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雲南景邁山芒景村的蘇國文都會和家人壹起泡春茶。茶青,來自景邁山古茶園,是制作雲南普洱茶的好原料。蘇國文和其他民族壹樣,認為自己是茶神的後代。蘇國文和他的族人世代生活在雲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冰河時期,青藏高原阻擋了致命的寒流,其東南邊緣成為地球上古老物種的天堂。最早的茶樹生長在這片原始森林裏。人類與野生茶樹的親和故事,經過千百年的口口相傳,逐漸演繹成壹個神話,凝聚成這片森林中眾多民族的記憶。茶是布朗族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是布朗族人的神聖代表。每年舉行壹次茶祖節是代代相傳的習俗。他們堅信每壹片茶地都有壹個茶神。每年茶祭高潮,小祭在4月16,大祭高潮在4月17。人們會去山頂祭牛,用牛祭祀祖先。來自景邁山各地的布朗人聚集在帕艾倫寺,用山泉水泡茶,給偶像洗澡,並把他們最好的新茶獻給他們的茶祖。棕色人種的茶祖叫帕艾蘭。據說1800多年前,他在面臨族人大規模瘟疫的危機時,發現茶可以治病,從而拯救了族人。在茶節期間,人們會去山頂呼喚茶神。他們認為每壹片茶地都有茶魂,他們會在那天把所有的茶神都叫回來慶祝節日——他們給後人留下了壹筆財富,這是任何壹個布朗族人都無法忘記的。
起源於中國西南的古茶樹壹直延伸到東南。在大自然和祖先的呵護下,逐漸演變成了壹種易於采摘和管理的小葉灌木。正是這些低矮灌木的鮮芽和鮮葉,被煉制成了中國的許多名茶。意大利的Gabriella Bonino有壹個中國名字——唐雲,龍井是她最喜歡的中國茶。不同於壹般的外地遊客,北京茶館的龍井茶遠不能讓她滿意。2013年4月,唐雲到達杭州,她將在壹家茶農那裏度過茶季。每年春茶時節,愛茶人士經常來中國各地的茶農家中過夜。他們想品嘗最新鮮的好茶,他們想體驗壹杯好茶背後的苦澀。他們住在茶農家裏,和他們壹起工作生活。在江南,他們被茶農稱為茶親戚。“龍井”是茶名、地名、村名、泉名。中國古人認為此井與海相通,包括龍,故稱龍井。龍井村的大部分茶農都熟悉龍井茶的故事。不忙的時候,他們都喜歡和來這裏的茶友聊天。
龍井屬於非發酵綠茶。綠茶是中國喝得最多的茶。人們喜歡綠茶湯中綠葉的外觀,更註重其保健功能。龍井茶色澤青黃,色澤自然,猶如中國水墨畫的墨汁。它適合在陰涼處,味道更香。
四川的茶館非常擁擠,所以為了不打擾客人,夥計們不能靠得太近。於是有人心血來潮發明了長嘴銅鍋,如今這種手藝已經演變成了壹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藝,叫做“龍興十八式”。但是,無論是雲南古茶園的普洱,還是遙遠北方北京茶館的龍井,還是大茶館成都的龍興十八式,都是我們中國茶文化的演繹。茶是壹段旅程。從茶葉產地到無茶之地,路因茶而生。從對茶的期待,到創造自己的茶,人們在不斷尋找傳統和希望。在路的盡頭,有壹個我們心靈的家園。遼闊的土地上,中國人民因茶而融合在壹起。幾年前,中國茶葉市場出現了壹種新的茶葉——昆侖雪菊,它的原產地在喀喇昆侖山腳下的克裏陽鄉。新疆本來不產茶,昆侖雪菊給了新疆自己的茶。雪蓮不屬於茶花,但沖泡出來的湯色紅亮,既有菊花的清香,又有上等紅茶的味道,所以也算是茶。近年來,昆侖雪菊已成為伊斯蘭教重要節日開齋節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中國,茶是壹個非常包容的概念。許多飲料最初不是由山茶屬植物制成的。如菊花、水果、中草藥等。,但都是以茶的形式沖泡品嘗,分為代茶飲和非代茶飲。對於非茶,人們更註重其保健功能。廣東涼茶是著名的非茶類茶。
傳統的廣州涼茶需要20多種藥材,用砂鍋慢慢熬制。嚴格來說,涼茶更像藥。老廣東人頭疼腦熱嗓子疼的時候,第壹反應就是來壹杯涼茶。在兩千英裏之外的雲南西雙版納,那裏的茶人仍然生活在古老的傳統中。婚宴上,獻茶是最重要的禮儀,嫁妝中也少不了茶。鬥茶是每年茶季中國每個茶區的重頭戲。雲南省猛海縣的鬥茶比賽尤為激烈。生活在這裏的布朗、哈尼、拉祜族等民族都自認為是茶神的後裔,茶王的稱號只有壹個。手工制作毛茶,最能看出茶人的功力。鬥茶講究的是人與茶的融合程度。只有真正懂茶,並把這種懂用最細膩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茶王。雲南最有名的是普洱茶。如今,很多人更喜歡老普洱茶的滄桑。過去運送茶葉的路程極其漫長,路途艱險,茶葉在旅途中開始發酵,從而轉化出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內容物。在寒冷缺氧的西藏,酥油茶不僅能驅寒暖身,解渴充饑,還能補充營養,消除油膩。對於藏民來說,茶是生命之水。藏族人把人生當成壹場旅行,生活充滿艱辛。只有通過苦練才能找到出路。茶是藏民現實生活的慰藉,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悲歡離合,尋找心靈的凈土。茶連接著中國人的命運。很多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文化信仰各異,融合是茶的本性。茶與奶,茶與油,茶與藥,茶與花,茶是人與自然的融合,是這片土地上生命與生命的融合。喝茶是壹件簡單的事;喝茶也是壹件復雜的事情,由簡單到復雜,由復雜到簡單。兩千年來,喝茶的方式壹直在變。品嘗古代的茶碗,不需要坐時光機。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茶依然鮮活,優雅而古樸,是現代人陌生的緩慢而溫暖的時光。
茶客四方好客,清風自來。日本茶道的動作復雜而漫長,最嚴格的茶道長達四個小時。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沖泡的茶湯。茶道的關鍵步驟是用茶籃將茶湯攪拌均勻,這叫點茶。在這種古老的飲茶方式中,仍有不少唐宋遺風。從壹碗茶湯中尋找唐朝的遺風。唐朝的第壹步是加工茶餅,烘烤後磨成茶粉;關鍵是燒開,用鐵鍋燒開水,還要註意水質和水溫。
在湖北恩施,油茶湯的歷史非常悠久。傳說曾有人嘗試將茶葉炒透後加入湯裏煮,以治療濕熱引起的疾病。在貧窮的年代,茶葉曾經取代肉類,作為年貨出現在30年代的油湯裏。恩施蒸綠茶技術可以帶來更純凈的綠色和美味的味道。茶葉殺青後,先在50至80攝氏度的烘箱中揉搓,打散烘幹,再將茶葉定型打磨。在壹個半小時的手工制作中,茶葉散發出香味,並變成松針的形狀,這就是恩施著名的尤魯茶。
潮州功夫茶被譽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在潮州,泡茶是街頭巷尾流行的技藝,是潮州人生活的壹部分。潮州人沖泡的最常見的茶是鳳凰單叢茶,因產於潮州鳳凰山而得名。在鳳凰山上,有3700多棵200年以上的老茶樹。鳳凰單叢屬於半發酵烏龍茶,以其多種風味而聞名。學習泡茶喝茶其實是養心,茶可以做壹輩子。壹千多年來,東方人在壹碗茶湯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唐朝的人煮茶,宋朝的人創造了用筆記喝的方法。明代的人們改變了喝茶的傳統,嘗到了泡茶的清香,而日本的茶人則在對茶道的傳統堅守中陶冶著本民族的心靈。時間成就了茶的味道,茶散發著靈魂的芬芳。每個茶人其實都是在修行,屬於自己的茶道。在過去的壹百年裏,茶的傳播達到了高潮。從亞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適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文化的人。茶呈現無限可能。在過去的壹百年裏,茶的傳播達到了高潮。從亞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適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現出無限可能。無論在家鄉還是遠方。中國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是陽光的顏色,是油菜花的顏色。這是播種、采摘、醞釀希望的季節。當金色漸漸退去,綠幕拉開,茶成了春天舞臺的主角。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肯尼亞人,從亞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國都“醒”了。
奶茶最初是由印度移民帶到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人把茶和牛奶混合在壹起。而“拉”的動作可以得到更加香滑的口感,於是“拉茶”出現了。拉茶在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壹個掌握了高難度技能的拉茶老師,甚至可以成為年輕人的偶像。
在中國的影響下,泰國人很早就開始喝茶,但很久以後才種茶。如今,泰國的茶園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梅斯勒是最著名的茶區,位於毒品產區金三角邊緣,曾被民間武裝控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聯合國壹直鼓勵整個金三角地區開展替代性茶葉種植。茶,另壹個“投胎”的邁斯勒。泰國茶的大規模引進,只是近代世界茶葉種植熱潮的壹個片段。19世紀,茶葉貿易的豐厚利潤和中國的壟斷地位促使西方人探索中國以外的茶葉產區,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成為首選。大吉嶺山區出產舉世聞名的紅茶,其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仿佛是神為茶而特別設計的。
大吉嶺紅茶種植歷史不到200年,茶藝和品種均來自中國武夷山茶區。當時武夷山有八個技術嫻熟的茶工去了印度,他們的名字無法考證。但終其壹生,他們奠定了印度茶的基礎。這些來自中國的默默無聞的茶工,最終都沒能回到家鄉。
蘇聯時期,中國人劉來到佐治亞州開辟茶園,制作紅茶。當時,他生產的所有茶葉都被稱為劉茶。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茶葉生產進入低谷,柳茶技術也失傳。在尋找六茶的過程中,當地的老茶藝師說,六茶當年的技術就是中國祁門紅茶的技術。劉帶來的茶葉品種實際上來自中國南方。現在的佐治亞茶都是在劉茶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在茶的世界裏,人來人往,有人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有人實現了靈魂的救贖,有人發現了人生的詩意,有人重建了與祖先的聯系,更多的人把茶當成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茶的香味讓我們留下,或者逃離。有壹個國家是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國家。為了茶,他們已經開始了最危險的航行,展開了最殘酷的戰爭。他們掌握了壹流的茶葉勾兌技術,創造了風靡全球的下午茶文化。然而,這個國家根本不產茶。這就是英國茶的故事,壹個充滿矛盾又與我們內心息息相關的故事。19世紀,福建的紅茶和烏龍茶風靡全球,大部分茶葉銷往英國。運送茶葉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飛剪。飛剪船是傳統木帆船的最後壹次飛躍。該船設計極為大膽,船體縮小,桅桿增加到四五層,帆面積增加壹倍,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海上的風力。而這壹切,就為了壹個目的,更快。飛剪運茶速戰速決。傳統帆船從中國到歐洲需要壹年時間,而當時最快的飛剪船需要五六十天。運送茶葉的航程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賭博,先到達倫敦的飛剪船將獲得超額利潤。那時候每個家庭都要用收入的十分之壹買茶葉。茶葉消費猛增,大量白銀外流。英國政府開始擔心英國會用什麽從中國購買茶葉。當時中國還不需要英國的工業品,英國商人就從印度運來鴉片,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1840的災難性戰爭——鴉片戰爭,實際上是壹場茶葉戰爭。
英國認識茶並瘋狂愛上茶,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而讓英國人知道茶的價值的,是壹位葡萄牙公主,她是英國第壹位飲茶女王,時間為1662。飲茶女王令英國上流社會著迷,她帶來的飲茶時尚已經流行了400多年。當綠茶在17世紀初被帶到歐洲時,人們普遍認為它嘗起來更像藥而不是飲料。最開始歐洲的藥店裏出現了茶葉,因為價格貴,而且是小包裝賣的。歐洲人把綠茶視為能治百病的東方仙草,而英國詩人拜倫甚至把綠茶帶進了詩歌的殿堂。
最早出口歐洲的菠蘿綠茶產於中國安徽休寧。菠蘿茶技術成熟於明朝初年。三百年前,中歐茶葉貿易之初,是松蘿綠茶最輝煌的時候。根據東印度公司在1792年的貿易記錄,全船茶葉的三分之二是松茶。松蘿綠茶的黃金時代壹直持續到18世紀才被其他名茶超越。但它獨特的味道仍被歐洲人銘記。如今,安徽休寧生產的有機綠茶仍大量出口。就像幾百年前的茶壹樣,茶的目的地是歐洲。英國人喝的每壹杯茶都來自海外。來自印度、斯裏蘭卡和肯尼亞的茶葉質優價廉,所以英國人根本不用擔心茶葉的供應。當初英國也有人嘗試種茶,但由於英國緯度高,氣候寒冷,不利於茶樹生長,都以失敗告終。300年來,英國沒有民族茶。種茶是英國很多茶人的夢想。英國人喬納森建造的泰格桑茶園,第壹季茶葉收獲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雖然產量很低,知道的人也很少,但它卻成了英國唯壹的茶園,讓英國人可以喝到自己的茶。在400多公裏外的倫敦,為女王準備紀念茶的工作仍在繼續。100多年來,寧川家族專門為英國王室泡茶,每壹款都獨壹無二。100多年前流行過壹段時間的茶舞,如今幾乎絕跡了。倫敦的希爾頓沃爾夫酒店每月舉辦壹次茶舞,是英國唯壹保留了特阿莫古老習俗的五星級酒店。
茶是人們享受午後陽光的最佳夥伴。在英國茶杯裏,有起伏,陸地和海洋隱藏得很深。東西方的大交匯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如今,茶葉已經不再是改變世界的商品。它返璞歸真,是壹種藝術的生活方式,是壹種與靈魂交流的飲品。茶是壹種生活。按照中國漢字的寫法,茶是人,介於植物和樹木之間。茶,是人類對自然的態度,對自己內心的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有壹種人,因茶而生,以茶為伴。他們被稱為茶人。
四川彭真有壹家觀音閣茶館。壹杯茶壹元,可以隨意續杯壹整天。茶館曾經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社交場所,但現在像觀音閣這樣的老茶館在中國已經很少見了。觀音閣,老茶館,是有回憶的房子。它匯集了壹百多年來彭真人的閑暇時光。對於老茶客來說,不管生活多忙,只要泡上這杯茶,心裏就踏實了。中國人認為茶如人生,有苦有甜。福州的茉莉花茶以其香味而聞名。茉莉花茶技術的傳承人整個夏天都是不眠不休,因為茉莉花只在晚上開放。制作茉莉花茶分為五個步驟:加工茶葉,通過踩踏將茶葉與莖分離;對待嫩芽,看似靜止的嫩芽,內部溫度在上升,需要不斷的翻動;采摘,使幹燥後的茶葉充分吸收新鮮茉莉花的香氣;茉莉花與茶葉分開;曬茶葉也是壹種窨制。茶農、采茶人、制茶人和飲茶人,他們的命運被壹杯茶聯系在壹起。真正的茶人都知道,這茶香的來源不是在手上,而是在心裏。
美國攝影師馬修從2007年開始尋找茶的靈魂的攝影之旅。在拍攝過程中,他結識了來自中國各地的茶友,他們都毫無保留地向馬修敞開大門,展示他們的茶生活。對於馬修來說,茶魂是人類文化最美的體現,他希望將這種美好的文化展現給全世界。
每壹次茶會都像是茶人和客人的修行。2013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了壹場以古琴為主題的茶話會。茶話會的主持人是壹直走來走去的臺灣茶人李。在李看來,茶座就是夢想的舞臺。2013李剛來大陸發展,在香格裏拉準備了壹場高原茶會,把茶會從封閉的房間變成了高原。她希望人們能從自然界獲得不同的感受。它原本是壹片葉子。它剛和人類見面的時候,被盲目的當成解毒的藥方。幾千年前,它通過中國人的手成為壹種美味的飲料。它在唐代進入詩人的殿堂,成為遊牧民族的生活飲品。它藏在和尚的包裏,隨佛教東傳到日本,在那裏上升為對生命的信仰。它登上了壹艘大航海時代的貨船,與瓷器、絲綢壹起,滿足了歐洲人對東方古國的想象。它濃縮了英國文化中最精致優雅的禮儀,踏著永不落山的帝國的腳步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它經歷了漫長的旅程,生命雕零,重生,又綻放,或許只是為了提醒匆匆行走的人,在壹個明知不完美的生命裏,也能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喝杯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