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疫情下為什麽越來越難找工作?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就業形勢會有什麽樣的變化?

疫情下為什麽越來越難找工作?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就業形勢會有什麽樣的變化?

確實越來越難找工作了。

需要直接接觸類的行業,例如餐飲、酒店、旅遊等等,三天兩頭受影響,整個行業都不景氣,需求自然少。

建築行業,房地產的紅利消失,很多房地產相關的工作,都不好做,想要找工作的更難。

生化環材,傳統找工作難的方向。

金融,也不好找了。

互聯網,本來是最好找工作的,互聯網應該是解決就業的第壹大行業(白領)。因為疫情和大環境,大廠也會裁員。

現實就是如此。

如果想要在這個環境中找到好點的工作,只能全力以赴,早早準備。

關於互聯網還能不能進,寫了壹篇文章,這裏也直接放上:

無論妳已經是某廠的員工,還是準備在互聯網行業找工作的年輕人,最近壹段時間應該少不了各種負面的信息沖擊。

資本市場上,很多互聯網中概股在過去這半年多時間裏跌回“解放前”,在監管與合規的政策收緊下,“新貴”們大都不敢貿然出頭上市,甚至很多巨頭開始“壁虎斷尾”,主動減持自己手裏控制的其他公司的股份。

勞動力市場最近更是熱鬧,今年不見了各個大廠年終獎刷屏的熱搜,卻不斷冒出了很多裁員的消息。比如最近在網絡上流傳出某大廠壹個幾千人的部門裁員了很多人的消息,甚至這個比例奔著30%去了,不過這個消息並沒有被證實,所以這裏並沒有寫出公司名字。

這篇文章和妳聊聊裁員新聞背後,作為壹個普通的打工人,應該了解的後疫情環境下行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以及大廠裁員內情,並說壹說跟大家職業發展切實相關的事情。

壹、大環境下的認與不認

首先要說的是,面對整體的大環境,無論什麽行業,先說兩個字:「要認」。

過去我們已經習慣了高速增長,甚至覺得理所當然會壹直增長下去,卻不知道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後疫情時代下,與其他國家對比,過去這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

但這些都是有周期的,宏觀經濟甚至互聯網行業都不可能在整體上壹直保持高速增長,壹定會有波動。「要認」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智面對這個變化中的世界。但也要有對於自己境況的「不認」。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在其特定的背景下遇到特殊的問題,我們左右不了時代的發展,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

大環境下我們仍然會有自己的機會。

“人間壹趟,看看太陽”,反正來都來了,在這個大環境、大背景下,不如再仔細看看,找點小趨勢、小機會,讓自己再折騰壹下。

就像K12教培領域的從業者,在去年整個行業形勢變化的時候,有人就堅決轉行了,這其實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妳因為別人說寒冬了、環境不好了,自己就焦慮,甚至錯過各種機會,最終的後果只能自己買單,而別人僅僅是說說而已,暗地裏還在努力。

很多人喜歡制造焦慮,因為這樣更容易有話題性。這篇文章,是希望把真實情況告訴大家,讓大家明白,整個大環境都不容易。單純的焦慮沒有任何意義,畢竟對於大多數普通人,無論從事哪個方向,無論在什麽地方,我們總是要工作的。

不管什麽樣的環境,我們都需要自己面對,努力找到我們自己的機會。比如知群有個同學做了六年建築,然後轉行做了產品經理,目前做的是建築信息化的工作。

並不是說建築這個行業完全就沒機會,在變革當中,凡是能夠提升行業效率的地方,壹樣會有機會。而如果妳做的崗位,二十年前是什麽樣,現在還在這麽做,那就要小心了。妳可能就會成為行業變化裏的「成本」。

二、互聯網大廠為什麽要裁員?

大廠以戰養戰的時代過去了,擴張-緊縮是普遍模式。

先來說壹說大廠目前所處的階段。猶記得移動互聯網浪潮方興未艾之時,很多公司會創造壹種顛覆行業、改變世界的宏偉願景。

但大廠經歷了與競品公司燒錢搶流量的時代,各家巨頭都各守陣地,大家都面臨流量的增量放緩問題,這種時候穩住就很好了,已然不再需要“以戰養戰”了。

類比思考這樣壹個問題:在群雄逐鹿中原的年代,皇帝該養多少兵?當天下利益格局已定,安穩守土、休養生息的時候,皇帝又該養多少兵?歷史告訴我們,壹旦天下勢頭穩定,四海八方的土地都有了主,那接下來皇帝要做的核心事情,左手是準備好世世代代躺平收租,右手就是裁軍和削藩鎮。

對應現在的裁員,也是順理成章——大廠沒有那麽多新的業務和新的增長了。很多頭部公司的某些項目部門甚至是少量正式員工+壹些實習生+大量外包來組成團隊完成任務。

再來說壹說公司內部擴張和緊縮的模式。年初的時候大廠要做計劃,為了業務的增長以及核心業務的加強會不斷嘗試新的方向,所以上半年妳會看到他們瘋狂招人擴團隊。

到了下半年的年終盤點,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看看上壹年業務擴張動作的產出如何,如果很多業務效率太低甚至根本沒有必要做,那就要開始控制人手,開始緊縮業務了。

這樣的擴張-緊縮在公司內部也就是客觀規律,任何壹家企業幾乎很難做到極其精確的預測到每壹波變化,都是瘋狂試探,嘗試擴張,然後往後收,然後再嘗試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邊緣業務、發展不清晰的業務,自然而然就被「優化」掉了。這也是為什麽在裁員或者收緊招聘的公司,仍然有壹些部門在使勁招人的原因。有壹些公司,原本就不應該有那麽多人,人太多了,人效降低了,業務進展也不夠。

人多、效率低,在某些階段是能夠被接受的,美其名曰發展成本。比如在資本市場上所謂的「風口」,各個資本都會搶著在這裏砸人投錢。

但是到了壹定階段,哪怕有錢,資本也會慎重,公司也會趨向於保守,接下來就是縮減人員,降低成本,確保公司沒有風險。

三、互聯網還會有行業紅利嗎?

縱觀宏觀趨勢,信息化、數字化依舊是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如果妳把擇業選擇放在整個社會進壹步數字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來看,那整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包括狹義的互聯網行業就仍然是充滿機會和意義的。

再觀察壹下身邊,只要以後還有很多人用手機、用各種智能設備(例如智能汽車等),在各個行業裏都用互聯網的壹些工具和手段解決問題,這個世界仍然不那麽完美,就仍然有機會。

如果說十年前是在黃金時代,互聯網是10倍增長,後來在白銀時代是3倍增長,而到了黑鐵時代,可能只有1.5倍,甚至1.1倍,1.01倍增長。

但是這1.1倍,1.01倍的增長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已經比很多行業要好很多了。

只要還在增長,其實就已經跑贏了很多行業。

很多行業現在根本沒有增長,甚至還在萎縮,或者說即使是增長的那壹部分,也是處於和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化結合的領域和階段。

這也就是過去常說的「互聯網+」,互聯網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大大超出了這個範疇。我們今天不應該再談論所謂的「純互聯網公司」,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基礎設施和壹種提高效率的工具或者說思維模式和方法,滲透在各行各業。

「互聯網」這個詞也是片面的,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化,壹定是各個行業的大趨勢。

所以如果真談論互聯網的紅利,應該考慮的是各個行業在和互聯網結合後,萌生出的種種新機會。從疫情爆發開始,互聯網肉眼可見地加速在各個行業的泛化,很多新機會就在這個變化過程中產生。

從整體上來說,如果壹個人能夠把握住機會,在各個行業裏尋找和互聯網結合的那1.1倍、1.01倍的紅利,大概率能夠實現自己的職業發展的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