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建設和諧城市

建設和諧城市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隨著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種文化特征的張力變得更加明顯和重要。人們都說最能展現城市文化品格的標誌性載體是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畢竟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諧文化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創建和諧城市,必須以和諧文化的理念統攬全局;只有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城市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那麽,如何在創建和諧城市的過程中,塑造我們鮮明的文化品格,鑄造城市的文化靈魂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註:

首先,指導方針應該明確。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和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們創建和諧城市指明了方向和偉大構想。這些文件的內涵也凝聚著專家學者和黨政領導對社會建設的深刻思考,是經驗教訓的總結,不是空中樓閣。“和諧”這壹關鍵詞能夠進入中央文件,與唐等中國著名學者的開創性工作是分不開的。“文化軟實力”原本是國際關系領域的熱門詞匯,首次寫入全國黨代會報告,體現了當代學者與執政領導人在概念認同上的高度壹致。對於壹個城市來說,建設和諧文化,展現獨特的文化品格,實際上就是確認和提升城市的軟實力。與強大的經濟硬實力相比,和諧文化理念引領下的文化軟實力更具持久影響力,甚至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第二,治理的概念要清晰。在城市治理問題上,起步階段往往強調經濟發展,忽視文化建設;中間階段往往強調設施建設,而忽視市民的文化素質。在發達階段,強調文化引進和聲勢,而忽視本土創造力的激發。吸取多年經驗教訓,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城市管理者,首先要在城市整體規劃中樹立硬實力和軟實力並重的理念,把文化軟實力放在城市建設的重要位置,促進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的協調發展。當經濟總量增長到壹定程度,城市社會發展必然出現新的問題,必然對如何進壹步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這時候就要特別註意文化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市民的主觀創造性,重視城市文化品格的誘導、塑造和定位,對提升城市形象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註重培養城市的學習能力,把創建和諧城市與創建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城市結合起來,對培養市民的文化素質、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會起到內在的作用。

面對經濟發展的戰略調整,廣東省東莞市實施了“雙轉型”(即從資源主導型經濟向創新主導型經濟轉變)。他們不願意停留在“東莞制造”,而是尋求“以城市軟實力為核心,展現東莞的文化張力,打造新的城市名片”。經過收集和反復討論,它們凝結成了“海納百川,慷慨務實”的八字城市精神,從而引領城市構建和諧局面,享受創新發展。說明城市統治者順應時代,有明確的執政理念。近年來,北京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進規劃、建設、扶持,舉辦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不僅大大超過國際創意產業增速,也超過全國GDP增速;其增加值占北京GDP的10.3%,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據稱,到2010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12%;奧運會後經濟發展的重點也將是文化創意產業(《展望》2007年第47期《創意產業引領城市》)。當然,這種清晰的治理思路也是因為對以往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吸收。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少數民族不僅直接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也是謳歌和促進城市和諧的重要新生力量。

第三,努力發掘傳統。傳統是指城市本土文化的凝聚和傳承,包括城市本土的價值觀、審美習慣、行為模式、禮儀制度等。它既體現在物質文化上,也體現在精神文化上,深刻地影響著城市人的心理結構和行為模式,塑造了不同於其他城市的文化性格。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首屆中國城市創新論壇的演講中,談到了目前我國城市面臨的矛盾和問題,認為要處理好城市規劃與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中,從規劃的那壹天起,我們就必須有自覺的歷史文化意識。壹方面要保存有保存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另壹方面要形成體現自己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風貌。”從建設和諧城市的角度來看,尊重傳統,因勢利導,發掘有利於社會和諧、增強發展動力的因素,有機融入現代文明理念,構建新的城市理念和精神,無疑有利於和諧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浙江紹興以其深厚的歷史和人文特色而自豪。城市管理者盛贊“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典型的江南水鄉,秀美山川之地,歷史文物之地,名人薈萃之地,黃酒書法戲曲名人之地”的美譽,為紹興的城市名片增添了不少光彩。紹興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也離不開這些傳統文化品格。而南京則珍視六朝古都的傳統文化積澱,依托強大的區域經濟優勢打造集體文化景觀,甚至連地鐵的交通功能都融入了古都特色,打造“文化地鐵:壹座人文綠都的新載體”,因為這裏有太多的傳統值得探索。

第四,擴大文化創新。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文化創新也是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不竭動力。以濃郁的地方文化傳統塑造和諧城市的文化品格是自然的,但也需要鑄造時代的精神內涵;而那些缺乏傳統內涵的城市,尤其是新興的、迅速崛起的經濟城市,應該以文化創新為主導,充分挖掘和總結城市崛起過程中的當代精神積澱,形成新的傳統資源。按照張力文教授的解釋,所謂傳統,不過是“由人類創造的不同形態的特征和各種文化因素通過歷史凝結而傳承和改變的有機體系。”(傳統學概論)讓當代精神傳播變化,形成城市新的傳統文化品格,恰恰反映了城市人的心路歷程,尤其是艱辛的創業歷程。

江蘇省昆山市註重挖掘和傳承昆山六大優秀傳統文化(即以昆曲為代表的戲曲文化、以周莊為代表的水鄉旅遊文化、以顧、、歸有光為代表的政治哲學文化、以沈萬三為代表的商業文化、以大閘蟹、小竈面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昆石、瓊花、冰地蓮為代表的園林文化)。並將其與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科學和諧的“昆山之路”精神相結合,形成豐富進取的文化品格,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從壹個漁村崛起的深圳,傳統的人力資源很少可以挖掘,但自獨立之初,深圳就壹直重視發揚“拓荒牛”精神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黨的基本路線壹百年不動搖”等創新精神,令世人矚目。建設和諧深圳是由不同於其他城市的文化性格支撐的。和諧的城市也有活力的源泉。

第五,要註意民族和諧。美國劉易斯?在《城市發展史》中,芒特福德提出了壹個關於城市形成和發展的“磁鐵-容器”的雙重隱喻,即城市的精神實質與物質形式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磁鐵優先於容器,精神因素比物質因素更重要。創建和諧城市,要特別註重人文和諧氛圍的營造,融合具有文化魅力和精神磁力的城市族群,避免“經濟動物”的嫌疑。社會和諧也是凝聚人才,形成良好投資創業環境的重要因素。

多年前,浙江省就提出要建設“平安浙江”,打造和諧家園,“讓平安融入社會生活的每壹個角落,讓老百姓安心生活”。他們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使“大平安”具有全方位、全時段、多層次的意義,惠及浙江城鄉。這是壹項有利於城市族群和諧的偉大舉措。江蘇省昆山市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之首。到2005年底,在江蘇省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基本達到全面小康水平。其中,建設和諧城市的措施既有力又務實。昆山市高度重視強化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率先建立市、鎮、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治安防範機制和治安應急機制,打造平安昆山。他們不斷優化社會管理,著力和諧發展,著力處理黨群關系、政商關系、勞資關系和新老昆山關系,構建管理有序、治安穩定、服務高效、社會和諧的人文環境,使“親商、安商、富商”理念深入人心。他們在構建和諧寬松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造適合人才創新創業的事業平臺、政策和服務環境上,既吸引了各類人才,也為城市族群享受和諧局面奠定了制度基礎。

第六,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首次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這是黨在深刻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生態文明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發展。塑造和諧城市的文化品格,應著力構建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城市景觀和居住環境都與生態問題有關;城市發展、規劃設計都與生態文明競爭。例如,作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作為“地球之腎”的濕地是陸地上的兩大主要生態系統,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中發揮著核心和杠桿作用。減少和破壞林地資源往往是城市發展中的頑疾。

近日,山東省日照市在城市旅遊度假區項目開發中,為達到“四季綠、三季花”、“蘆葦搖曳、鳥鳴齊鳴”的生態效果,寧可節約3億多元的土地收入,也要保留城市濕地,建設濕地公園(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6月4日)。值得稱贊。江蘇省昆山市以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為目標,打造壹流的投資、創業、生活環境,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他們統籌規劃全市927平方公裏,統籌城鄉發展,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小鎮、新型農村社區、自然村落為主體的城市框架,營造“城在林中、居在園中、人在綠中”的優美環境。充分顯示了城市管理者在把握生態文明理念上的文化自覺和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