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發明的“類子宮”保溫箱有望很快投放市場。
新華網巴黎3月24日電(記者盧)為了給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創造更適宜的環境,法國馬賽北方醫院發明了壹種“類子宮”保溫箱,預計將很快投入市場。據此間媒體24日報道,馬賽北方醫院的專家近日向新聞界介紹了這壹新發明,稱胎兒蜷縮在母親體內,但壹旦出生,通常會被放在床上,平躺著。這就造成新生兒頭部大大後傾,四肢分離,造成身體不適,容易緊張。專家表示,他們發明的“類子宮”保溫箱是為4個月內出生的新生兒設計的。它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略窄,下半部分較寬。這種獨特的設計可以防止新生兒吐奶以及平躺造成的後腦勺和肩膀變形。此外,這種保溫箱還有利於新生兒的身體活動和視覺發育。
據報道,法國每年約有5.5萬名早產兒。早產兒的護理非常重要。護理不當不僅會導致早產兒過早死亡,還會給早產兒未來的發展帶來問題。美國科學家制造了“仿生眼”來幫助盲人恢復視力。
美國科學家表示,將在兩年內提供“仿生眼”植入,幫助數百萬盲人恢復視力。美國的研究人員被允許在兩年內為五個治療中心的50到70名患者安裝這種“仿生眼”。
“Argus II”系統以希臘神話中擁有100只眼睛的巨人Agrus命名,使用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頭將視覺信號傳輸到眼睛中的電極。
之前接受過不太先進的人工視網膜移植的患者,可以“看見”光線、圖像和物體的運動。但是圖像不夠清晰。
壹個盲人在1999做了這個手術。現在他上街可以避開長的或低的樹枝,但看人的時候好像看到壹個黑影。然而,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說,他們的仿生眼睛試圖從攝像頭獲得實時圖像,然後將其轉化為微弱的電信號,傳輸到壹個接收器,然後刺激視網膜的視覺神經,通過電極向大腦發送信號,使盲人能夠“看到”場景。
這種新設備比傳統的人工視網膜更小,但它有多達60個電極,這使得分辨率更高。面積只有壹平方毫米,植入操作更容易。英國研制出世界首款微型智能內耳鉆孔機新華網倫敦3月31日電(記者葛)世界首款微型智能鉆孔機近日在英國伯明翰研制成功,可用於耳蝸(內耳聽覺感受器)移植。
據英國科學促進會主辦的“阿爾法·伽利略”科學新聞網站報道,這臺微型智能鉆孔機是由彼得?布雷特開發了壹種真正智能的機器,不需要編程,也不受計算機控制。它可以在內耳的準確位置鉆壹個直徑小於1 mm的孔,以便植入移植的耳蝸。鉆孔時,它可以探測到自己的尖端靠近內耳的軟骨組織,這樣可以避免鉆穿內耳膜。
這種鉆孔機是由阿斯頓大學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大衛開發的。魯普斯在三名需要人工耳蝸植入的患者身上試用,結果都很成功。專家認為,這種精確的鉆孔方法不僅有望改善接受耳蝸移植患者的聽力,而且在其他外科手術中也有巨大的潛力。