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就該開工的繁忙的服裝車間,現在依然空無壹人。
時間是2月27日,農歷正月二十壹。地點是浙江義烏。
秦致(化名)最終做出了壹個略顯痛苦的決定:拒絕利潤更低的加工訂單,將產能減少三分之壹。
秦致家在義烏有壹家規模較大的服裝廠,工人300多人,平均年產量70萬件左右。5438年6月+今年10月生效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動關系有了新的規定。企業必須為所有員工繳納四金,嚴格控制工作時間。這樣,新的勞動力價格至今沒有達成。目前大部分義烏企業都沒有招到足夠的工人,壹直無法開工。
另壹方面,義烏市象山路的勞務市場人頭攢動,大量農民工聚集在這裏尋找新的雇主。對於他們來說,今年老板們開出的價格並不等於他們的全部收入。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在獲得穩定合同和較高價格的同時,還要繳納壹部分錢的社保。他們對這部分錢最終能否到他們手裏心存疑慮,很多人也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簽勞動合同。
這部被稱為“新勞動法”的勞動合同法繼續在企業和勞動者中引起震動。在義烏這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小商品經濟體,勞動力成本、匯率、原材料價格同時上漲,壹定程度上放大了新法實施的難度。
“我認為這些都是暫時的。新勞動法的實施,就是要引導義烏企業實現產業升級。”義烏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管理處處長黃雲龍說。他認為,壹部好的法律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
加工企業的煩惱
像義烏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壹樣,秦致工廠的勞資關系過去是通過口頭協議來維持的——只要工人和工廠口頭商定好價格,他們就直接來上班,不簽任何勞動合同。
在“常規”模式下,義烏市社保部門根據企業的考評情況,每年分配浙江省下達的社保指標,大致為工廠職工總數的10%。在秦致工廠的300名員工中,三年只分配了60-70個需要繳納四金的名額。
但根據新《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壹個月不滿壹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秦致粗略算了壹下,從今年開始,工廠每個月要給每個員工發200多元的“四金”,壹年下來要90多萬元。這種人工成本的增加,使得單件服裝的利潤從2-3件降到了2件以內。
自匯率放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壹路攀升至7.14。“2元以內的利潤基本相當於不賺錢。”
“原來在淡季,我們也接了毛利更低的加工單。即使是平手,員工也能拿到工資。我現在撿不起來,越撿越虧。”秦致說。
經過計算,秦致決定將今年的產量控制在40-50萬件左右,削減三分之壹的產能。工作時間也從13小時減少到了8小時,“三分之壹的員工肯定會被裁掉”。
何海梅是義烏小商品市場最早的商人之壹。在很多場合,她都是義烏小商品經濟“白手起家”的代表。目前,她名下的孔梅服裝有限公司擁有6543.8萬多名員工。
她去年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在每月1500元到2000元之間,但今年似乎很難保證這個價格。
“新勞動法規定加班必須支付工資。如果嚴格執行,流水線工作只能按照每天8小時安排,工資會降低。”何海梅廠裏的工人壹般都是計件工作,平均每天10多小時。據她估計,工作時間調整為8小時後,她能提供的工資會減少400-500元。
新《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正常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勞動行政部門將限期限制支付加班費。這種關於工作時間的規定也與以計件為主要工作量統計方式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相沖突。
“聽說珠三角很多企業倒閉了?”秦致焦急地問記者。
在義烏以往的經驗中,廉價的勞動力和長時間的工作時間壹直是其競爭的砝碼之壹。在其快速崛起的初期,這種超常的增長方式帶來了驚人的速度。
但是壹直靠低價不是長久之計。
"壹個成熟的企業需要穩定的勞動關系,而不是過度廉價的勞動力和長時間的工作."黃雲龍說,已經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益,從而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這和企業的利益是壹致的。他們曾經試圖通過提高自己的待遇來穩定勞資關系。”新勞動法中的硬性規定正好為強制轉型提供了機會。
工人的選擇和不信任
義烏人才交流市場門前,人群熙熙攘攘。前來招聘的小企業主已經自發排隊。大量農民工穿梭其中,提問激烈,討價還價。
這是義烏最大的勞動力市場。相比人才交流市場的招聘,來這裏的用人單位企業規模更小,更傾向於通過口頭交易招聘,不需要任何官方或中介機構。
新勞動法實施後,這裏的勞動力價格似乎普遍上漲,更多的農民工選擇貨比三家,比價觀望。
“其實我付得起四金,也就是從我的利潤裏多讓出壹點來做人工成本。但關鍵是員工不想自己交四金,不想只幹八小時少拿幾百。他們會辭職去那些不限制工時,不交四金的企業。”何海梅說。
簽訂勞動合同的阻力,壹部分也來自於勞動者群體。雖然新勞動法能帶來更穩定的勞動關系和更高的單位時薪,但他們還是忐忑不安。
“我們按件計酬。我們工作的時間越長,做的就越多。現在我們規定壹天八小時,錢壹下子就少了很多。”壹位在義烏工作了近7年的江西農民工說。
“最好是日復壹日地工作。”壹位安徽農民工告訴記者,“我誰都不相信。老板總是有辦法扣我們的工資。簽合同有什麽用?”他的言語中有很大的不安全感。
“四金是什麽?這個東西壹直沒交。”安徽農民工說。記者解釋後,他說自己出來賺錢。他今天在這裏,明天可能在那裏。如果錢跟不上他,也沒多大意義。
義烏邀武人才代理公司的壹位員工說,現在還有很多企業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在黃雲龍看來,農民工不願意簽合同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壹,總裝線工人以農民工為主,流動性比較大。長期在外打工者,讓他們不願意年復壹年的被合同束縛。“感覺就像簽了賣身契。”截至2007年底,義烏戶籍人口約80萬,外來人口約1.07萬,遠遠多於本地人口。
其次,簽約後繳納四金的部分需要個人承擔。“許多外國人來自農村,缺乏對長期安全的考慮。他們不願意在這些方面花錢,寧願每個月拿到幾百塊錢的現金。”
第三是制度。由於異地社保賬戶不銜接,如果換工作城市,將面臨“退保”或“轉移接續”,兩種方式的辦理難度都讓農民工望而生畏。
看不見摸得著的手
除了權衡合理的產能,義烏精明的企業主開始尋找出路。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退出,轉向資本密集型行業。
秦致開始積極籌集資金轉向房地產業務,同時使工廠減產。對他們來說,微利的服裝行業幫助他們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我總不能做幾塊錢的小生意吧。”
義烏龍頭企業浪莎集團開始將觸角伸向產業上遊。借殼上市成功後,浪莎依托相對雄厚的資本,積極進軍高科技原材料行業。
但是那些小企業就沒那麽幸運了。
朱老板的老家在義烏東部的二三裏鎮,他代表著義烏壹種典型的商業模式——“家庭作坊”,自產自銷。義烏2萬多家企業大多遵循這種模式,靠“薄利多銷”賺錢。新勞動法出臺後,他被有關部門告知,必須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四金”。
"增加的人員成本大約是每雙襪子5美分."朱表示,根據初步測算,支付每位員工相關費用後,每年凈利潤至少減少654.38+0.5萬元。
迫於壓力,朱最終決定縮小工廠的規模。考慮到各種因素,他還裁掉了幾名資深員工。
在朱的朋友圈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有的投資外地房地產,有的進入餐飲娛樂行業,有的依托市場做起了放貸生意。
自2007年以來,黃雲龍開始安排各種培訓和宣傳勞動合同法。
作為主管部門,他首先要讓企業主明白“法律不是兒戲,實施了之後沒有緩沖。”除了宣傳,勞動監察部門也開始嚴格執法,所有勞動爭議都按照新規定執行。
但同時,黃雲龍也承認,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勞動合同法“不可能壹步到位”。“壹方面,我們需要引導企業遵守法律規定,比如為所有員工簽訂合同。另壹方面,從扶持企業的角度出發,要讓他們逐步達到法律的要求。”
義烏當地政府已經意識到了緊迫性。2月25日,5000人參加的“解放思想”集會在義烏舉行。在集會上,義烏市委書記吳蔚榮接連提出了10個問題,並指出“各地都處在轉變發展模式的同壹起跑線上,沒有現成的經驗,只有問題檢驗。義烏的幹部群眾要以不怕爭議、勇於創新的氣魄和勇氣,努力在創業創新、踐行科學發展觀上闖出壹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