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35歲了,投了很多簡歷,沒有公司要。如何打破職場分水嶺?

35歲了,投了很多簡歷,沒有公司要。如何打破職場分水嶺?

0135歲成了職場上的壹道坎。上周日,我邀請我的朋友汪涵吃飯。他見到我說的第壹句話是:為什麽現在找工作這麽難?

汪涵今年35歲。他被公司解雇了三個月。為了找到下壹份工作,他投了200多份簡歷,都因年齡35歲而被拒。

他很無辜的對我說:35歲怎麽了?35歲的人也要工作掙錢吃飯啊!

我理解他的沮喪。然而,35歲的職場人士卻不得不面對“35歲現象”。當妳重新進入,就成了職場的壹道坎。

35歲現象是什麽?

“35歲現象”是指很多企業把招人的門檻限制在35歲,35歲成了職場人的“生死線”。

我明白了。難怪我朋友找不到工作。但問題是,這個年紀,為什麽是35?

為什麽會出現“35歲現象”?如果是個體企業,由於特殊原因,不招35歲以上人員,可能會受到行業和職業特殊性的限制。這可以理解。

但是現在很多企業都不招35歲以上的人了,成了“35歲現象”,肯定有它的原因!

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

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員工具備職場工作能力。我們將詳細解釋這兩個原因。

首先,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每個公司都要面對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選擇雇傭什麽樣的人。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企業的首要責任是活著。”

人是壹個企業生存並活得好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用對了人,公司才能持續發展。

35歲的人普遍已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每個月還房貸,孩子上學等費用,是很沈重的經濟負擔。這個時候體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了,身體開始衰退。

這就導致了企業和員工的矛盾:公司需要員工加班加點,全心全意投入到艱苦的工作中,但是35歲以上的人會覺得力不從心,這真的是力所不及。而這個年齡段的人,生活中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需要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這種情況很常見,從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天津衛視《妳就是我》第壹期節目中,壹位35歲的考生提出,如果在北京工作,工資是1000元。

招聘經理說妳能力不行,不值這個錢!

應聘者回答,我得要壹萬塊錢,因為我要在北京租房子,還有其他各種生活費。

招聘經理說,這是妳個人的需求,不能成為企業的成本。企業會根據妳的能力給妳費用。

最後35歲的應聘者被老板拒之門外,沒有公司願意招他。

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使其願意招聘更年輕、更有能力的員工,也出現了“35歲現象”。

員工的職場工作能力有問題。有些員工從初入職場就缺乏主動性。他們只想過得去,不犯錯誤,但是工作多年,老了,卻還在原地踏步,重復著自己的工作,沒有形成自己的技能。

還有壹些員工總是頻繁跳槽。在這家公司幹了幾個月,又跳到那家公司幹了幾個月,總是在職場上漂泊,年紀也大了。他們找不到自己認可的企業,也從來不被各種企業認可,最後被企業淘汰。

這樣的員工,進入35歲後,會出現“35歲現象”,無助地面對職場危機。

文章開頭,我的朋友汪涵是壹個有事業心,渾渾噩噩的工人。結果,當公司招聘壹個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年輕人時,他被辭退了。

員工在職場中的工作狀態直接決定了對公司的業績和貢獻。如果個人不努力成長,不能為公司創造好的業績,很容易出現“35歲現象”。

這種現象確實令人心痛,但也不是不能解決。下面說說“35歲現象”的解決方法。

用兩條曲線解決“35歲現象”,解決職場危機。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矛,就會有盾。既然有“35歲現象”,這個問題就壹定有解決的辦法。“35歲現象”的問題雖然表面上出現在35歲,但其本質並不僅僅是35歲造成的。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從邏輯上來說,孔子的這句話說的是最近人們之所以擔憂,是因為他們之前沒有思考很久。

“35歲現象”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前期就開始防範“35歲現象”,我們壹定能夠有效避免“35歲現象”。

1.打造職場個人品牌,形成自己的職業壁壘,擡高職場第壹曲線。

“35歲現象”說白了就是35歲的時候,妳壹文不值,任何人都可以取代妳。當壹個薪水更低、年齡更小、能力也不差的人出現時,意味著妳將離開現在的工作。

如果到了這種地步,不要怪任何人,怪自己過去沒有努力。

但如果在職場上有個人品牌,有自己的專長,形成壹定的職業壁壘。這個職業壁壘是妳獨自擁有的壹些職業技能,讓妳不可替代。那麽妳就是有價值的,妳會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因為妳的能力會為公司創造價值。這是妳在職場的第壹條曲線。這條曲線應該是美麗而奇妙的。即使妳已經35歲了,“35歲現象”當然與妳無關,妳的前途和“錢途”都會壹片光明。

那麽如何在工作中建立個人品牌,建立自己的職業壁壘,奇妙地擡高自己的職場第壹曲線呢?

壹、建立與年齡相匹配的能力

如果22歲大學畢業就開始工作,到35歲就有13年了。有很多工作3-5年的專業人士,和工作壹年的人相比,能力基本沒有太大差別。這樣的員工要警惕自己。“35歲現象”會離妳越來越近,就像壹顆“定時炸彈”,只剩下時間的長短。

作為職場人,是否每年都要審視自己現在的年齡,是否與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相匹配?妳可以對標公司同齡的優秀員工,向他們看齊,找出自己目前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自學各種技能,有目的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的年齡與自己的優秀能力相匹配,這樣妳就會錯過“35歲現象”。

魯迅說:學習壹定要像蜜蜂壹樣,采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種職業技能班,為了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讓自己在工作中不可替代,不讓自己的能力輸給同齡人,甚至超越同齡人,成為別人的學習對象。

b、找好領域形成專業壁壘

想要在職場上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就要盡早找到自己的工作領域,精耕細作,然後建立自己的職業壁壘。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壹很專業地說:

“妳憑什麽贏?鍛造別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妳唯壹的依靠就是專業。”

他說的專業,就是壹個他擅長的領域的人在職場上形成的專業壁壘,就像我們公司的小王。

我們公司策劃部的小王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好評。他大學畢業後壹直在計劃部門工作。他喜歡並且擅長這份工作,他對這份工作很著迷。平時他深入研究我們公司的發展戰略,根據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比行業內最好的公司。如何開展策劃工作?他把精華吸收進大腦。

他放棄了每個月的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策劃工作中。他沒日沒夜地加班,跟隨總經理的發展戰略,提出了許多獨特而有價值的想法,被公司采納。這種努力真的很感人。大家都誇小王是個做事的人!

29歲的小王已經成為我們公司最優秀的員工之壹。他的策劃思路為公司創造了卓越的業績,也吸引了很多同事來挖這個優秀的年輕人,都被他拒絕了。小王的收入已經達到了壹個月兩萬元,成功的養出了自己在職場上的第壹條曲線。

2.采用“第二曲線”理論,讓自己保持在“上坡路”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應該知道,施耐庵在《水滸傳》第二十二章中說:

人算不如天算,花算不如天算。

這句話也很適合專業人士。

如果壹個人壹輩子只從事壹種職業,那麽他的職業生涯壹定是這樣的:他的職業發展壹定要經歷四個階段,即“嬰兒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當他走過成熟期,就會進入衰退期,這是發展規律,誰也無法抗拒。

說實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事業永遠如日中天,不至於走下坡路。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出了“第二曲線”理論。

什麽是“第二曲線”理論?

也就是說,必須在第壹條曲線的峰值到來之前開始。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資源來彌補前期的投入。

海爾集團的張瑞敏說:在現有的增長曲線下降之前,我們必須創造壹條新的增長曲線。在到達頂峰之前,妳要想到這條路可能會走下坡路,所以妳要走另壹條路。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采用“第二曲線”理論來發展自己,是成就輝煌人生的有效途徑。

從這壹點可以看出,“第二曲線”理論不僅可以解決我們的“35歲現象”,甚至可以解決我們的終身職業發展問題。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壹個人要在職場的“第壹曲線”工作中取得成功並不容易。如果他找不到自己“第二曲線”的起點,壹味地開始副業,增加斜線,他就有可能把內心的渴望變成事業上的“滿漢全席”,變成街邊小攤上的“麻辣燙”,因為他的精力分散了,他就變成了壹個什麽都幹的人。

因此,我們需要找到起點,通過以下四個步驟打開我們的“第二條曲線”。

步驟1:分析自己對職場“第壹曲線”工作的滿意度,評價自己的優秀。如果滿意度很高,妳已經很優秀了,那就進入下壹步。

第二步:觀察妳目前的“第壹曲線”是否即將達到頂峰。如果離頂端還有壹段距離,這不是妳“第二條曲線”的起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讓我們進入第三步。

第三步: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金錢、精力等資源投入到即將開啟的第二條曲線上?如果妳有錢,有時間,有精力,可以開始第二條曲線。

第四步:提前做好各種計劃,尤其是當妳開始的第二條曲線出現突發狀況,導致發展不順利的時候。妳會做哪些調整?只有提前做好計劃,才能應對各種變化,降低各種風險。

等我們條件成熟了,就可以在第壹條曲線獲勝的基礎上,整合壹切資源,開始第二條曲線的新事業。

當第二條曲線成功時,我們也可以打開第三條和第四條曲線,讓我們的職業生涯保持在上坡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