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伊然
火星旅行已經不能滿足馬斯克的“畫餅”野心了。
當地時間8月19日,在特斯拉第壹個“人工智能日”(AI Day),特斯拉的高管們輪番登臺向大眾介紹了 FSD 完全自動駕駛最新進展和規模深度神經網絡訓練集群系統Dojo 。特斯拉所研發的名為D1的AI芯片采用7納米制造工藝,處理能力達到1024億次,壹組芯片能夠提供的計算功率達到9千萬億次。人工智能機器人給大眾帶來了無盡的想象。
在眾多的科幻作品中,創作者們已經天馬行空地表達過自己的美好暢想與潛在擔憂;而在現實的生活中,無數的科學家和企業也前赴後繼地投入到機器人產品的研發中。
現在,機器人研發大軍加入了壹位重磅級大亨——馬斯克。
在發布會現場,馬斯克壓軸登臺。發布了特斯拉機器人計劃Tesla Bot 。 顯然,這就是特斯拉在邀請函中所說的“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以外的應用”。
根據馬斯克的介紹,Tesla Bot身高1.72米,體重56千克,承載能力20千克,最快行走能力為每小時8公裏。TeslaBot外部造型完全仿照人體線條,肩膀以上是黑色無面孔形態,下半身則是像《星球大戰》裏面太空部隊的乳白色鎧甲質感外殼,細看之下帶有些許靜默的詭異感。
Tesla Bot的面部是壹個顯示屏,顯示屏背後是多個攝像頭;脖子、胳膊、手、腿位置累計搭載了 40 個機電推桿。 Autopilot 攝像頭會作為它的眼睛,它的胸腔內則安放了特斯拉 FSD 芯片,此次發布的多攝像頭視覺架構的深度神經網絡架構也會在其身上得到應用。
馬斯克宣稱,Tesla Bot將會達到和人類的尺寸以及重量相近的物理特性,並且會具有用於自動駕駛的相機系統和計算單元,未來會用來幫助人類處理“無聊、重復和危險的工作”。
當然,發布會並沒有實物亮相,只是馬斯克和他的PPT, 預計產品原型機將在2022年面世 。
馬斯克簡短介紹完後,壹位演員穿著Tesla Bot造型的緊身衣在舞臺上開始了短暫的機械舞表演,頗有超級變變變風範。或許是為了緩解尷尬,馬斯克自嘲地表示:“演員不是真正的機器人,但是特斯拉的機器人將會是真實的。”
看起來,馬斯克也知道大家對他的“狂言”並沒有那麽的信任。他在發布會結束後的新聞交流會上還特別強調, 因為特斯拉已經造出了帶著輪子的“機器人”( 汽車 ),所以現在幾乎擁有制造人形機器人所需的任何零件。
在特斯拉官方招聘頁面,最近也發布了四個工作地點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的職位,被外界視作與機器人項目直接相關。
崗位要求分別是專註於執行機構齒輪設計和系統;機器人的機械設計和執行器組件的集成上;高級人形機電機器人架構師;高級人形建模機器人架構師。
馬斯克確實是掌握流量入口的高手。
TeslaBot的詭異造型和莫名其妙的發布會,社交網絡的註意力又成功被“頂流”馬斯克吸引了,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層出不窮。
壹如既往,同行們對馬斯克的介紹內容持有異議,有媒體直言Tesla Bot完全是商業宣傳——特斯拉絕對不可能在壹年內制造出馬斯克所宣揚的人形機器人。
目前,全球研制人形態機器人產品最為知名且公認的行業技術標桿是波士頓動力公司。
199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雷波特創辦波士頓動力,並在美軍的資助下,研發商用機器人 。
雖然機械的運動能力進展迅速,然而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在相當長的壹段時期內沒有過多進展。
2012年,隨著深度學習等算法突破,人工智能大爆炸。5G、物聯網帶源源不斷地產生海量的大數據,投餵給AI大模型。加速叠代的AI大模型給機器人行業帶來無限的遐想。
8月17日,波士頓動力分享了壹段壹分鐘視頻,雙足人形機器人Atlas展示了手跨欄、後空翻下臺階、過獨木橋、跳箱子、走斜板等高難度跑酷運動。 波士頓動力公司表示,跑酷測試展示了Atlas全身在各種快速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平衡,無縫切換動作的實力。
Atlas使用IMU、關節位置和受力傳感器來控制其身體並感受地面獲得平衡,通過感知算法來識別障礙物。
據波士頓動力介紹,深度相機以每秒15幀的速度生成距離測量數據,形成環境點雲,使用多平面分割的算法從點雲中提取表面。接著,算法輸出的數據被輸入地圖系統,最後系統幫助Atlas用相機看到不同物體建立模型。
短短三天後,Tesla Bot用幾張PPT就蓋過了Atlas的風頭,馬斯克選擇的時間節點就頗為值得玩味。
波士頓動力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特斯拉機器人的理論和設想非常前沿,對於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應用也有借鑒和推動意義,但是從目前的行業發展格局和技術水平來說,Tesla Bot的商業化藍圖近乎是癡人說夢。
即便特斯拉有優秀的硬件研發能力,有強大的人工智能計算硬件和算法基礎,有錢和政策支持,但是人形機器人研究 在關節控制、手部精細操作、視覺信息理解等幾乎所有的技術細節上有太多尚未攻克的難題。
目前,Atlas也僅可以實現每小時5.4公裏的移動速度,並沒有可以實現靈活運動的手指關節,特斯拉基本不可能在壹年內就完成同行們十幾年都沒有突破的瓶頸。
有不客氣的評論人士指責馬斯克宣布的Tesla Bot計劃不過是為了轉移大眾註意力的幌子。
7月,美國權威的消費者權益機構《消費者報告》指出 特斯拉的FSD Beta V9缺乏安全保障措施,不應使用未經專業訓練的用戶進行駕駛測試。 從用戶公開的測試視頻中可以看到,純靠視覺方案的FSD有時會莫名出錯,無端亂打方向盤,不按道路線行駛等狀況。
車企進行類似的測試時,壹般會在電腦上模擬運行,由專業人員完成。特斯拉把測試版FSD開放給普通用戶,是讓未經訓練的消費者成為了試驗品,還給公***空間的行人帶來了風險。
當地時間8月16日,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啟動正式調查,認為該系統存在“難以識別停放在路邊的緊急車輛”的隱患。
8月24日,馬斯克在個人社交賬號上承認公司最新發布的駕駛輔助軟件FSD“不夠好”,Autopilot/AI團隊正在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進行改進。
特斯拉試圖開發比普通人類司機駕駛安全約10倍的輔助駕駛系統,需要更大量的神經網絡培訓。
雖然Tesla Bot的“狂言”大概率是馬斯克又壹份“炒作PPT”,但馬斯克的長遠眼光壹向精準 , 在線支付、新能源車輛、自動駕駛、動力電池、太空 探索 ……他幾乎踩準了發展的路徑。
近幾年,各大服務機器人廠商開始加碼技術鏈條布局,SLAM、AI芯片、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等核心技術獲得較快發展,服務機器人產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也有明顯提升,產品類型愈加豐富。
QYReaserch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仿人機器人市場銷售額達到了2.11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達到8.4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產品方面來看,雙足機器人正在逐步替代輪式機器人,教育和 娛樂 、研究與空間 探索 仍是機器人主要商用範圍。
中國市場在過去幾年變化較快,2020年的市場規模為超過4800萬美元,占全球的23%,預計2027年將達到2.9億美元,全球份額提升至34%。
中國廠商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後來者,但近年來國內快速發展的智能家庭小機器人和商場裏隨處可見的引導機器人,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
7月,上海舉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優必選發布了國內首款可商業化的大型雙足仿人型服務機器人Walker X。 Walker X身高130cm、體重63kg,擁有41個高性能伺服驅動關節,能夠操控冰箱、吸塵器等家電,還可以幫人按摩,下象棋。
雖然人形機器人不壹定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馬斯克所言的便利,但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生產的前景確實越發的光明,或許會成為新能源造車後的下壹個增長點。
馬斯克曾說:“從長遠來看,人們會將特斯拉視為壹家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就像我們現在被視為 汽車 或能源公司那樣。”
馬斯克對相關 科技 在產業應用落地中的判斷和界定值得思考,將新能源 汽車 視作是物聯網終端已經不算是新概念,但將智能車比作是長了輪子的機器人卻是另辟蹊徑。
人形機器人全面介入到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絕對不會亞於智能手機的普及,時刻要為未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