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有哪些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有哪些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紛起,人們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有了更進壹步的認識.當時的思想家都對農業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管仲的說法最有代表性.管仲不僅有"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樣的名句,更把農業生產與國強民富聯系起來.提出:"錯國於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務五谷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他還告誡統治者,"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稟."基於此種認識,壹些諸侯國提出了"耕戰"的口號,並通過鼓勵農民發展農業生產,多打糧食,支援戰爭.這其中秦國的作法最為成功.史載:"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秦國的勝利,實際上是農業的勝利.

在壹些諸侯國積極致力於鼓勵農民進行耕戰的同時,壹些思想家也都從不同的立場提出了自己關於農業問題的看法,形成為農家,成為當時諸子百家之壹.《漢書·藝文誌》說:農家者流,蓋出自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壹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誖上下之序.從中可以看出,先秦農家可以分為兩派:壹派其學說的內容帶有"官方農學"的色彩;另壹派學說則帶有"鄙者農學"或"平民農學"的色彩.無論是帶有"官方農學"色彩的農家,還是帶有"鄙者農學"色彩的農家,其學說均應包括兩個方面,壹方面是關於社會政治的主張,另壹方面是關於農業科學技術的知識.

《漢書·藝文誌》所載農家的著作***9種,其中《神農》20篇和《野老》17篇系"六國時"作品.前者為"諸子疾時,怠於農業,道耕農事,托之神農."後者據東漢人應劭所說是"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種,故號野老".而這些作品現都已失傳.保存至今的屬於先秦時代的農學文獻,僅有被《漢書·藝文誌》列?quot;雜家類"的《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四篇.

《呂氏春秋·上農》等篇所反映的是精耕細作技術.《上農》即"尚農",闡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以及鼓勵農桑的政策和措施.《任地》等三篇是先秦文獻中講述農業科技最為集中和最為深入的壹組論文,論述了從耕地、整地、播種、定苗、中耕除草、收獲以及農時等壹整套具體的農業技術和原則,內容十分豐富.其中《任地》帶有總論的性質,《辯土》和《審時》帶有分論的性質.《任地》提出了農業生產中的十大問題,和土地利用的總原則,即所謂"耕之大方",還論述掌握農時的重要性和方法.《辯土》主要是談耕作栽培技術方法的,即所謂"耕道".首先談"辯土"而耕的壹些原則.接著談耕作栽培中要防止"三盜",即地竊、苗竊和草竊.亟言不合理畎畝結構的危害.以後依次談播種和中耕的技術原則.《審時》主要論述掌握農時的重要性.

精耕細作的雛形

《任地》等三篇的出現,標誌著傳統的精耕細作技術已初步形成.這壹時期的精耕細作主要有以下的壹些特征:

①、深耕.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開始廣泛使用,這為歷史文獻和考古發掘所證實.與此同時,牛耕也已出現.這些都為農業生產中實現精耕細作準備了條件.到了戰國時期,深耕得到廣泛提倡.深耕,要?quot;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使耕過的土地"大草不生,又無螟蜮,今茲美禾,來茲美麥."除了對深的要求外,《呂氏春秋·任地》還提出,根據土壤自身的狀況,進行耕作調整的總原則和壹些具體的原則.《呂氏春秋·任地》雲:"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濕者欲燥,燥者欲濕."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剛硬的土壤要使它柔軟些,柔軟的土壤要使它剛硬些;休閑過的土地要開耕,耕作多年的土地要休閑;瘦瘠的土地要使它肥起來,過肥的土地要使它瘦壹些;過於著實的土地要使它疏松壹些,過於疏松的土地要使它著實壹些;過於潮濕的土地要使它幹爽些,過於幹燥的土地要使它濕潤些.這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在土壤耕作方面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