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淺談住宅區建設對解決企業用工荒的貢獻

淺談住宅區建設對解決企業用工荒的貢獻

摘要:分析了農民工住宿區建設和管理的現狀,提出住宿區的建設和管理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用工荒問題,並探討了住宿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關鍵詞:濟蘇區企業用工荒,安居樂業管理成本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在產業轉移中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優勢。為了留住農民工,尤其是技術型農民工,壹些地區陸續出臺了壹些政策,有的甚至對輸出和留在每個村的農民工做出了強制性規定,壹些省份的農民工輸出逐漸減少。國家對企業用工的管理越來越規範,農民工待遇明顯提高,東西部待遇差距不斷縮小,農民工的選擇余地不斷增加,基本需求從生存水平提升到生活質量水平。以上原因是企業用工荒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加強農民工聚集區的建設和管理是解決企業用工荒的主要途徑之壹。

壹、農民工住宿區建設和管理的現狀

1,國家層面政策支持現狀

農民工的住房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註,國家和壹些地方出臺了相關政策給予壹定的保障。2008年6月5438+10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二十九條指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當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妥善處理新區開發和舊區改造的關系,統籌兼顧農民工生活需要和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村民生產生活需要。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要更加關註流動人口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使整個城市在和諧的主題下發展。”

2008年6月5438+10月,建設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市縣人民政府要加強規劃管理,加強治安和環境衛生管理,加大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建設,提高公共基礎設施容量,方便農民工生產生活,創造良好居住環境,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

2.蘇州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區建設與管理現狀。

蘇州從2001開始建設居住區,為流動人口提供集中居住,配置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政府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進城務工人員住宿管理的意見》等壹系列政策。近年來,住房建設規劃也開始關註居住區建設,力爭最大限度地將外來人口納入“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的規範化服務範圍,降低流散率,打造“新蘇州人”的新家園。目前,蘇州集聚區建設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改善了居住環境,但也存在公共服務設施缺乏針對性、規模和種類等諸多問題,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3.太倉市農民工住宿區建設和管理現狀。

2003年,太倉市開始建設農民工居住區,但大規模的居住區並不多。目前太倉市農民工居住區的建設和管理分為三種類型:第壹種是由政府出資建設,由專業公司管理,是居住區的主要形式,人數最多,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較高。比如太倉經濟開發區的住宅區分為三個區,每個區又分為三個區。第二種是企業投資自建,委托專業公司管理。目前有大量這樣的聚集區,如玖龍紙業有限公司和太倉惠珍化纖有限公司..第三種是社會投資建設和投資者管理,管理水平較低。

總的來說,太倉市農民工住宿區的建設規模適合太倉市職工的需求。目前居住區入住率低與外來務工人員數量(截至2011月外來務工人員達到48萬)形成反差,值得我們思考。

第二,宿舍的建設和管理對企業留住員工的貢獻

1,吉蘇區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穩定住宿。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像浮萍壹樣散落在全國各地。長期的貧困迫使農民工優先考慮家人的生計。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民工越來越註重自身的生活質量,社會需求也更加豐富。工資不再是他們漂泊的唯壹理由。他們對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繼續教育環境、住宿條件的需求越來越高,向往家庭團聚的生活方式。居住區的建設迎合了這種需求,可以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相對穩定的住所。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導原則是為農民工提供低價住宿。安居樂業是中國的傳統觀念,也應該是各級政府和企業留住員工的重要抓手。在經濟發達地區,政府和企業在員工招聘和培訓上花費相當大的資金,但員工往往在培訓後流失。主要原因是企業對員工不夠關心,不關心重新招聘、重用和支持。如果政府和企業能夠重視員工的生活安置和聚集區的人性化管理,或許是留住員工,解決企業用工荒的途徑之壹。

2.住宿區為農民工提供娛樂和文體服務。

隨著企業的不斷轉型升級,義務教育的實施,高等教育的普及,農民工不再是低文化人群的體現。據抽樣調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民工占7.1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2.84%。可以預見,高職院校畢業生將成為企業員工的主要組成部分。新壹代農民工生活在信息社會。他們從小就參與和感受各種娛樂和文體活動,對娛樂和文體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完善的娛樂和文化體育服務設施是發展服務業的前提。充分利用娛樂和文體設施,大規模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是建設農民工精神家園的主要措施。如果提供住房能留住農民工的身體,那麽娛樂、文體活動等精神服務和享受就能留住農民工的心。如果壹個人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企業中,哪裏會出現用工荒?

在如何建設農民工精神家園方面,太倉團委大力推進農民工聚集區團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太倉經濟開發區聚集區建立了完整的團組織,定期組織慰問演出和各種評比活動,不斷豐富聚集區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服務他們的實際需求,增強聚集區農民工對太倉和企業的認同感。團組織在穩定企業就業隊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聚集區企業青年離職率從過去的5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40%以下。

3.住宿區為農民工提供知識和技術培訓。

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娛樂需求的逐步滿足,農民工也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上了日程。根據調查,居民區的居民迫切需要教育設施。雖然居民文化水平提高了,但在知識和技術起決定性作用、更新更快的時代,他們也希望通過成人教育和技術培訓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由於平時閑暇時間不足,住宿區居民大多對教育設施的服務半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住宿區內或附近設立培訓點,方便自己就近學習。他們還關心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收費標準和教學管理的規範性。因此,住宿區教育設施的建設和應用非常重要,地方高職院校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住宿區從業人員知識技能培訓的任務。

聚集區如何開展知識技能培訓值得關註。熊健職業技術學院擬在太倉大聚集區設立培訓站,負責該區域居民的知識技能培訓,協助聚集區開展各種文體活動。

4.居住區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標準化的社區管理。

規範的社區管理可以有效加強治安管理和計劃生育管理,為他們提供醫療衛生、餐飲零售、郵電通訊、資金匯付和文化娛樂等服務,有效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日常基本需求。水、電、氣、有線電視、電信、衛生等公共服務配套收費。在居民區內按向居民提供服務的收費標準的下限收取費用。給予農民工當地居民的壹切待遇,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生活訴求,可以促進農民工對當地習俗和企業產生認同感,促進他們快速融入當地社會,分享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讓農民工有家的感覺。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農民工離職率,解決企業用工荒問題。

5.住宿區降低了員工生活管理的成本。

聚集區的建設改變了原有的企業自建員工宿舍,免費提供生活服務的後勤服務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企業員工的生活管理成本,把有限的資金和精力放在提高員工收入上,用“愛”和“錢”兩方面來留人。壹是社會為企業員工提供生活服務,免去了壹次性投資自建生活設施的痛苦,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二是將有限的企業土地全部用於生產設施建設,可以使企業在單位面積土地上產生更大的效益,有效減輕企業發展的土地壓力;第三,聚集區采用社會化管理,企業不需要單獨成立生活管理機構,不需要為員工的生活問題分神,可以專心生產;第四,住宿區的管理屬於規模化管理,配套設施齊全,單位管理成本低。企業只要給員工提供住宿補貼,就能解決員工的生活保障問題,投入產出比極高。當然,也有員工較多的企業自建員工宿舍,但與過去簡單的單位宿舍有本質區別。它們的建設和運營也完全按照集聚區的模式進行,如玖龍紙業有限公司和太倉惠珍化纖有限公司

三。住宿區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承擔聚集區運營的專業管理公司利益至上的觀念,限制了聚集區的功能發揮。

有壹個問題。2005年蘇州出臺的壹份文件指出了集聚區的建設方針:“各市、區要按照規定和程序建設具有壹定規模的外來人口集聚區”,“集聚區的建設由區、鎮政府(經濟開發區)組織實施,以土地政策為原則,市場化運作。可以由政府投資,用人單位出資,民間資本建設,租用閑置廠房。可以看出,聚集區是以商業方式運作的,但是承包聚集區管理的公司對這些社會服務並不感興趣,導致很多硬件設施很好的服務設施被關閉或者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限制了聚集區的功能發揮。

解決方案。政府要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管理部門要出臺聚集區的評估辦法,負責在鎮(街道)和經濟開發區設立經營機構、設立專業管理機構和派駐物業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行業管理工作。強制使用各種服務設施,對充分使用各種服務設施進行獎勵,對未充分使用的進行處罰。

2.居住區的房型和入住管理模式限制了居住區的功能。

有壹個問題。現在小區建的住宿單元大多采用4人/間或6人/間的集中住宿模式。不同類型的企業員工入住後,人多,作息時間不同,相互幹擾嚴重,而且大部分宿舍區不允許做飯,導致很多員工不適應。尤其是已婚員工,帶著老人孩子,待在這樣的聚集區就更不方便了。這違背了為外籍員工建造安居樂業住宅的初衷。

解決方案。在設計聚集區的住宿單元時,要考慮多種房型,既要降低住房成本,又要考慮單身員工的需求;還要考慮已婚員工的需求。房間結構可分為單人間、小套房和套房。不同類型的員工要分類,盡量減少相互幹擾。此外,在聚集區為員工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增加員工的認同感,也是解決辦法之壹。

3.住宿區入住率低,限制了住宿區的功能發揮。

有壹個問題。太倉市大型聚集區的入住率普遍不夠,導致投入產出比低,管理成本相對較高。聚集區的管理公司不得不降低服務標準和管理水平來維持聚集區的運營,這將導致入住率低、管理和服務水平低、入住率更低的惡性循環。

解決辦法:壹是政府在集聚區運營初期出臺補償措施,同時加大與轄區內企業的聯系,協助宣傳工作;二是降低門檻和房屋租金;三是選址要靠近企業集中區域,方便員工上班,減少交通成本;四是拓寬租金支付渠道。筆者認為目前最好的措施是職工用住房公積金交房租。蘇州是省內首個試行集體住房樓房租賃委托批量提取公積金的城市。此舉在全國範圍內好評如潮,必將成為集體住房區的壹種交租方式。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1太倉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

鐘偉。無能為力者的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張子姮。中國農民工住房問題研究[J].人口雜誌,2005年。

[3]黃易。城市社會分層與居住隔離[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4]柯蘭軍,等.城市中的村民——中國大城市的流動人口[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5]陳峰。住宿管理:農民工居住管理模式的選擇[J].農村經濟,2007年3月。

[6]黃耀智,陸琴,姜淑芬。蘇州流動人口聚集區公共服務設施供需調查及對策分析[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