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評價郭沫若的壹生刻不容緩!在線等待!

評價郭沫若的壹生刻不容緩!在線等待!

郭沫若(1892 ―― 1978)是傑出的作家、詩人、戲劇家,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壹個

在四川大渡河和岷江的交匯處,有壹座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樂山市。這是明凱的舊治,秦魏安南郡,劃歸蜀郡,漢代改為犍為郡。北周由平羌郡縣統治,宣帝稱帝時被視為歷史。清朝雍正末年,增設樂山縣,原名樂山。

歷史上有美麗的風景,包括舉世聞名的峨眉山和世界上最大的唐代佛像。峨嵋山的第二座山峰,俗稱二峨,還有壹座三峨,名為美人峰。在這座美麗的山峰的北面,有壹座唐代的小鎮,名叫林楠鎮。清朝舊址被毀,遷到今天叫沙灣的地方。100多年前,這裏是清末四川嘉定樂山縣觀鵝鄉沙灣鎮。

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 165438+10月16)中午,母親忍受著巨大的難產之痛,生下了壹個具有“叛逆”意味的嬰兒——壹個迫不及待“先入地”的嬰兒,作為第壹個叛逆者走了出來。母親懷孕時夢見壹只豹子咬了自己的左手,於是以文寶為寶寶的小名,入家塾後以凱珍為學名,名為武學。

這戶人家原籍福建省汀州地區寧化縣,46年前遷居蜀(1781)。這時候已經是第六代了。祖父愛分散財富,以至於家業雕零。父親郭朝培善於理財,恢復家業,在故居後院設立“綏山山亭”,教導子女。母親杜,又名杜蓀甫,進士之女,15歲嫁入郭家,勤勞肯幹,受到全家人的尊敬。

1897年春,甄入家塾綏山亭。8歲時,教他讀唐詩和司空圖的詩。後來他對詩歌的看法普遍受到詩歌的影響。大約9歲的時候,我開始學習對句,嘗試五言七語貼詩,產生了壹個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我喜歡李白、柳宗元,卻不喜歡杜理科賦,更討厭韓推之。”20世紀初年,我開始接觸大量的新書刊,閱讀古籍也比較有條理。同時養成壹種善於討論的“脾氣”,將來做定罪文章。他毫不掩飾自己在十壹歲時,性沖動“如此猖獗,幾乎失控”,以至於染上了手淫。但是,“怪”有什麽好處呢?在我暮年的時候每天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聖經傳記,是對“同齡普通人性早熟”的極大責任。剛滿13歲,入樂山縣高級小學。此時他讀《史記》,“很喜歡太史公的風格”。1907年秋,入嘉定府中學。林琴南的翻譯小說是他喜歡的壹種讀物,對他後來的文學傾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期間“我喜歡看的書是《莊子》、《楚辭》、《文選》、《史記》、《顏譯的《天演論》、《壹群文人的話》”,特別喜歡《莊子》。1910年2月考入成都高等教育學院,分三個年級分班學習。

虛歲20年後,為民國元年(1912)。正月十五,元宵節,他奉父母之命,匆匆與張瓊華結了婚。五天過去了,從此人各壹方,但這個壹輩子都住在寂寞“洞房”裏的女人,壹直讓他覺得“該懺悔了”。考上成都理工大學和天津陸軍醫學院後,終於在大哥的幫助下去了日本留學。1914 65438+10月中旬抵達東京,開始了新的生活。

經過半年的努力,我考上了東京第壹大學的醫學預科班,成為了中國的正式留學生。1915年7月,升上岡山六大第三醫學部,在第二工科認識了程。1916年8月初,正當他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悲觀到底,屢次想自殺”之際,無意中結識了左福子,並為其取名安娜,由此產生了“愛情”,“認真寫詩的欲望油然而生”。年底,我專程去東京接安娜去岡山住。因此,他招來了父母的指責,甚至壹度斷絕了與他的通信。

因為岡山六大德語課的老師大多是文學學士,所以對他產生了“相反的影響”,即“拋棄文藝的傾向又被挑起,舊文藝與新文藝深度結合”。喜歡歌德是因為德語課,更熟悉斯賓諾莎。我喜歡泰戈爾是因為當時日本的“泰戈爾”熱,我“接近了哲學的泛神論”,“重新發現了少年時喜歡的莊子”。泛神論不僅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和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理解,還表現在他對先秦諸子思想的闡述上。

1965438+2008年8月,我被福岡九州帝國醫科大學免試錄取。新版在1919年9月出版時,第壹次署名,聲稱是由家鄉的兩條河流——墨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又名青衣江)“折疊”而成。從此,莫若的名字取代了凱珍。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出版翻譯小說和歌劇時,開始使用“過”壹詞。後來在古文字和古文字器物研究領域,羅(振宇)、王觀堂(國威)、郭(莫若)、(客)常被稱為“四堂”,成為顯示其學術成就的代號。

在福岡學醫的四年半,基本上被他的詩歌創作和文學活動所替代,徹底“進入文藝新潮流”,走上了“棄醫從文”的道路。與田漢、宗白華交流探討詩歌創作和人生道路,與郁達夫、程方發起成立創造社,往返於日、滬之間,出版白話詩集《歌女》,翻譯出版少年維特、泰戈爾、海涅、惠特曼、雪萊的詩歌,出版詩劇和歷史劇...雖然我在福岡,但我“渴望創作”。堅持到3月1923,畢業於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學士。當時有人高薪聘請他當醫生,但是被拒絕了。他說,“醫生最多只治療少數病人的身體疾病。為了使祖國早日覺醒,站起來奮鬥,無論如何,都要進行新的文學創作。“4月,我和家人壹起回國,到達上海。

壹年後開始脫離泛神論:“過去的壹些泛神論思想,所謂的個性發展,所謂的自由,所謂的表達,無形,都被清算了。曾經處於意識邊緣的馬克思和列寧,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斯賓諾莎和歌德被排擠出來,占據了意識的中心。”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川上博士對《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的翻譯,在郭沫若“轉向馬克思主義,安身立命”中“起了很大作用”。1924年8月,他在給程的信中自信地宣布:“我現在是馬克思主義的徹底信仰者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時代唯壹的寶船。”從《文藝隨筆》到《文藝隨筆續集》,反映了郭沫若文學思想的轉變過程,反映了他整個思想、生活、風格的變化。

在瞿秋白的推薦和林的具體安排下,郭沫若於1926年3月從上海赴廣州,應聘廣東大學(後更名為中山大學)高級文科生壹職。到達廣州的那天,我在林的家裏見到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我多次會見了周恩來和毛澤東,並與他們結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從此,郭沫若在中國* * *制作黨的直接領導和影響下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6月,他同意楊漢生和李壹氓加入北伐。根據周恩來的具體安排,孫炳文推薦蔣介石和鄧澤生(嚴達)為北伐軍政治部宣傳科長(上校軍銜)。七月,郭沫若與同湖主戰場壹路前行。孫炳文用“軍事學者”的徽章為他餞行。8月,北伐軍政治部秘書長(少將軍銜)升任政治部副主任(中將軍銜)。在復雜而尖銳的國內政治鬥爭漩渦中,郭沫若始終保持著清醒的洞察力。1927年3月,蔣介石秘密任命他為“總司令、政治部主任”,說“妳無論如何都要跟我走”,“今後言語上的事情更要靠妳”。郭沫若“假扮成蛇”,跟隨他從南昌到九江、安慶。最後,他徹底“看清了自己的真相”,決定離開蔣介石。他在朱德家裏寫了《今日看蔣介石》壹文,並發表了。438+02年4月65日,蔣介石發動政變。14年,郭沫若潛入上海,通過日本友人內山與李壹氓、周恩來取得聯系。周恩來聽取了郭沫若的匯報,結合上海的實際情況,向中央政府提出了“迅速發動討伐蔣介石”的建議。5月,郭沫若被蔣介石控制的國民黨南京政府通緝。幾經周折,我於8月4日趕到南昌,找到了周恩來和賀龍。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命他為起義軍主席團成員兼總政治部主任。隨即,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8月17到達廣昌。經周恩來和李壹氓介紹,郭沫若和賀龍加入了中國制片人黨。

1928年2月,在與周恩來達成協議後,他再次穿越到日本。出國十年,在“雙重監視”和“忙於寫作謀生”的艱難境遇下,郭沫若“走上了他應該走的唯物主義研究道路”,先後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殷周金文研究》、《青銅器考證》、《甲骨文全集》、《中國古代》。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沫若的通緝令被國民黨南京政府取消,郭沫若秘密回國。65438+年2月,日軍攻占上海後,國民黨南京政府遷都重慶,郭沫若、何香凝、鄒韜奮前往廣州。1938 1月,移居武漢,與於立群開始了新的家庭生活。4月,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工作。10年10月下旬,離開武漢,輾轉長沙、桂林,年底抵達重慶。1940年9月,取消第三廳。5438年6月+10月,文化工作委員會重新成立,繼續擔任主任,並請回三堂原班子。就這樣,郭沫若以雙重身份度過了八年抗戰。這期間,我壹方面寫了很多政論文章,另壹方面寫了《屈原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沈嘉三百年祭》和《歷史人物學術研究》,推出了《唐棣之花》、《屈原》、《虎符》、《高見禮》、《孔雀膽》等。在文學創作上。

抗日戰爭勝利後,郭沫若投身於“反獨裁”和迎接“人民春節”的活動。1949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郭沫若連任第壹、二、三、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先後當選為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主席,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歷史研究所所長,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席。1954之後,他再次當選為NPC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69後,又是中國* * *產黨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在1949-1959期間,郭沫若連任世界保衛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以伊奧裏奧·居裏為主席),“壹直為維護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在國際交往中,為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和了解,郭沫若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蘇聯和東歐國家科學院授予院士或名譽院士稱號。

文化大革命期間,郭沫若幫助周恩來做了大量的外事工作。從1970到1977的八年間,他接待了數百位外賓,尤其是在中日、中美建交方面。

作為壹名國務活動家和世界和平的使者,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郭沫若畢竟是文壇巨匠。上任後,他繼續追求學術高峰,踐行自己“不求高只求強”的誓言,留下了《奴隸時代》、《管子·李白·杜甫集》等學術論著,大量考古論文和文學名著——《蔡文姬與武則天》,以及論述《重生》及其作者的壹系列論文。

郭沫若的學術研究大致可以分為: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以甲骨文、青銅器等中國古代文字和器物為基礎,研究中國古代社會;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他壹邊配合歷史劇創作研究歷史人物,壹邊探討先秦諸子的思想和理論。50年代主要側重於古代社會分期和古籍整理,而60年代的歷史人物研究和歷史劇創作則影響了當時的社會科學和文藝領域。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多年間,任何時候都有壹篇關於中國古代文字和文物的單獨的考證或研究論文發表。

郭沫若壹生留下了壹百多萬字的作品。《郭沫若全集》由郭沫若作品編輯出版委員會編輯出版,歷史學8卷,考古學12卷,文學20卷。尚有12卷譯著和佚文集有待出版。他的作品被翻譯成日文、歐美各大語種,廣受喜愛,研究也很多。位於北京前海西街18、四川樂山沙灣的郭沫若故居,被辟為紀念館,供海內外人士參觀。

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最具時代特色的文學巨星。他的學術和文化成就呈球形發展趨勢,表現在多個領域。下面,從十個方面簡單介紹壹下。

第壹,基於中國文化的世界文化觀

郭沫若在為20世紀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世界文化觀:關註不同民族的優秀文化,檢驗它們與中國傳統的適應性,吸取它們的科學乳汁,推動民族新文化的創造,進而走出去,填補世界文化史上的白紙。

如何理解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郭沫若有兩個重要的選擇。如果說當初的選擇是基於情感偏好,那麽白話詩《女神》的產生,開辟了新文學的發展道路。然後當郭沫若進入理性追求時,他的目光聚焦在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上。他註意到,對辯證唯物主義的闡發和推廣“已經成為中國思想界的主流”,同時也意識到,這種外來的思想和方法要想在中國“固有的文化”中生根發芽,為中國人所接受,就要看它是否適應中國的國情。從1919到1978這60年間,郭沫若就是這樣來到這裏的。郭沫若開創的這條道路,在今天開放的時代,仍然被我們的學術文化發展所遵循。

第二,接受科學,走科學的中國道路。

郭沫若的世界文化觀包含著壹種“科學的中國”的思想,即“科學的中國是接受科學的主要途徑”、“普及是目的,文學是手段”、“政治民主化是前提”的完整的科學思想體系。

20世紀20年代,郭沫若提出“要喚醒我們固有的文化精神,吮吸歐西的純科學的甘甜。”20世紀30年代,英國著名學者H. G .威爾斯的巨著《生命科學》的翻譯涉及科學的綜合化、大眾化和文學性,認為“綜合科學以大眾化為目的,以文學(藝術)為手段。”40年代,他在上海為“科普叢書”作序,強調“科學是我們今天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我們人類精神發展的最高階段。”這是最高層次的科學綜合,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全方位綜合!“科學的中國”是與反對愚昧迷信、普及科學緊密聯系在壹起的。郭沫若分析了中國落後的原因,認為“主要是科學不發達,不合理的包袱太多。”同時強調“不僅要普及科學知識,更要普及科學精神。”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這壹點,無知和迷信自然會消失!“科學文藝”是郭沫若科學思想中的壹個特殊理解,他的整個學術生涯始終充滿著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融合。後面會講到,建立認識中國青銅器的科學體系,體現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完美結合。歷史劇的創作被認為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結果。“科學的中國”與政治民主化密切相關。關於科學與民主的關系,郭沫若說得很清楚:“要達到這種程度(據:指科學的中國),總要有政治民主化為前提。”

直到《科學的春天》出版前,郭沫若的遺願仍然是:“打破舊規則,披荊斬棘,開辟我們科學發展的道路。”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還是融為壹體的:“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盡的河流中探索無限的真理吧!”

第三,個體本位——“革命文學”——以人為本的文學觀

從個人本位的“自我表現”到“革命文學”,再到以人為本的文學觀,不僅標誌著郭沫若的創作道路,也反映了他的文學思想的不斷成熟。這反映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孔孟以民為本位,墨子以帝為本位,老莊以個人為本位。這壹認識長期貫穿在郭沫若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中。抓住這壹點,就更容易理解他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第四,從新興科學的角度看,將紙質資料和地下資料“熔於壹爐”,建立“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在“清算中國社會”,檢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中國國情和中國傳統的適應性時,郭沫若發現恩格斯的《家庭、所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中國社會的範圍“只字未提”,於是決定以這部巨著為指導寫續集,給恩格斯提供“從未提及”壹詞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壹書對當時“國故”之爭的認識有三個重要突破。第壹,“國故”不再局限於典籍、歷史的子集等文獻,而是延伸到地下出土物——甲骨文、金文。第二,“國故”包括“古代的真實情況”。第三,指出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雖然沒有說中國社會的範圍,但其對“民族遺產”的理解“大有幫助”。“跳出”經典和歷史的子集,從地下出土的實物出發,“跳出”傳統概念的範圍,引入外來的辯證唯物主義概念,從而理解“古代社會的真實感受”,壹個全新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建立起來了。這就是“用新興科學的觀點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把詩、書、易中的紙質材料和甲骨文、周中的地下材料融於壹爐”而建立起來的“歷史唯物主義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壹書雖然存在“許多錯誤結論”,但具體結論的錯誤並不能掩蓋這樣壹個事實,即它在20世紀20年代以最新的唯物史觀理念為指導,綜合了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學術流派古史辨派和古史新證派的最新成果,建立了獨特的中國古代文化研究體系,引領了後來的學術研究。之後,郭沫若繼續探索中國古代的社會性質,不斷完善自己的奴隸制時代研究體系,成為古史分期討論中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為了了解“古代的真實情況”,郭沫若首先考察了《易》、《詩》、《書》等傳統經典。因“疑經”而出土於地下的器物,在甲骨文、金文方面成就斐然,舉世矚目。

第五,推動甲骨文從無到有到成熟的發展,預測後期發展的基本趨勢

從1899年河南安陽發現甲骨文、碑文,到20世紀20年代文字被認破,再加上羅振玉、王國維“引路”、“考史”的成就,甲骨文研究走出了起步階段。在1928-1937期間,中央研究院組織了15次殷墟科學發掘。這壹時期,郭沫若出版了《甲骨文研究》、《甲骨文全集》、《殷琦納粹匯編》三部巨著,使甲骨文從無到有走向成熟。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遵循著壹條“讀之、用之、開其秘”的路徑。甲骨文的學習反映了甲骨文“讀之而用之”的初級階段的水平。《甲骨文全集》通過傳世佳作,建立了理解甲骨文的“體系”,把甲骨文研究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郭沫若的《懷抱系統》是將甲骨文按官支、數支、世系、天象、食糧、征伐、流浪、雜編八大類進行整理,不僅清楚地說明了甲骨文內容的內在聯系,也為這壹領域的初學者指明了道路。這壹“體系”的建立,不僅糾正了羅振玉和王國維的曲解,也使他了解了甲骨文的許多奧秘。突出的例子是,在對甲骨文中的“世系”進行解讀後,列出了壹份基本完整的殷前人世系表,解決了壹些長期存在的爭議。納粹編纂的《殷琦》還對殷的世系做了許多發明,為糾正《史記》中記載的錯誤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郭沫若對甲骨蔔辭奧秘的探索,大致表現在兩個基本方面:壹是如何記錄當時的占蔔(包括占蔔、刻字、措詞、書寫等。),二是後人如何對其進行科學利用(包括區分時代、組合片段、使殘詞互足和校對去重等。).郭沫若當時雖然沒有親自去發掘甲骨,但也取得了類似董作賓(唐嫣)那樣的偉大成就。對於蔔筮數,即“兆序”、蔔筮骨、蔔筮後刻,提出了有規律的概括和有遠見的合理探索。特別是甲骨文的刻制部位和線條的排列順序,即所謂的甲骨文案,在《甲骨文全編》中得到了闡述,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在甲骨文的科學運用中,斷片的組合和殘字的補充是很大的成就。碎片綴合是指兩塊甚至三塊、四塊破碎散落的甲骨,綴合後基本恢復原貌,使碎片得以完整記錄。因為不止壹個故事,關於同壹件事的破損嚴重的甲骨文,可以互相補充,成為更完整的史料。這就是所謂的“殘詞互補”。由於接合和互補,也發現了重復的甲骨文碎片。《甲骨文全集》有18部重片,《甲骨文集》有6000多部重片,是有甲骨文記載以來的壹次大掃除。

郭沫若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編纂《甲骨文合集》,直到去世,才陸續出版了13卷,成為甲骨文的集大成者。郭沫若雖然還沒來得及為《甲骨文合集》寫“序”就去世了,但他真的當之無愧地當上了主編。

6.建立了解中國青銅器的科學體系。

殷周金文研究,《晉詞系兩周考辨》、《晉詞叢考》考辨等。,體現了郭沫若對金文考證的新思路——將考古納入“藝術的視野”,從器物的形制、圖案入手,將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找到器物的歷史體系,建立起以歷史體系和地理分布認識中國青銅器的科學體系。

北宋以來記載的殷周青銅器多達三四千件,但大多年代和出處不詳。郭沫若翻譯出版了德國人米海利斯的《藝術考古發現史》,並在書中用歷史研究的方法進行了初步實踐,完成了殷周金文研究。郭沫若壹改以往“以器皿為類”的記錄方法和孤立解讀器皿銘文的傳統,梳理了近兩周金文的歷史體系和地域分布。《兩周金文大系考釋》編為西周金文,“仿《尚書》體例,以君王為次”。下壹部分是各國銘文,“仿‘國風’之體,以國為次”。西周銘文162,東周銘文162,兩周銘文共計324。專輯《屠邊》的形象和專輯《盧邊》的題詞。圖邊中記錄的圖像是根據樂器的形狀和年代排列的。這本書完整地表達了郭沫若在這壹領域的新的學術思想和在兩周內第壹次研究易茗所建立的學術體系。後來,郭沫若在《古文研究的自我批判》壹文中有壹個自我總結:先找壹些標準的表示年代的器具,作為聯絡站,再以器物的名稱、事跡、文風、字體結構、圖案形式為參照,找出壹個至少比較近的。有國家的地方,我們就找出國家的時代順序。就這樣,a * * *整理出324件器皿,都是銘文很長、史料價值很高的,兩個星期800年的“混亂”被戳穿了。由此發展出了壹套圖案學和形制學的體系,如果作為社會史料引用會更有定論。郭沫若把花紋和形制作為確定器物年代的重要手段,從易器的形象出發,勾勒出中國青銅器發展的基本輪廓,把中國青銅器時代(從殷周初到戰國晚期)劃分為初創期、上古期、發展期和新時期四個時期,為中外學術界所接受和使用。這樣的分期和討論,標誌著郭沫若用考古學的科學方法研究金石學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解讀周代易銘文,建立斷代系統,目的是為了探索兩周社會。從這個角度出發,郭沫若挖掘了壹些重要的歷史事實,為研究這兩周的社會打開了新的局面。這是郭沫若超越其他古文字學家和古玩專家的地方。

七、蘇活古代文學生活,提倡古籍的現代翻譯。

郭沫若在以實物證史的同時,不忘蘇霍古文獻的生命,倡導古籍的現代翻譯,特別重視古籍文獻的年代,將古籍整理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

《& lt《屈傅園》的今譯、《重生》前十七卷的修訂、《雅周誌》的校勘,從不同的領域和側面展示了郭沫若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其中,關角最具代表性。在版本收集整理過程中,發現了不同的版本體系,同時盡可能地收集了《管子》以前的著作。全書“莫若案”2000余條,總字數不少於20萬字。以校為本,校註壹體;校對、鑒定和斷代相結合;利用甲骨文、、李、曹等新老文字,註入現代經濟學思想,把《管子》校勘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八、系統考察先秦社會和周秦諸子思想。

考察周、秦哲學家的思想,與郭沫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密切相關。由於對“脫離社會背景”的做法不滿,他對先秦時期的社會和思想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提出了考察周秦時期學術高潮的“姊妹篇”——偏重考證的《青銅時代》和作為其理論代表作的《十批判書》。其中,對儒家二元性的認定、對道家源流和流派的探究、對法家和魔術師的區分等研究影響深遠,成為先秦時期學術思想的壹種表述。

九、古典文學的研究,有巨大的社會效應。

郭沫若的古典文學作品,總共近百萬字,主要寫於上世紀四六十年代。雖然在他所有的學術研究著作中只占很小的位置,但卻具有其他大多數著作難以產生的社會效應。其中,對屈賦的考證、胡嘉的詩、陳端生和李白對杜甫的評價,最能體現出他學識淵博、思維敏銳、勇於創新的學術特色和研究成果的長遠學術價值。郭沫若既有詩人的氣質,又有學者的博學,熱愛詩人之美,崇尚哲學家的本真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思維特征和學術風格。詩人和文人同時做,性情和理智交融寫出李白和杜甫。從學術研究的角度,通過李、杜尤其是李白的經歷,生動地展示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歷史圖景。二是以詩證史,把對李白生平經歷和杜麗宗教生活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第三,突破了杜甫詩歌研究的舊框架,促進了杜甫詩歌研究的新進展。

X.用戲劇的小舞臺“再現”歷史的“大舞臺”

從“動變”的中國歷史“大舞臺”上“復制”壹些片段(細節),以藝術的形式在戲劇的小舞臺上再現,這是其他學者趕不上郭沫若的壹個不可否認的原因,具有很大的社會效應。郭沫若的歷史劇創作已進入成熟階段,其中以屈原為傑出代表,蘊含著他研究屈原的重要成果。虎符對“歷史精神”的把握,豐富了歷史研究與歷史劇關系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