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陜西為什麽叫三秦?

陜西為什麽叫三秦?

所謂三秦,是指秦國的土地,在秦朝滅亡後,被項羽分成了三部分,所以稱為三秦。近代的三秦是指陜西所轄的關中、陜北、陜南。

陜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14個朝代都在這裏建都,包括華夏文明最輝煌的周秦漢唐四個朝代!

三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湖南有壹條由北向南的河流——湘江。湘江在流入洞庭之前,在湖南省與三條支流匯合。集體名我忘了,都是以湘* (*代表支流的簡稱)命名的,孕育了湖南的三湘。因為湘江養育了大部分湖南人,湖南人對湘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後來的人叫湖南。

如果說廣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領頭羊。所以陜西是中國傳統文明的代表。如果說北京體現了漢文明衰亡的歷史,三個朝代中有兩個朝代的都城統治了中國,北京皇城的雄偉包含了我們的祖先臣服於兩個遊牧民族的恥辱,那麽在Xi安,妳看到的就是地道的中華文明。從半坡文明開始,這裏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西周,西漢,隋朝。在這裏,妳的鄉愁真的找到了寄托。在西北省份中,陜西也是文化最發達的省份,xi安的高校多,人才多。陜西人給人的整體印象是淳樸、溫柔、直爽、奔放,陜西口音高亢渾厚,長音淳樸,都體現了陜西人的壹些特點,但相比之下,陜西人是陜西人。

到了中學,顯得比較憨厚直爽,待人熱情。但是,關中人多少有些詭秘和神秘。陜南人沒有關中人狡猾,但比陜北人更“精”。由於他們悠久的傳統,即使在偏遠的村莊,妳也可能會遇到那些“欽佩”好人好事的人。陜西文人人才濟濟,文壇“陜軍”。傳統是陜西人的財富和負擔,讓陜西人趨於保守和偏執,而現實中的落後和歷史上的輝煌給陜西人很大的失落感,於是自戀自卑,有了賈平凹《廢都》裏那種滿腹牢騷、認為天下女人都渴望為之而死的小文人。只有陳《白鹿原》中的朱先生自以為有“正義”的真事,不屑與南方文人為伍的“聖人”

人們。像白嘉軒這樣靠鞭笞和家法維持紀律的“道德英雄”,在陜西農村和落後的黃土高原並不少見。在陜西,陜北好像是壹個誕生美女的地方。”我婆婆像個綏德人。“陜北男青年高鼻深目,連土氣的衣服都遮不住帥氣。陜北女孩溫柔聽話,但內心強大兇狠,往往用軟技能控制丈夫聽話。小心點!

三秦文化的起源;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領各路諸侯入關西征滅秦。隨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將兩楚九郡之地據為己有,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和降秦十八將為諸侯。其中,他將函谷關以西、秦嶺以北的原秦國疆域,封給了張寒、司馬欣、董昆三位秦將。這段歷史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這三位王子都是秦國的將軍,所以人們稱他們為秦三王。相應的,這三個諸侯國的土地被稱為三秦,之後“三秦”成為陜西的代名詞。

三秦文化的地理範圍

但考慮到地域文化的壹致性,用三秦來代表陜西,或者用陜西的地域來限定三秦文化,都是不合適的。顯然,秦嶺以南的漢水流域自古以來就深受楚文化的影響。相反,隴中、寧南的黃土丘陵區,在民俗文化上卻表現出了與關中、陜北極大的壹致性。由此可見,三秦文化區的範圍仍應以楚漢時的雍、賽、翟的疆域為準,按現在的行政區劃,包括陜西中北部、甘肅東部和寧夏南部。

簡單粗暴的生活方式。

北宋以前,三秦地區壹直是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屢戰屢敗的地區之壹,民風素以忠厚、尚武著稱。北宋以後,關隴地區不再是封建王朝的重點,也失去了交通樞紐的地位,使得原本地理環境封閉的關隴地區更加封閉,逐漸造就了關隴人淳樸、孝順的民風。尤其是黃土高原的農民,恪守祖訓,安於貧窮落後,生活十分簡樸。

保守落後成為明清以來三秦文化的主流。然而,與封閉和保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壹地區在漫長的歷史中保留了許多植根於黃土高原的獨特習俗,這在今天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黃土高原地區長期以來是半農半牧,經濟發展緩慢,手工業相對落後。所以陜北、隴中人民的生活壹直比較艱苦,體現在衣服、被褥以粗布、氈為主,非常樸素。除了簡單的著裝習慣,還有壹個特點就是衣服還是白色的。比如農村婚禮習俗,新娘頭上要用白手帕裝飾,這種習俗由來已久。在陜北,男人以英雄結的樣式在頭上系上白毛巾,這也體現了白色服裝的特點。壹般來說,白人是遊牧民族的習俗。遊牧民族習慣了羊的顏色,自然更喜歡白色或淺色。這在蒙古族等遊牧民族中更為突出。關隴地區雖然是農業或者半農半牧區,但是卻深受遊牧文化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在他們的血液裏更多的是遊牧,壹些習俗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尊白習俗的保存就是壹種表現。比如陜北農民稱自己的頭巾為“白羊肚巾”,也透露了壹些細微的來歷。

關隴地區的人們不僅穿著簡單,飲食也相對簡單。日常的飯菜大部分是雜糧,蔬菜種類很少,但以鹹菜、辣椒為輔料。但關中、陜北、隴東有明顯的區別。關中是小麥產區,糧食中小麥比重較大,而陜北、隴東的主食是玉米、谷子、黍。

進入三秦地區的陜北、隴東,黃土高坡上的標誌性民居出現了——窯洞。壹方面黃土很挺拔,另壹方面黃土高原高大的樹木很少,建瓦房有實際困難,窯居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壹個院子有三個窯洞,也有五個、七個窯洞,冬暖夏涼,農民願意修鑿。

三秦的民風淳樸高亢,地方戲、民歌也表現出這種民間特色。

流行於關隴地區的戲劇最具地方特色,如秦腔、壹念、皮影戲(皮影戲的發源地在陜西)等。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是陜北的信天遊和隴東的花兒。陜北黃土高原,山與山相連,溝與溝相連。農民趕著牲畜在山溝坎坎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見景而唱,高亢悠長的曲調與黃土高坡上勞作的背景十分自然和諧。

說起關隴地區的傳統戲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鼓舞,尤其是粗獷豪放的安塞腰鼓。腰鼓的由來是最早駐守長城的士兵為激發鬥誌而配備的腰鼓,流傳到民間,逐漸演變成慶祝豐收和吉兆的腰鼓。也有人認為,在古代,牧羊人把樹根挖成管子,把羊羔皮拉長做成鼓自娛自樂。總之,腰鼓壹經出現,就開始流行,並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的壹種民間藝術。

三秦地區,或稱關隴地區,在民俗文化生態上有很強的壹致性,與周邊地區有很大不同。這種地域文化的形成與這壹地區的自然經濟環境、人文背景、歷史行政區劃有很大關系,從而在如此遼闊的土地上產生了壹脈相承的三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