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招聘信息大全網 - 獵聘網招聘 - 《長江日報》的歷史演變

《長江日報》的歷史演變

1952年底,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地區壹級黨報,作為中南局機關報的長江日報最終在1952 65438+2月31出版,武漢市委機關報《新武漢日報》元旦在長江日報註冊1953。中南長江日報部分成員參加武漢長江日報工作。此時長江日報主要負責武漢市委機關報。同時,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員會的有關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在1954地區撤銷前,仍由長江日報刊登。

武漢長江日報的前身是《新武漢日報》。《新武漢報》是在民營《大港報》的基礎上逐步改造建設成黨報的。武漢解放後,武漢軍管會批準繼續出版《大港報》,任命張若達為總編輯,通過其發布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港日報社為公私合營,魯為公家代表。1951結束。大港報停刊。1952元旦。《新武漢報》創刊,正式成為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1月起,1953,長江日報註冊繼續出版。

1960,65438+2月,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將長江日報社與湖北日報社合並。長江日報1961,1停刊,部分工作人員轉到湖北日報,部分工作人員轉到湖北日報19665438。“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武漢晚報1966結束停刊。1967 65438+10月21,並與長江日報簽約復刊。李誌、陸、肖松年、郭誌成、、、呂梁、李少岑、黃甲、孫德華、楊振興、王保社、白索、翟、楊、楊坤超、、闞棣、陳秀成等。歷任武漢長江日報社主任、總編輯、副總編輯。在80年代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長江日報報道國內外、湖北省和武漢市的重要新聞,介紹武漢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經驗,發揮城市的多功能作用,展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斷湧現的新人、新事物、新面貌。其獨特的副刊和專刊滿足了讀者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7月,1982,長江日報與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聯合主辦經濟信息。後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湖北省分行、武漢市經委也參與了聯合組織。1981 5月創辦《長江日報》郊區版,同年9月恢復出版《武漢晚報》。長江日報還有《內參》、《長江日報快訊》、《書信節選》、《評論》、《武漢新聞史料》、《學習與參考》、《長江報人》等內部刊物。從65438到0984,長江日報被批準發行到香港、澳門和國外。《長江日報》在中南地區的日發行量,剛出版時是3萬份,最終出版時是9萬份。武漢長江日報65438-0985日發行量23萬份。

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是華中地區發行量最大的長江日報旗艦報業集團。

改革開放以來,長江日報與時俱進,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從機關報的性質、地位、功能和優勢出發,明確提出“主流媒體、權威報道”的理念。辦報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名版、名欄、名文層出不窮。精心創作了健康百事、讀者之聲、黃鶴樓、邊鼓實錄、訪疑惑、方圓在九州、熱線追蹤、未來招聘等。蔚為壯觀,增強了其吸引力和感染力,顯示了機關報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務全省,輻射華中,影響武漢、湖北、華中輿論走向。這是武漢第壹家經國家批準的報業集團和文化產業集團。長江日報自1980評選全國好新聞以來,已獲得28項中國新聞獎,位居全國城市前列。中國人民大學輿情研究所在武漢進行的壹項讀者調查顯示,長江日報在讀者眼中的獨特價值主要在於其新聞資訊的全面性和權威性,發行量為5.5人。與法國《大公報》、《文匯報》、《歐洲時報》合辦《大武漢新聞》。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廈門、宜昌等地設有記者站。

在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委機關報中,長江日報發行量和廣告額位居前五,彩報印刷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