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關於《哲學與我》論文有範文嗎

關於《哲學與我》論文有範文嗎

我的教育生活與哲學

 作為壹名小學校長,我沒有上過小學。

這很可笑。

然而,這有什麽可笑?美國教育家杜威就說:“教育即人生、即生長、即經驗之改造”,人的生長過程其實就是教育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原有經驗得到不斷改造,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智慧。難道這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嗎?

——對壹個人而言,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並不意味著沒有教育的發生。

讀書與成長

回想起自己沒有上小學的童年,其實是在讀書過程中完成了啟蒙教育。我8歲入學,兩個月後丟失了還沒來得及讀的課本,然後“輟學”回家。那時正值“革命小將”黃帥“反潮流”反得轟轟烈烈。老師帶領學生們天天在田野裏薅草、拔菜、餵豬,進行“開門辦學”;即使上學,也根本沒有書讀。我的父親,也是位小學教師,深諳此道,沒有拘謹我的自由,任我在村子裏瞎轉悠。天馬行空的我,白天偷瓜摸棗,晚上則隨著村裏的年輕人上“夜校”,在大人們的縫隙裏開始了“識字教學”。閑來無事,就開始閱讀沒頭沒尾的《林海雪原》,神往劍波與小丫那段懵懵懂懂的初戀。接著看《苦菜花》、《迎春花》、《大刀記》……再深入下去就是《聊齋誌異》、《水滸傳》……三村五裏,鄉鄰的存書幾乎讓我借來讀遍了。

忽然有壹天,哥哥姐姐們捧起了書本,挑燈夜戰,準備參加高考了!那是1978年的春天,伴隨著春風吹來了教育的春天。於是,看看我的年齡,父親只好把我直接送進了初中。

我用了壹年半時間,完成了小學、初中(那時兩年制)的學習任務,然後參加中考,升入了全縣的高中重點班。全校100多人考上了3個,我是其中之壹。

讀大學中文系時,我基本上“泡”在圖書館。根據我的記錄,大約閱讀了200多部中外名著,但考試成績從來沒有理想過,僅僅及格而已。讀了那麽多書,對人的成長起了什麽作用?我想,絕大部分的語言文字、人物情節、結構布局都忘記了;但沈澱下來的,就是那些對人影響終生的營養元素。至今,我仍記得讀完《紅與黑》之後留在腦海中的那幅場景:於連被趕出巴黎後,氣憤地把外套搭在肩上,回過身來,握起右拳,對著燈火輝煌的巴黎說:“我要跟妳較量、較量!”年輕人那種躁動、膽略、青春和力量滋養了壹代又壹代的年輕生命。

我的教育人生經歷使我感悟到:

——學校不是給予人教育的唯壹場所。人的教育是在其成長過程中完成的,唯有生活才是教育的本源,生長過程就是教育的長度。即使壹個兒童跟隨父母外出乞討生活,浪跡天涯,也會有教育的發生。不要賦予學校教育無限的功能。

——壹個人的體魄再健康、知識再豐富、學術再博大,如果其情感發育不完善,仍然是壹個有缺陷的人。而今天的學校,往往註重了其功利性和工具性,忽視或者放棄了孩子情感發育的生活創設和經驗改造。

——閱讀是人的智力和情感發展的最佳途徑。有時壹個人的情感發育史,就是壹部閱讀史。壹個人如果沒有被書中的人物、故事所感動過,那麽他的情感發育就有問題。沒有閱讀,就沒有豐厚的人生和充沛的情感;而情感的發育完善,則建構了人的德行,發展成健全的人格。

至今,這仍是我堅守教育原生態的信條。

轉身與辦學

我大學畢業後參加了省委組織部門的選調,來到勝利油田工作。

在教育機關舒舒服服幹了16年之後,2001年8月的壹天,我正在濟南開會,接到組織部門的電話,要我趕回去,“到學校擔任校長職務”。

我的第壹反應是拒絕:快四十歲了,還當什麽校長!

但是在企業辦教育遇到困境的時候,處裏兩個主要領導都希望我去實踐壹所學校,走出壹條新的辦學路子。我踟躇再三,還是服從了組織的決定。九月,壹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懷揣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走馬上任。

學校在東營市西城的最西邊,是油田成立較晚的壹所小學,生源構成主要是供電、采油廠壹線職工的子女,學生素質不高。囿於歷史原因和現實條件,與傳統老校、名校相比,辦學水平和文化底蘊都存在差距。

我到學校的第二天,召開了壹個中層幹部會議,宣布由副校長主持工作,自己“歸隱”了。整整壹個月,我蹲在學校的壹間臨時辦公室裏苦苦思索,在觀察、在思考,在研究。壹個月後,我給全體教師舉辦了壹個講座。記得是壹個星期六上午。我侃侃而談,從國際教育改革潮流,到分析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剖析油田教育存在的問題,再聚焦於學校,分析了學校的八大劣勢、八大優勢,最後提出:打造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五年內把學校辦成名校!

老師們面面相覷。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作為壹個上任伊始的校長,妳要提出什麽樣的理念來讓老師服氣、讓家長贊同、讓孩子幸福?

其實,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還原為幸福問題。教育是守望人類幸福生活的福祉領地,真正的教育是讓人獲得幸福的有效途徑和有力工具;通過教育,使人獲得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

這個點,這個靈魂,就在這兒。

於是,我隆重地推出校魂:讓每壹個孩子擁有幸福人生,並把它放在學校顯眼的位置。

我到學校之前,在教學樓正面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灼灼閃光。為了不引起“換牌”的誤會,我解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作為壹所基礎教育學校,小學階段就是要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基,為孩子的終極發展奠基,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父母可以為孩子儲備物質財富,但未必給得了孩子幸福人生。小學教育則要為孩子儲存精神財富和人生價值,包括情感、品德、人格、知識、能力、心理、體能等等,讓孩子終身享用,從而真正獲得人生的幸福。  2001年冬天,我壹直在尋找適應這所小學的辦學模式,曾經被大雪封在了煙濰公路上而不能前行;曾因急著趕火車而險生交通事故。2002年的4月3日,我的腳步停留在浦東新區新世紀公園旁邊,坐在海桐小學的課堂裏感受壹種全新教學模式的沖擊。我終於確定了這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實行小班化、寄宿制、雙語教學,打造壹種適應孩子們幸福成長的“幸福教育”!

這壹年,我們利用撤銷的聾校地盤,還創辦了黃河雙語學校。

五年過去了,學校成了壹所公認的特色校、優質校,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信任與贊譽:學生由500多名增加到1600多名(受校舍限制,已經不能再擴大了)……這壹切,均受益於對“幸福教育”的孜孜追求和實踐。

幸福與夢想

至少有10位家長告訴我:“請您看看《窗邊的小豆豆》。”壹位在上海工作的家長甚至給我寄來了壹套精裝本;因為忙亂,壹直沒有靜心閱讀。去山東省諸城市參加壹個筆會,躺在障日山前懷的壹張床鋪上,捧起來此書,竟然壹直讀至野狗在窗外咬亂山村的那份寧靜。

讀完之後的感慨就是:我們的學校也叫學校?

不信,還是讓我們先看看“巴學園”的故事:

用我們今天教師的眼光看,6歲的小豆豆實在是壹個不合格的學生。因為她在課堂裏老坐不住,“在第壹個小時裏把桌子弄得啪啦、啪啦響,這之後,她就離開桌子,站在窗邊往外看”,看藝人從街上踽踽走過的樣子,並且驚叫藝人精彩的街頭演出而導致教室大亂……這種不合規矩、不服管教的個性,實在讓班主任老師大跌眼鏡。於是,班主任老師和我們現在中國老師的做法同出壹轍:動員和說服孩子的家長轉學!

於是,我們的主人公不得不出現在壹所我們至今還未曾見過的小學校——巴學園。從小豆豆的視角看去:

以前的學校,大門是氣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上面醒目地寫著學校的名字,但是這所學校的大門卻是非常矮的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著綠色的葉子。

正在這時,小豆豆的眼前出現了壹幅只有在夢裏才能見到的景象。她彎下腰,把頭鉆進大門旁邊樹木枝葉的空隙裏,向大門裏張望。怎麽會呢?真的見到了!

“媽媽,那是真的電車嗎?停在校園裏面。”

的的確確,那是真正的電車,壹***6輛,但已經不再跑了,停在那兒當教室的。小豆豆覺得真像做夢壹樣,“電車教室……”小豆豆歡呼著,向著電車教室跑去,“快來呀,我們坐壹坐不會動的電車!”

幾棵低矮的樹湊成了學校大門,幾輛破舊的汽車改成了教室。在我們傳統的眼光裏,這是壹所學校的樣子嗎?

校長親自接見了小豆豆,並且認真聽了小豆豆2個小時的談話。在這所“另類”的“學校”裏,每班只有7~8名學生,全校才有50多個孩子。上課就在孩子們喜歡的電車教室裏進行。上課前,老師把語文、數學等學科需要學習的知識羅列出來,不是語文、數學壹節壹節挨著上,而是讓孩子去選擇,先學什麽都可以。上午完成了學習任務,也沒有作業,下午老師就帶領孩子們到森林散步,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觀察鳥兒在林子裏築巢,走泥濘的道路……

這才是孩子的生活啊,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啊,這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學校啊!

而我們的學校呢?是按照大人的遊戲規則創立的學校,稱其為“文明監獄”並不為過。請看,氣勢恢宏的大門讓孩子望而生畏,棱角分明的教室讓孩子感到壓抑,按照社會建立的班級機構讓孩子無所適從……聽聽我們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是什麽:“學習習慣不好。”“上課坐不住。”“老貪玩。”“有多動癥。”……其實,6歲的孩子,不應該是這樣嗎?他們正是玩耍的年齡啊。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但卻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壹個從自己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壹生。這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

對壹個人的壹生而言,壹個快樂、幸福的童年遠比壹堆作業和試題重要得多。我們不是不要作業和試題,但校園生活絕不僅僅是作業和試題!

校長與責任

2007年4月2日,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的書記、區長等二十多人來到我們的幸福教育學校聽課、參觀、訪問。

原來,隨著生源的萎縮,坊子區撤銷了職業學校。在廢棄的校園上,本屆政府決定創辦壹所優質的九年壹貫制學校。因為聽別人介紹我們成功的辦學模式,所以主要領導前來“取經”。

我介紹了辦學思路和發展過程。在返程的路途中,區委、區政府聯席會議決定:引進幸福教育辦學模式,創辦北海雙語學校。

坊子區抽調了力量籌建新校,並面向全國招聘校長。但因種種原因,從管理到招生並不理想,於是區教育局找到我,想把我“挖”到濰坊去。我沒有同意,原因是舍不得離開這裏近2000名的老師和孩子,不能對不起培養和支持自己的領導。最後,他們與我們上級黨委協商,“借”我到北海雙語當校長,先把學校籌建起來。

我的想法比較簡單:教育是壹種大愛的事業,不論學校在哪裏、是誰的,只要辦好了,讓更多的中國孩子受益,更好地成長,何“樂”而不為?

當然,“樂”者,意味著壹份責任與擔當。於是,我開始了在兩座城市、兩校之間160公裏的“雙城之戀”。

學校所在的坊茨小鎮,開埠於1890年,先後被德國人和日本人殖民過,所以存留了諸多的德日建築。新學校的文化也是從1904年德國人創辦的崇光女子小學開始尋找。後來,我們還開發了壹門地方課程——《坊子學》。

校園正在被推倒重來,工地上亂糟糟的。沒有老師,沒有學生,沒有設施……在當地的人們對辦學壹片質疑聲中,我們開始了“招兵買馬”。

創辦壹所新的學校,沒有固定學區和生源,面向全社會招生,難度可想而知。那是壹段刻骨銘心的日子,既要辦好自己的學校,又要承攬起責任在壹個陌生的地方創辦壹所新學校,我幾乎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汗水。常常是在城市之間獨自駕車奔波,可能是早上,可能是晚上,可能是雙休日,都是根據兩邊學校的情況臨時作出決定。壹個夜晚,我獨自駕車走在高速公路上,暴雨滂沱,看不清道路,無法前行,只好停下車來在電閃雷鳴中等待。除了偶有大卡車慢慢經過,便是我獨耐那荒野的恐怖……  我們實現了當年招生、當年開學的目標——從區委、政府到投資方天同公司都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幸福教育之花在古老的土地上綻放了!

到了2009年,學校已成為當地壹所非常有特色、教學質量很高的名校,人們從幸福教育看到了壹個事實、壹個希望、壹個期盼。於是,市教育局和區委聯合作出決定,把農村小學拿出來,組建幸福教育學校聯盟,讓我壹起承辦。

從鳳凰小學開始,先是6所,後來是12所,我又帶上了12位農村小學的校長,壹起進行幸福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我們設計了教育行政部門、幸福教育研究中心和社會評估機構三方管、辦、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學校制度。很快,幸福教育聯盟學校在課程、教師和學生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升,得到了家長的贊譽。後來,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進行的多次調研中被確定為“坊子辦學模式”,被省教育廳推廣。

在山東做校長的日子裏,經歷了城區學校、農村學校和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教育體驗,對中國基礎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2011年,我從地方走到了京城,到中國教育的高地海澱區做壹所學校的校長。許多人問我:為什麽來到北京?答案很簡單:我想把幸福教育做到首都,為更多的孩子帶來優質的教育!

今天,在北京已經做了3年校長,與老師們壹起把玉泉小學做成了壹所優質學校,雖然還沒有滿意,但我們正在繼續攀升,幸福教育的辦學範式壹定會開花、結果。

上世紀初期,陶行知先生曾對校長們說:“國家把整個的教育交給妳,要妳用整個的心身作整個的校長。”我想了想,雖然付出了很多、很多,距離陶先生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很遠。

這句話壹直掛在我辦公室的墻上,時時警醒自己:校長,永遠是壹份責任!

人生與哲學

壹個叫良子的小朋友,她的姥姥是我原來的同事,因其父母調往青島,同事告訴我她準備暑假轉學。到了秋季開學,看到孩子跳著、笑著又來上學了,我不禁詢問:怎麽還沒有轉走啊?

同事告訴我:不是學校建了壹列“幸福列車教室”嗎?她還沒有享用過,怎麽動員也不行,非要留在這兒感受壹下“幸福列車”的滋味。

其實,青島的風景和教育,論起來比我們這兒要好得多;可是孩子為什麽不願走?是那趟“幸福列車”和背後的校園幸福生活深深地吸引著孩子!

這只是在山東的壹個案例。

長期以來,我們的建築設計師喜歡按照成人的視角和思路設計和建造教學大樓。從圖紙設計到開工建設,從顏色花樣到造型外觀,不會聽取孩子的聲音。2006年,我們終於有了壹次自己建設教室的機會,於是就把建築設計權給了孩子:讓孩子決定教室的樣子。在姹紫嫣紅的春天,壹排綠色的、行進中的列車教室矗立在我們校園,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壹道亮麗的風景。老師和孩子們願意把這排教室命名為“幸福列車”。

盧梭,這位偉大的教育家肯定地說:“孩子不是縮小的成人模型。”是的,我們有什麽理由要求壹個僅僅6歲的孩子按照我們成人的模式去生活?!

每天,我站在“幸福列車”的壹端,看嘰嘰喳喳小鳥壹樣的孩子們如何快樂地“乘車”、“下車”,感受著幸福的校園生活,心中總是充溢著雨絲般的欣慰與感動:教育就是生活啊,生活就是孩子的世界啊。

讓學校成為孩子們理想中的地方,成為他們天天向往的地方,老遠看到學校就歡呼雀躍,而不是愁眉苦臉,這才是理想中的好學校。如果孩子厭煩了校園和教室,那麽我們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教育要把學生的幸福生活變成壹種自由的體驗。

2011年3月21日,當我跟隨教育工委的領導走進玉泉小學傳統的校門、準備宣布任命時,我就暗暗發誓:壹定盡快地為孩子們建設壹所喜歡的校園。

我到任後,就成立了“學校文化研究院”,邀請了壹批有思想和創意的老師參加,也邀請了老校長、退休教師作為我們的顧問,用了壹個學期來總結和提取玉泉成功的傳統基因,確定了以“德如玉、智如泉”為核心的玉泉文化,重建了幸福教育課程體系。今天,孩子們喜歡的校門、玉玉泉泉形象大使雕塑、童話走廊、棋藝世界、中國風長廊、玉盤舞臺、動物園、玉泉農場,伴著《玉泉吟》優美的校歌,五彩斑斕的校園文化引起了所有來訪者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如此喜歡他們的校園和發生在校園裏諸如“十大好玩課程”之類的新鮮教育生活!

人生在世,其值幾何?從老莊哲學開始探討出世、從儒家學說探討入世問題,到後來的禪宗學說,直到今天我們閱讀馬斯洛的人生哲學:當妳吃飽肚子之後,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麽?

真正幹點事的校長,壹定是擁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學、擁有了自己的堅強意誌、擁有了自己的行事風格而不言放棄、永遠孜孜追求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可以培養出工程師、農藝師、技師……但我們能否培養出壹個‘人’,還是壹個問題。”無論從人的壹生發展考慮,還是從民族的未來和復興考量,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辦學必須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必須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不迎合社會的口味,不迎合家長的要求,獨立自主、有教育理想和主張地辦學,這或許是我們辦學成功的壹條真理。當其他孩子還在不停地“考試、考試、考試”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正在積極地進行“好玩教育”、發展孩子的情感;當其他孩子還在重復、機械地“作業、作業、作業”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已學會了做面點、捏泥巴、玩轉貿易!小學教育,就是給予壹生發展最為重要的興趣、習慣、思維和情感等等,而不僅僅是課本、試卷和作業。

從鄉村小學,到地方城區學校,再到京城辦學,最後建構起我們的“幸福教育學校聯盟”,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幸福教育”生活,這就是我的人生和哲學,我的夢想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