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師範大學是江蘇省重點建設的省級高水平大學,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首批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高校,蘇北地區第壹所本科高校。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學校的前身是轉業幹部速成學校,創辦於江蘇無錫,1952。中將·劉先勝是第壹任校長,他取得了傑出的成就。1956經國務院批準,轉制為普通高等教育系列,江蘇師範學院成立。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1959年與徐州師範學院合並組建徐州師範學院,並從當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高校布局調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批示:“徐州地域遼闊,應有大學”,於是學校得以保留。從此,學校在蘇北紮根,努力,逐步發展。1989年,創建於1984的徐州第二師範學院並入我校。1999,原煤炭部直屬中專徐州工業學校並入我校。1996,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學校更名為徐州師範大學。
在學校發展史上,有壹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如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廖旭東教授,我國著名詩人、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吳本興教授,我國古代文學戲劇家、歷史學家王金山教授,我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吳汝愚教授,教育家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歷史學家臧雲璞教授,地理學家羅啟祥教授。廖旭東教授、黃伯榮教授合編的《現代漢語》作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已有30年,發行量超過500萬冊。50多年來,全校師生秉承“敬德好學,勵誌自強”的校訓,弘揚“誠信拼搏”的校園精神。經過不懈努力,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學校占地面積2047畝,學校建築面積78.06萬平方米(其中實驗室總面積1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1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77億元;該圖書館藏書超過230萬冊。學校有泉山、雲龍、元奎、賈汪四個校區,21個專業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技術教育學院(社區學院)、獨立民辦學院,1個直屬教學單位,36個校級科研機構。學校從1979開始招收研究生,並於1981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6個,涵蓋10個學科,其中壹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3個,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體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同等學力碩士學位申請權。研究生近2500人,全日制本科生23000多人。學校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通過舉辦國際課程實驗班、學分互認等方式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先後接收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半個世紀以來,學校向社會輸送了10多萬名畢業生,壹大批成績斐然的徐州師範大學校友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立校之本。現有專任教師1320人,其中教授215人(含博士生導師34人),副教授43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59人。1名教師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名教師獲“全國五壹勞動獎章”,2名教師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1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2名教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8名教師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名教師獲“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稱號,培養省政府“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學科帶頭人56人,省“藍色工程”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9人,省“藍色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1人,獲江蘇省“藍色工程”優秀學術梯隊、江蘇省“藍色工程”科技創新3人。
學校始終註重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內涵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有2個學科省重點學科8個(其中江蘇省1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省級重點學科為壹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哲學社會科學省級研究基地1個;省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五年來,* * *共獲得各級科研項目831項,其中國家基金項目54項,省級項目92項。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壹等獎,省級以上科研獎勵43項。* * *發表論文7253篇,其中SCI、EI、ISTP、CSSCI等收錄論文1755篇。他出版了169本書,77本教材,33項專利。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年度檢索報告,2003-2006年SCIE收錄論文數在全國普通高校中排名第82、73、81、97位,在師範類高校中排名第14、13、16位。我校的《文科學報》和《語言科學學報》都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大綱。《語言科學》也連續兩年入選CSSCI來源期刊。《科學》雜誌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學校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的同時,積極拓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途徑。近年來,基於基礎教育改革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先後與蘇北十所高校建立教學科研聯合體,與徐州、鹽城、連雲港、宿遷、寧夏中衛等地方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徐工集團、江蘇豪森藥業、華恩藥業等企事業單位建立校企技術合作關系,與徐州市政府達成共建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淮海發展研究基地的協議。學校作為蘇北地區唯壹的江蘇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就業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和特色專業17個,省級精品課程47門(次),省級精品教材6部,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2006年,英語專業本科教學通過教育部評估,獲得優秀成績。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師範生素質教育基地、省級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基地、江蘇省新基礎教育課程教師省級培訓基地。自2003年以來,學校先後四次被江蘇省表彰為“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近年來,我校學生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壹等獎、省理工科學生人文知識競賽特等獎、多項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個人冠軍。以我校女子足球隊為球隊組建的中國大學生女子足球隊在第23屆大運會上獲得亞軍,部分隊員入選國家隊參加第五屆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奧運會。5438年6月+2008年2月,學校女足獲得中國大學生女足冠軍;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江蘇女足青年隊,以我校女足為代表隊,參加第十壹屆全運會女足青年組比賽並獲得冠軍,為江蘇省獲得首枚國足金牌。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無雨的日子》榮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視作品大賽最高獎——理想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十壹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的聯合表彰。
1986以來,學校連續十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三次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學校”,三次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學校全體師生正以奉獻、熱愛、榮譽的熱情,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壹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綜合性、國際化教學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