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灰色專業招聘

灰色專業招聘

日前,小米在鄭州大學校招宣講會上“出盡風頭”。小米在他的校招JD中明確表示?“2065438+2008屆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專業不限。”?然而,在宣講會上,小米員工秦濤突然說:“如果妳是英語或文學專業的,妳可以來,因為我們有海外市場。如果妳是日語專業的,可以去,或者我建議妳去‘電影生涯’。”

此事壹出,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在輿論壓力下,涉事員工在個人微博中道歉。

▼小米關偉也就此事發表了聲明。

在招聘上,這種歧視不僅僅是小米壹家。早在今年5月,美團的壹名員工也在招聘中使用了不當言辭。

▼▼▼

也許這些企業的HR不是故意說這些話的。或許美團的“不要黃河”和小米的“建議妳從事電影行業”只是個例,但說實話,在校招中存在類似地域和專業歧視的企業不在少數。

大學生參加校招,難免會遇到這家企業定下的“隱形規定”。之前朋友應聘公司,身高只有1.68米,沒有達到公司男性平均身高1.75米,就被HR以各種理由刷掉了。這種規定介於“歧視”和“非歧視”之間,讓我們哭了很多次卻不敢流淚。

很多人認為“自古英雄不問出處”,但現實中這句話壹直飽受詬病。許多學生在找工作時受到不同企業的歧視。

不是985/211的同學還是占多數的。雖然很多企業不會“光明正大”的在JD上設置學校要求,但是在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悄悄刷掉不壹樣的孩子。但也有企業很“坦白”,直接白紙黑字列出學校。也就是說,不是這些學校的學生不用投簡歷,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那麽,“名校情節”到底是歧視還是門檻高?

從HR的角度來說,每年收到的簡歷也不在少數,由學校來挑選,似乎能提高不少效率。畢竟我給了妳幾千份簡歷,幾個小時就篩選出了壹百份。除了學歷,妳還能想到更好、更公平、更快捷、更有效的篩選方法嗎?況且早在之前,高考已經幫著篩選過壹次了。

招聘中,HR不了解妳。對於985/211的同學來說,畢竟當年的人證明了自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清華北大。如果妳想要壹份好工作,妳年輕的時候為什麽不努力?HR不選他們,誰選?

當然,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是不壹樣的。

很多雙非學生可能因為高考遭遇了“滑鐵盧”,或者很有能力,明明很優秀,卻僅僅因為是雙非學生,連簡歷都過不了。心裏委屈,難免會不開心。很多同學會認為企業只考慮院校,不考慮學生自身優勢。其實很多非學生在能力上可以和985/211媲美。

在知乎上有個帖子說深圳某銀行招聘必須來自211大學。學生給張校長寫信,校長安慰他:銀行招聘人員素質低,不用擔心。第二天,他讓學校的財務部門把學校在銀行的存款全部取出來。如果銀行不換,他號召兩萬多名學生的家長把錢全部存進銀行。涉事銀行很快更改了招聘啟事。

當然,我們可能沒有這麽硬氣的校長,但我們確實有《關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的通知》第五條提到的教育部辦公廳:

嚴禁發布含有限985高校、211高校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規定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欺詐等違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

?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直接去壹定程度的搜索。

除了“名校情結”,大家在招聘要求中也經常看到“只要男生”。智聯招聘發布2065438+7月中國職場女性調查報告,有效樣本128576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其中,超八成女性認為存在就業歧視。

從學歷來看,女性學歷越高,就業性別歧視越明顯,尤其是碩士學歷的女性群體中,多達43%的女性認為存在嚴重的就業性別歧視。同等學歷的男性只有18%會這麽想。

*不同教育背景的女性群體對就業中性別歧視的看法。

雖然只要男生的崗位要求不寫在明面,很多企業都會執行這壹條。妳說壹視同仁,其實是因為“正當”的理由而被拒絕,而且說的有理有據,讓妳無比委屈,卻又無言以對。

尤其是科技、建築、IT等行業,只要男生的隱形要求被放大很多。很多人會說,公司是為妳好,女生天生嬌氣,肯定不如男生。

我有壹個女性朋友,是建築專業的。她找到了實習,想去工地看看,學習壹下。然而,申請後,她的領導拒絕了。原因是工地上全是男生,女生不方便。

難道作為壹個女生,就配不上進入某些行業?中國勞動法第13條規定: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在我國,籍貫和地域的觀念根深蒂固。妳來自哪裏,意味著妳生長在特定的時空,接受了那個地區文化的滋養,有著特殊的人脈、語言文化甚至風俗習慣。

但是地理沒有優劣之分,只代表多樣性。異化之後,壹方要養育另壹方的觀念產生了壹些不平等的觀念。在職場中,用人單位用地域的概念排斥壹些人才參與競爭,這是赤裸裸的歧視。

在職場中,隱藏的地域篩選機制是壹種隱藏的潛規則。不要某個地區的人,首選哪個地區,要求城市戶口等。,這其實是地域歧視。壹些中心城市的公司為了拓展本地業務,要求有本地戶口的人才從事銷售和管理工作,但壹些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本地人排除在競爭之外。這背後的原因令人費解。

此外,有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提出:“現在很多行業不僅考慮戶籍,還考慮是否在同壹地區。近兩年,壹個明顯的招聘趨勢是,“離家近”成為求職者和招聘者的共同需求。”

求職者很容易要求離家近的工作,招聘公司也優先考慮同城甚至同地區的應聘者,尤其是薪資較低的基層崗位,理由是這類應聘者面試成功率高,工作穩定性略高。

當然,如果妳受到了企業的歧視,那麽妳可以搬出就業政策公約,該公約規定:

(1)向所有有能力工作和尋找工作的人提供工作;

(2)這種工作應該盡可能多產;

每個勞動者,不論其種族、膚色、性別、宗教信仰、政治見解、民族血統或社會背景,都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並有最大可能的機會獲得專業技能和才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工作。

企業在招聘(崗位要求)上有歧視很正常。別說招聘,就連我們的生活都充滿了歧視。

好看的女生和醜的女生妳更喜歡誰?壹個穿著便衣的農民工和壹個西裝革履的白領,妳會坐在誰的旁邊?公司為妳提供免費去貴州和美國旅遊的選擇。妳選擇去哪裏?回到求職,普通私企和500強的OFFER妳選哪個?

很明顯,妳的選擇本身就是壹種歧視。

但這種歧視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最有效率的最優選擇策略。當我們面臨多重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的標準,我們的標準有時候也是壹種歧視。

為了更高的效率,企業招聘把標準寫了出來,而我們的標準只是在心裏。

那麽面對企業的這些“非正常”歧視,我們能做些什麽呢?

首先,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壹些社交平臺來表達我們的“歧視”。和鄭州大學日語專業的學生壹樣,通過微博的平臺曝光,讓小米公開道歉,維權。如果不得不,法律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當妳在求職中遇到嚴重的歧視時,不妨嘗試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畢竟憲法說的是人人平等。

另外,也要保持正確的心態。每個公司的選擇標準都不壹樣,每個公司都會有壹定程度的歧視,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公司在招聘過程中就帶著有色眼鏡對待應聘者。要了解的是,大部分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更看重應聘者的能力和才華,以及他能否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創造力。所以在求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經驗,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公司去挑戰。

不要只是怨恨對企業的歧視而忽略了自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積極的人。妳若盛開,清風自來。

-結束-

今日編輯|嶽哥

來源|網絡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