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淺談宋朝的「 ”四入頭”——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禦史中丞

淺談宋朝的「 ”四入頭”——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禦史中丞

《容齋續筆》:「 ”國朝除用執政,多從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禦史中丞進拜,俗呼為四入頭。” 如上文所說,宋朝的執政官(執宰)大多從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和禦史中丞這四個職位升遷過來的,可見其乃是成為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的最佳過渡職位,就類似如今要進中央,壹般都要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地方做壹把手歷練壹段時間壹樣。 所以這「 ”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禦史中丞”又被戲稱為「 ”四入頭”,仿佛就像是位極人臣的青雲之路的四條源頭壹樣,紅塵君今天就來簡單介紹壹下這四入頭分別是什麽,以及在宋朝歷史上又在這些職位上出現過什麽聲名顯赫的人物。 紅塵君這裏先賣個小關子,其中有壹位大人竟然這「 ”四入頭”的位置都坐過,絕對是威武霸氣,大家看下去就知道是誰了。 不過在正式開始之前,紅塵君要先簡單說明壹下宋朝的整體官制——它有加強中央集權,官員權力分散,重文抑武三個最顯著的特點,所以不像是秦漢丞相和大將軍壹文壹武,或是隋唐三省六部那麽權力集中,而是分散成了類似這「 ”四入頭”的諸多職位——而且都是清壹色的文官。 這背後的原因也很長很復雜,必須得從五代甚至唐末說起了,不過和本篇文章的中心關系不大,所以紅塵君就不多贅述了,我們還是來說這「 ”四入頭”。 三司使 三司使,掌全國錢谷出納、均衡財政收支,為中央最高財政長官,號稱「 ”計相”。 不過這個職位並不是宋朝首創,早在唐朝中後期財政出現問題之後,乃特簡大臣分判度支、戶部、及充任鹽鐵轉運使,分別管理財政收支、賦稅與鹽鐵專賣事務,而後索性專門從丞相之中委任壹人來「 ”專判度支、戶部與鹽鐵轉運使事務”。 而到了五代之後,就把這個職務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各置使分領,也就是「 ”三司使”的由來,不過到了宋初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這三使又合為壹使,就是我們要說的「 ”三司使”。 而這三司使總領財政,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個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後設有兵﹑胄﹑商稅等二十多個案,分理事務,可以說壹手掌握了國家的財政大權,其地位之高不言自明。 其實最初建立三司使的初衷,就是為了分走宰相的壹部分權力,避免宰相的權力過於集中,影響帝權。 但是時間壹久,皇帝陛下突然發現這三司使反而變成是壹個幾乎無所不管的部門,職權範圍涉及了原來的兵戶工禮吏部的事務,甚至連監察部門的職權也受到了侵犯,這還了得,必須要予以遏制才行。 於是在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王安石的變法中,將三司使所掌管的所有財政權力又分還給了各部,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戶部,三司使這個「 ”財政總長”的職位終於壽終正寢,史稱「 ”元豐改制”。 而擔任過三司使中名氣最大的官員,莫過於包拯包青天,有朋友可能說了,包拯不是「 ”開封府尹”嗎? 紅塵君只能說,各位對包大人的強大實在是壹無所知,這位古往今來無數官員之中,在百姓中單論影響力絕對第壹的名臣,絕不只是壹個「 ”神探”那麽簡單。 翰林學士 對於這個官職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翰林”幾乎已經是最牛的讀書人的代名詞了,尤其在百姓們心目中那完全就是文曲星下凡壹般。 這個官職同樣也不是宋朝獨創,始設立於南北朝,在唐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雖然是壹般行政系統以外的差遣,不計官階品秩,也無官署,但實際上往往都是皇帝的心腹,拜相者極多。 而到了宋朝則同樣沿襲了唐朝的這個機構並予以擴展為——翰林學士院,但凡能入翰林院的都是飽學之士,後來又發展為館閣學士——比如龍圖閣,天章閣等,我們經常在宋代的作品裏面看到的某某殿大學士就是這個意思,它雖然大多沒有具體職務,但卻是個極為榮耀的頭銜,乃是對士大夫文人最高的褒獎。 不好意思,我們的包大人又要登場了,不少朋友們可能也還在他壹連串牛氣哄哄的頭銜中記得壹個——龍圖閣大學士。 但是我們客觀的有壹說壹,包大人的學問雖好,但是在最重視文人因而導致名士輩出的宋朝還真的不能說是頂級,這裏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就像是當今男子網壇頂級的三位大神「 ”費納德”壹樣,這隨便拿出壹個都能碾壓其余時代,可偏偏出現在了壹個時代,為了誰是GOAT而苦苦相愛相殺著。 要論學問,同時期的歐陽修是要勝過包拯壹籌的,但是沒辦法,自古以來詩詞歌賦書法甚至佛學等幾乎能體現壹切文人能力的領域內都是頂級的超級天才蘇軾蘇東坡也在宋朝,也做過翰林學士,所以就連歐陽大人也只能壹邊等等了。 所以,若論宋朝最著名的翰林學士,只能是蘇軾蘇東坡,不管誰來評選,不管評選幾次,結果都壹樣。 知開封府 開封府乃是宋朝國都汴梁開封的司法機構,可以說是集「 ”地方”與「 ”中央”於壹身的特殊機構——就像是如今的北京市市長壹樣,絕對不能真的和其余地方的市長相提並論。 因此開封府尹的位置自然也是極為重要的,這裏紅塵君要說明壹下,由於宋朝也有著「 ”親王尹京”的傳統,比如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在沒登基之前也曾做過開封府尹,所以這個主官壹般都是掛著虛名的,實際掌管開封府的都稱為「 ”權開封府”甚至是「 ”權發遣開封府”。 其實這些都是開封府的實際掌管者,但沒辦法,誰都沒法和皇帝或者皇子同壹個級別,必須後退壹步,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在歷任知開封府的官員之中,名氣最大的自然是包大人——或者毫不誇張的說,大部分民眾都是通過包大人反而知道這個官位的,這已經無法用牛氣來形容了——竟然以壹人之力碾壓了壹個官職。 但紅塵君又要不討喜的來說壹句了,其實包大人在開封府的位置上只坐了短短壹年零三個月而已,而且在史書上也沒有太多他「 ”斷案如神”的記錄,其實這方面也並非他的特長,那些個影視作品中大名鼎鼎的如「 ”鍘美案”,「 ”貍貓換太子”等等都是後世們杜撰出來的。 其實在所有做過知開封府的官員中能力和貢獻最大的,乃是寇萊公寇準,要不是這位大人的話,也許偏安壹隅的南宋時代就提前來臨了,而不是僅僅只是簽下相對還公平的「 ”檀淵之盟”了事。 禦史中丞 這個官職也是由來已久,早在第壹個封建王朝秦朝就設置了,然後在漢朝作為禦史大夫的次官,或稱禦史中執法,秩千石。 而在宋代也仍然保留了這個官位,並且由於「 ”禦史大夫”這個主官的職位極少除授,仍以中丞為長官,它的具體職責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那就是彈劾百官,甚至是諫言陛下,換成現代就是「 ”檢察院總院長”,專門來找茬兒的。 歷朝歷代(除了那些武人掌權的混亂朝代)對於言官都很重視,禦史中丞這個官職乃是「 ”言官之首”,往往都是清流壹派官員的帶頭人,其影響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剛才在知開封府的官位上說了包大人壹些「 ”壞話”,其實在紅塵君看來,最能體現包拯能力的並非是開封府神探,而是禦史中丞這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包大人最大的特點就是「 ”嫉惡如仇,剛烈正直”,這禦史中丞簡直就是為他老人家量身定做的壹般,凡是看見任何有違法度的現象,包大人才不管對方是皇親國戚還是功臣之後,就是兩個字——彈劾! 為此他甚至連仁宗陛下的賬都不賣,有壹次貴妃的伯父犯了罪,包拯照例彈劾,仁宗想要中間說和說和,沒想到包拯據理力爭,寸步不讓,甚至越說越激動,還邊說邊往前走,唾沫星子都濺到仁宗臉上去了,最後還是以仁宗理虧讓步而結束,包大人完勝。 事後仁宗回宮還專門對那貴妃抱怨——妳以後不要再替妳親戚說情了,朕這裏好說,但妳別忘了禦史中丞可是包拯啊。 就連仁宗都這樣了,別的權貴那還不是瑟瑟發抖啊,在包大人面前那絕對是畢恭畢敬,再大的威風也都收著——「 ”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所以當時民間才有「 ”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的言論,意思就是說在這些貪官汙吏們眼中,包大人就像是閻羅壹樣的可怕,因此禦史中丞這個職位中無論能力還是名氣,絕對都非包拯莫屬。 紅塵君說 上面我們分別談了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禦史中丞這在宋朝拜相最為便捷的「 ”四入頭”,同時也介紹了在這四個職位之中能力和名氣都最大的官員。 這裏面我們能夠看到,包拯包大人壹個人竟然把這「 ”四入頭”全部幹了壹遍,這也是沒誰了,最近由於各種影視作品的泛濫,尤其有壹些確實把包大人吹噓的太過了,甚至連人間界都放不下,開始進軍「 ”神魔界”了,額頭上也不知道啥時候多了個月牙「 ”印記”,簡直比二郎神楊戩的第三只眼還神通廣大。 正因如此,導致了不少朋友開始對包大人反感,有不少創作者甚至大V也開始迎合這部分朋友貶低甚至醜化包大人,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 包大人固然沒有真的那樣斷案如神,但是其能力和貢獻絕不容忽視,要不然也不會把這「 ”四入頭”這麽重要的四種官職都幹了壹遍了,甚至在紅塵君看來,不說名氣,單論能力的話,也沒有幾個人在禦史中丞這個職位上比他幹的更出色的了,因此賢臣之名,包大人絕對是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宋史》 《容齋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