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澤,中國新年的習俗是慶祝農歷23月。主要活動是“送棗爺爺(棗君)上天,壹般在晚上。他和趙君壹起灑酒燒火,在天上說好話,獻貢品。趙君雕像旁邊的對聯通常是:天道說好話,下界平安,橫批壹家之主。
除夕中午開始貼春聯,“去森林”(墓地)請人(家裏去世的長輩)回家過年。晚上,家家戶戶都會點亮燈籠,女人們會壹起包餃子。包完餃子,老人壹般都去睡覺了,年輕人有的看電視,有的聚在壹起喝酒熬夜。
大年初壹,父母會在淩晨四點左右把全家人叫醒,穿上新衣服,給爺爺和門神獻祭,放鞭炮,吃餃子做早餐(這就是我們的“年夜飯”)。吃完餃子,如果主人家平時留壹個中年人照顧老人,收拜年,其他人都會出去拜年。壹般都是去近門親戚家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後近門親戚聚在壹起去別人家拜年。從村西到村東,不管姓什麽,只要家裏有老人,都拜壹遍。這些活動都是在天亮前完成的。東方紅的時候,所有的歲月都已被膜拜。
在其他地方貼春聯。
30號早上,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貼春聯。貼過對聯的,不準再上門。除了每家門口的對聯外,各種祝福、春字要寫好,貼在能貼的各個角落,糧店要貼上“五谷豐登”;羊圈、豬圈等地方,要張貼“牛羊滿欄,六畜興旺”;豇豆等要貼上“槽頭旺”的標簽;自行車要貼上“日行萬裏,夜行八千”的標簽;機動車輛應貼上“安全通行”等吉祥對聯。對聯壹貼上,新年的喜慶氣氛馬上就出來了。每年貼春聯的任務都在我身上。因為家裏院子多,天還沒亮,我就開始忙碌起來,把爸爸買的春聯拿出來,剪,整理,糊。我整個早上都很忙。前幾年我還分不清春聯的上下聯,後來慢慢總結出了規律。
每年到了年三十下午,壹家人就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壓餃子皮,有的包餃子,分工很明確。前幾年我被分到了餃子皮的行列,我壹個人壓的餃子皮可以供應三個人吃餃子。但今年,因為到家後已經是淩晨30,這個任務就不屬於我了。我媽早早就把餃子皮壓好了,大嫂和二嫂把餃子包得整整齊齊。在我們那裏,餃子通常由肉、糖和硬幣填充。在這裏,我們來說說這個硬幣餡的餃子。因為有許多家庭成員,每家每戶每年都有壹個硬幣餃子。誰能吃,誰就有福氣。肯定有人會問,硬幣的餃子肯定和普通餃子的形狀不壹樣,沒錯,仔細看就是不壹樣。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我們的餃子飯是初壹淩晨四點吃的,父母雙方都是隨便在大鍋裏用勺子,所以用硬幣吃餃子是很難也不可能的。
請讓長輩回家過年。
30的晚上,是時候邀請家人了。請上墳,燒香燒紙,放點鞭炮磕頭,把死去的親人接回家過年。邀請家人的時候,壹般都會捧著香,說壹句“爺爺,奶奶,過年了,現在我們回家過年吧。”邀請家庭成員的人會在大廳中央擺壹張桌子,上面擺放著供品(雞、鴨、魚等)。)在上面,旁邊還有兩把椅子供祖先坐。壹般第二天晚上,我們把他們送到家屬堂,就燒了牌位,然後燒香燒紙,爺爺奶奶就會回到墓地。
吃餃子有很多講究。
大年初壹淩晨的第壹鍋餃子,要先在小碗裏放四筷子,壹家人端著熱騰騰的餃子朝西。家人點上四支香,會拜三拜西,說“過年了,祖宗,回家過年了”,然後燒紙錢,放鞭炮。這個過程叫“請老”,是我們當地孝文化的具體體現。吃餃子的時候,還有壹個習俗,就是第壹碗餃子吃不完,壹定要剩壹兩碗。從我記事起,就經常聽家裏人說,這叫壹年多,沒有下壹頓飯我是不會讓家裏人吃完這頓飯的。這個習俗在國家基本實現小康的時候可能已經過時了,但是我覺得在當地繼承節儉也是壹個好的傳統。
為新年磕頭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磕頭可能不是很多地方的習俗,但在我們這裏壹直保留著。初壹淩晨四點吃完餃子,是晚輩給長輩磕頭,年輕人給長輩拜年的時候。挨家挨戶給長輩磕頭拜年。有時候在前輩的院子裏,人會跪的滿地都是,真的很壯觀。這幾年才跟著這種磕頭。以前每年給父母磕頭的多是我,給其他家庭磕頭的重任多是我大哥二哥。這幾年我爸媽也漸漸讓我跟著了。這兩年我也體會到了磕頭的意義,那就是無論在哪裏,晚輩都要給長輩磕頭,年輕人也要給長輩磕頭拜年。磕頭也有規矩,大多遵循由近及遠的規則。在門口附近磕頭之後,去村子的另壹頭磕頭。磕頭是有統壹標準的。男人通常在壹家之主面前磕頭四次,給老人磕頭壹次。打翻了整個村子,感覺暖和多了。因為當時天還沒亮,我在街上可以碰到很多人,但是大部分都看不到對方。只是聽著熟悉的聲音,他們互相拜年。在街上只聽到“叔叔,我在這裏磕頭,爺爺,新年快樂等問候。”
女婿有喜有憂。
正月初二,我們這裏的習俗是:這壹天,所有還沒有成為婆婆或丈母娘的老中青媳婦都要結婚。要帶領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拜父母家”,已經長大的未婚子女要去外婆家拜年。別看平時毛腳女婿見公公婆婆,跟“老鼠見貓”壹樣。他謹小慎微,只知道自己的工作業績,但初二這天,嶽父嶽母要好好待女婿。
說到女婿,不得不提新婚女婿。正月初二真的是苦中帶甜。甜甜的,新女婿只是這壹天的主賓,也是她們這輩子在婆家享受的最高規格的特殊待遇。但他們也有“意外”。當他們來到老人家時,村裏的孩子們可以壹起阻止他。有人停下來就想抽支煙,有人朝他扔雪球和冰塊!所以女方家的親戚要提前給他規劃好路線,讓他悄悄進村,吃完飯再悄悄溜走,但孩子眼尖,壹般都會有“遭遇”。這種經歷這幾年越來越少了。畢竟人的思維也變了。
花餅越大,越有誠意。
新婚的婆家必須要求新娘在正月十五之前把花糕帶回娘家。我也問過老人們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習俗,但老人們也說不出具體的,只知道是團拜,是慶祝,讓她家感受到婆家對新娘的愛。花糕的原料有兩種,壹種是大棗,壹種是面粉。記得小時候,哥哥結婚的時候,家裏蒸花糕。當時有幾個鄰居來我家幫忙,有的揉面團,有的做花。他們非常忙。以前壹個花糕大概10斤,可以自己上爐子蒸。但這不壹樣。妳得去專門蒸包子的店,因為花糕的大小和形狀都比以前大,達到60多斤。據鄰居說,花餅越大,越能代表對新娘婆家的誠意。
走親訪友,喝酒必不可少。
正月初三,我拜訪了家裏的親戚。晚上會包餃子,煮餃子,放鞭炮,送天地神仙,送祖宗。這被稱為“年輪”,這意味著中國新年的高潮已經結束。初壹到十五(壹般在初五前走親戚,因為有些上班的人初六走),人們會互相走親訪友,加強感情交流。“要想有深厚的感情,就得無聊。”在這個時期,酒是必不可少的。我深受其害,在家這幾天幾乎天天喝酒。親戚朋友可以壹年見壹次面,聊聊壹年來的得失,想想新的壹年的工作。這大部分是在酒桌上完成的。父母為來訪者準備食物和飲料,壹年能壹起吃壹次飯,少不了多喝幾杯。
其他中國新年習俗
年三十晚上會在屋前橫放壹根棍子,表示妖怪進不了屋,家裏的好運也流不出來。門禁棍要放在正月十五。都說壹日之後,壹年平安;蒸饅頭,炸東西的時候,不允許小孩子亂說。為什麽饅頭不熟?鍋裏的油有多少?這是最忌諱的。壹般都是小孩被趕走。另外,我做這些事的時候不希望有人來探望我。據說是怕帶來厄運。讓我們加大油門。第壹家起床,不能把洗臉水倒在屋外,都是壹個洗臉盤洗,所以我總是早起拿第壹。天亮前不能掃地,也不能在外面撒尿。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過年習俗,我也不會在外面過多的過年。但是我覺得在農村過年真的很好玩。有人覺得過年的味道越來越被人津津樂道。如果壹些城裏人能去農村感受壹下那裏過年的氣氛,感受壹下農村傳統的過年方式,貼對聯,包餃子,給新年磕頭,感受壹下農村人樸實的話語,說不定又會有壹次過年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