫門水道。西為西江幹流,在磨刀門出海。有黃埔水道和黃沙裏互通,形成縱橫交錯的河網。全市共有支流289條,總長977.438+0 km。主要水道:

吉雅水道北接容桂水道,兩岸北起東風、阜沙鎮;從東海岸向北,經南頭鎮、馬新聯圍、民三裏圍,在大南端與小欖水道匯合,流入橫門水道,全長33公裏,寬200至300米。水道排出西江的激流,兩岸成為中山市的防洪區。

小欖水道北接順德市馬寧水道,在鸚哥嘴流入市區。雙方經過小欖、潭北、港口鎮;東岸經東風、阜沙鎮,在大南圩與吉亞水道匯合,流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1 km,寬150至300米。水道排出上遊西江洪水,兩岸成為城市主要防洪區。

橫門水道連接小欖水道、吉亞水道和石齊水道,經過張家邊和中山港區,經橫門流出珠江口。全長12km,寬800 ~ 1000m。

黃沙裏西接吉亞水道,向東流經黃埔與三交鎮邊界,在石集沙頭匯入李紅旗水道,全長10公裏,寬130 ~ 150米。是黃圃鎮、三交鎮、民眾鎮農田的排灌河流,也是吉亞水道的主要排洪支流。

黃埔水道西接吉亞水道,東至李紅旗水道,全長11 km,寬100至150米。是黃埔和南頭鎮農田的排灌河。

石齊河從市中心穿過,向東北流經郊區和張家交界地區,流出東河口水閘,流入橫門水道。自西向南,經環城區、板芙鎮,至西河口水閘,出螺洲門,全長46公裏,寬80至200米。

北臺溪發源於五桂山,在風吹的洛帶峰和梅花穹之間。主幹流向北、西北,流經檳榔山、石鷹橋,向西拐至梅花坑,經馬槽水流出石鼓塔、南坑口、紫泥灣等村,經大東陽山過關琦公路北臺橋,繞湖洲山北麓流入石齊。長23公裏,寬6到12米。

大環河(小隱湧)發源於五桂山主峰和風吹的洛帶峰之間。主幹流向北、東北,流經大遼村匯通子坑的水,穿過老屋林,出西岔口,穿過大環村,流入橫門水道。長25公裏,寬8到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